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19岁,因“扩张型心肌病,终末期心力衰竭”行心脏移植术。术中使用免疫抑制药巴利昔单抗,术后应用亚胺培南,替考拉宁,阿昔洛韦及制霉菌素预防感染。术后第4天拔除经口气管内插管,拔管后采用甲泼尼龙,吗替麦考酚 酯及他克莫司联合治疗,用二性霉素B雾化吸入预防真菌感染。术后持续肾代替治疗3d。术后第 8天出现大量心包积液,怀疑急性排斥反应,予心包穿刺放液及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并应用1次巴利昔单抗,后症状缓解。术后第17天,查体发 现右肺呼吸音减低,无发热,无明显咳嗽,咳痰及其他不适;床边摄胸部X线片:右下肺结节状阴影。胸部CT:上,中,下肺均有密度增高影,下肺结节达3cmx3cm。

病原尚未明确前可用的治疗方案是

A:加用万古霉素 B:暂时不改变治疗方案 C:加用伏利康唑抗真菌治疗 D:停用激素 E:加用磺胺类抗生素

患者男,19岁,因“扩张型心肌病,终末期心力衰竭”行心脏移植术。术中使用免疫抑制药巴利昔单抗,术后应用亚胺培南,替考拉宁,阿昔洛韦及制霉菌素预防感染。术后第4天拔除经口气管内插管,拔管后采用甲泼尼龙,吗替麦考酚酯及他克莫司联合治疗,用二性霉素B雾化吸入预防真菌感染。术后持续肾代替治疗3 d。术后第8天出现大量心包积液,怀疑急性排斥反应,予心包穿刺放液及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并应用1次巴利昔单抗,后症状缓解。术后第17天,查体发现右肺呼吸音减低,无发热,无明显咳嗽,咳痰及其他不适;床边摄胸部X线片:右下肺结节状阴影。胸部CT:上,中,下肺均有密度增高影,下肺结节达3 cmx3 cm。

病原尚未明确前可用的治疗方案是

A:加用万古霉素 B:暂时不改变治疗方案 C:加用伏利康唑抗真菌治疗 D:停用激素 E:加用磺胺类抗生素

患者,女性。慢性心力衰竭,因下肢水肿服用利尿剂治疗两周,血气分析结果如下:血pH7.52,PaCO58mmHg,SB46mmol/L。

该患者治疗不正确的是

A:积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B:补钾 C:同时伴有心律失常,心动过速,血压下降 D:治疗不当会导致头晕,嗜睡,谵妄或昏迷 E:鼓励患者深呼吸

(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原则)

低剂量单品种效果不满意时可采用两种或多种抗高血压药

A:联合用药 B:坚持降压治疗 C:注意剂量个体化 D:选择适宜药物剂型 E:依从生物钟规律给药

(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

治疗深部真菌病

A:联合用药 B:局部用药 C:应用治疗剂量范围低限 D:应用治疗剂量范围高限 E:全程选用静脉给药的药物

(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

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

A:联合用药 B:局部用药 C:应用治疗剂量范围低限 D:应用治疗剂量范围高限 E:全程选用静脉给药的药物

(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

治疗溶血性链球菌咽炎和扁桃体炎

A:联合用药 B:局部用药 C:应用治疗剂量范围低限 D:应用治疗剂量范围高限 E:全程选用静脉给药的药物

患儿,女,2岁半,因"发热3天伴咳嗽"入院。与当地医院按肺炎抗感染治疗,不见好转,于是转我院治疗。胸片显示,双肺纹理增多。

对母亲应尽快采取的措施是 (提示:追问病史,其母近2个月经常发热,咳嗽,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有时咳嗽伴胸痛,带血丝,低热。)

A:抗痨治疗 B:使用头孢菌素 C:胸部X线片或CT D:做PPD试验 E:做血沉 F:做血常规

某女性患者,75岁,因"活动后胸闷、气促15年,加重1个月"入院。外院拟"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肺部感染"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苏普深)针抗感染及解痉、化痰等治疗,病情无好转。入院前痰培养检出"白假丝酵母菌,烟曲菌",胸部CT示双肺多发病变,转本院进一步治疗。

关于抗真菌治疗,以下哪些观点是对的

A:临床确诊真菌感染,立即予以抗真菌目标治疗 B:抗真菌治疗首选氟康唑类药物 C:临床拟诊真菌感染,予以经验性抗真菌治疗 D:临床诊断真菌感染,需行抢先治疗 E:根据痰培养结果,可确诊真菌感染,予预防性抗真菌药物 F:抗真菌治疗疗程为2~4周

某女性患者,76岁,因"活动后胸闷、气促15年,加重1个月"入院。外院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肺部感染"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舒普深)抗感染及解痉、化痰等治疗,病情无好转。入院前痰培养检出"白假丝酵母菌,烟曲菌",胸部CT示双肺多发病变,转本院进一步治疗。

关于抗真菌治疗,下列观点对的是

A:临床确诊真菌感染,立即予以抗真菌目标治疗 B:抗真菌治疗首选氟康唑类药物 C:临床拟诊真菌感染,予以经验性抗真菌治疗 D:临床诊断真菌感染,需行抢先治疗 E:根据痰培养结果,可确诊真菌感染,予预防性抗真菌药物 F:抗真菌治疗疗程为2~4周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