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男性患者,59岁,因非劳力性心前区钝痛30分钟小时,向左臂放射,急诊入院。患者近2年中类似症状间断发作,发作时伴大汗,持续20分钟左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体检:BP110/60mmHg HR80次/分,律齐,余未见异常。
以下哪些不稳定型心绞痛与稳定型心绞痛不同? 提示:心电图示发作时:偶发室性期前收缩, V1~3 ST段抬高,T波倒置;发作后:V1~3 ST-T恢复正常,室早消失。已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
A:胸痛的部位 B:胸痛的性质 C:发作时出汗,面色苍白 D:休息状态下发作即可发作 E:发作时心电图有ST段抬高 F: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 G:发作时可表现为牙痛上腹痛等 H:治疗时应用抗凝药
某男性患者,59岁,因非劳力性心前区钝痛,向左臂放射急诊入院。患者近2年中类似症状间断发作,发作时伴大汗,轻度恶心,持续20分钟左右。通常由劳累诱发,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自上月以来,发作较为频繁,有时出现在休息时,最近48小时在休息或轻微体力活动时有几次胸痛发作。体检:BP110/60mmHg HR80次/分,律齐,余未见异常。
不稳定型心绞痛与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表现的不同点有哪些? 提示:心电图示发作时:偶发室性期前收缩, V1~3 ST段抬高,T波倒置;发作后:V1~3 ST-T恢复正常,室早消失。已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
A:胸痛的部位 B:胸痛的性质 C:发作时出汗,面色苍白 D:休息状态下即可发作 E:发作时心电图有ST段抬高 F: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 G:发作时可表现为牙痛上腹痛等 H:治疗时应用抗凝药
某男性患者,60岁,因“活动后心前区不适、憋闷感、心悸1周”来诊。休息后可自行缓解。高血压病史20年。父亲死于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母亲患糖尿病。查体:T 36.4 ℃,P 65次/min,R 18次/min,BP 150/90 mmHg。
患者的诊断是(提示 运动试验:10 min时,感到心前区不适、心悸、胸闷,心电图ST段下斜型压低≥0.1 mV,持续4 min。)
A:心绞痛 B: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C:高血脂 D:心肌梗死 E:心律失常 F:动脉粥样硬化
某男性患者,59岁,因非劳力性心前区钝痛,向左臂放射急诊入院。患者近2年中类似症状间断发作,发作时伴大汗,轻度恶心,持续20分钟左右。通常由劳累诱发,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自上月以来,发作较为频繁,有时出现在休息时,最近48小时在休息或轻微体力活动时有几次胸痛发作。体检:BP110/60mmHg,HR80次/分,律齐,余未见异常。
不稳定型心绞痛与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表现的不同点有哪些? 提示:心电图示发作时:偶发室性期前收缩,VST段抬高,T波倒置;发作后:VST-T恢复正常,室早消失。已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
A:胸痛的部位 B:胸痛的性质 C:发作时出汗,面色苍白 D:休息状态下即可发作 E:发作时心电图有ST段抬高 F: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 G:发作时可表现为牙痛上腹痛等 H:治疗时应用抗凝药
某男性患者,61岁,因“活动后心前区不适、憋闷感、心悸1周”来诊。休息后可自行缓解。高血压病史20年。父亲死于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母亲患糖尿病。查体:T36.4℃,P65次/min,R18次/min,BP150/90mmHg。
患者的诊断是(提示运动试验:10min时,感到心前区不适、心悸、胸闷,心电图ST段下斜型压低≥0.1mV,持续4min。)
A:心绞痛 B: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C:高血脂 D:心肌梗死 E:心律失常 F:动脉粥样硬化
以下情况最符合典型劳力性心绞痛发作的是()
A:劳力后心前区持续憋闷3小时缓解 B:情绪激动后心前区隐痛1天后好转 C:骑车上坡时感胸骨后压迫感,放射至咽部,休息数分钟后完全缓解 D:休息中前胸、后背酸痛,每次数分钟 E:左乳房下阵发性针刺样疼痛,每次持续1~2秒
以下情况最符合典型劳力性心绞痛发作的是
A:劳力后心前区持续憋闷3小时后缓解 B:情绪激动后心前区隐痛1天后好转 C:骑车上坡时感胸骨后压迫感,放射至咽部,休息数分钟后完全缓解 D:休息中前胸、后背酸痛,每次持续数分钟 E:左乳房下降发性针刺样疼痛,每次持续1~2秒
以下情况最符合典型劳力性心绞痛发作的是
A:劳力后心前区持续憋闷3小时后缓解 B:情绪激动后心前区隐痛1天后好转 C:骑车上坡时感胸骨后压迫感,放射至咽部,休息数分钟后完全缓解 D:休息中前胸、后背酸痛,每次持续数分钟 E:左乳房下降发性针刺样疼痛,每次持续1~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