CEA是一种重要的非器官特异性肿瘤相关抗原,主要用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如结肠直肠癌,胰腺癌,胆管癌,肝癌,胃癌等的诊断。当肿瘤发生肝转移时,CEA升高尤为明显。
CEA浓度与癌症的组织类型有关,最敏感的肿瘤是
A:腺癌 B:鳞癌 C:低分化癌 D:上皮组织肿瘤 E:间叶组织肿瘤
CEA是一种重要的非器官特异性肿瘤相关抗原,主要用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如结肠直肠癌,胰腺癌,胆管癌,肝癌,胃癌等的诊断。当肿瘤发生肝转移时,CEA升高尤为明显。
目前最常用且敏感,重复性均较优的定量检测CEA的方法是
A:放射免疫分析 B:免疫放射分析 C: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D: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E:间接免疫荧光分析
CEA是一种重要的非器官特异性肿瘤相关抗原,主要用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如结肠直肠癌,胰腺癌,胆管癌,肝癌,胃癌等的诊断。当肿瘤发生肝转移时,CEA升高尤为明显。
CEA是一种广谱肿瘤标志物,虽然不能作为诊断某种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指标,但在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评价等方面,仍有重要临床价值。关于CEA,叙述错误的是
A:放疗和化疗的疗效不一定与肿瘤体积成正比,只要CEA浓度能随治疗而下降,则说明有效;若经治疗其浓度不变,甚至上升,则需更换治疗方案 B:经手术或其他方法治疗的患者,通常在术后第6周1次;术后3年内,每月1次;3~5年每3个月1次;5~7年每6个月1次;7年后1年1次,进行CEA检测以监测其复发和转移 C:妊娠期CEA也可升高 D:正常血清或血浆中也可能存在交叉反应性抗原对CEA检测结果造成干扰 E:CEA是一种存在于胎儿消化道上皮细胞内的含硫酸性糖蛋白
患者,男性,58岁,体检时B超显示肝部有肿块,血化验发现癌胚抗原升高,诊断为肝癌早期,后出现右肋胁部偶发间歇性钝痛,请问
患者肝区疼痛加重,发作时剧烈难忍,大汗淋漓,伴有消瘦,乏力以及不明原因的发热,腹水,黄疸,提示病情已到肝癌晚期,可以选用的镇痛药物是
A:哌替啶 B:可待因 C:苯妥英钠 D:布洛芬 E:氯丙嗪
某男性患者,46岁,因肝硬化、肝癌行肝移植术后6个月,咳嗽2周,来院复查。CR及CT影像如下图。

对于转移瘤和原发癌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有
A:肺内转移最多的原发瘤为肝癌 B:原发支气管肺癌可转移到同侧和对侧 C:乳腺癌肺转移可通过血行和淋巴途径,还可经胸膜播散 D:睾丸精原细胞瘤的肺和淋巴结转移灶密度较低 E: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易发生肺内转移 F:脑转移瘤中最常见的原发肿瘤为肺癌
某男性患者,61岁,进食后饱胀2月余,血便。超声检查肝右叶可见34mm×36mm边界清楚的强回声实性肿块,外周绕以较宽的声晕,中心部可见不规则无回声区,呈"同心圆"征,其余肝组织回声稍粗糙。升结肠可见假肾状实性肿块
可能的原发癌为
A:肺癌 B:乳腺癌 C:肝癌 D:甲状腺癌 E:结肠癌
某男性患者性,61岁,进食后饱胀2个月余,血便。超声检查肝右叶可见34mm×36mm边界清楚的强回声实性肿块,外周绕以较宽的声晕,中心部可见不规则无回声区,呈"同心圆"征,其余肝组织回声稍粗糙。升结肠可见假肾状实性肿块
可能的原发癌为
A:肺癌 B:乳腺癌 C:肝癌 D:甲状腺癌 E:结肠癌
某男性患者,61岁,进食后饱胀2个月余,血便。超声检查肝右叶可见34mm×36mm边界清楚的强回声实性肿块,外周绕以较宽的声晕,中心部可见不规则无回声区,呈"同心圆"征,其余肝组织回声稍粗糙。升结肠可见假肾状实性肿块
可能的原发癌为
A:肺癌 B:乳腺癌 C:肝癌 D:甲状腺癌 E:结肠癌
某男,46岁,因右髋部疼痛走路跛行来院就诊,X线检查显示右髂骨不规则溶骨性破坏,MRI检查发现左肋骨、右前臂及颅骨多处溶骨性病灶,故行右髂骨穿刺活检,诊断为转移性癌。
骨转移癌最可能的原发部位是
A:鼻咽癌 B:皮肤癌 C:胃癌 D:胰腺癌 E: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