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65岁,因阵发性胸闷8年。持续胸痛8小时收入院。入院时血压为150/90mmHg。诊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上述患者出现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伴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此时最恰当的处理是
A:静推毛花苷丙(西地兰) B:口服美西律 C:静脉注射利多片因 D:口服普鲁卡因胺 E:口服妥卡尼
女性病人,62岁,出现室性心动过速。
处理室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物为 ( )
A:利多卡因 B:阿托品 C:酚妥拉明 D:维拉帕米 E:苯妥英钠
女性病人,62岁,出现室性心动过速。
当室性心动过速消失,需静脉点滴时,宜选 ( )
A:0.1~0.5mg/min B:1~2mg/min C:2~3mg/min D:4~5mg/min E:6~7mg/min
患者男,52岁,因活动后心悸,气急10余年入 院。阵发性心房颤动史2年,Holter心动监测示 窦性心律,房性期前收缩,部分成对短阵房性心 动过速,二源性室性期前收缩,部分成对为三联 律,短阵室性心动过速,ST-T段变化;心电图, 异常Q波,左心室肥厚,ST-T段变化。Doppler心 动超声示前室间隔增厚18 mm,二尖瓣环钙化, 升主动脉增宽,轻度主动脉瓣反流,左心室舒张 功能降低。家族有类似病例。
最可能的诊断是
A: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 B: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 C:长Q-T间期综合征 D:冠心病 E: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患者男,52岁,因活动后心悸,气急10余年入院。阵发性心房颤动史2年,Holter心动监测示窦性心律,房性期前收缩,部分成对短阵房性心动过速,二源性室性期前收缩,部分成对为三联律,短阵室性心动过速,ST-T段变化;心电图,异常Q波,左心室肥厚,ST-T段变化。Doppler心动超声示前室间隔增厚18 mm,二尖瓣环钙化,升主动脉增宽,轻度主动脉瓣反流,左心室舒张功能降低。家族有类似病例。
最可能的诊断是
A: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 B: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 C:长Q-T间期综合征 D:冠心病 E: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女,40岁,经常发生晕厥,心脏检查证实心界不大,心音有力,各瓣膜区均未闻及杂音,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正常,常规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 Holter的记录发现有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在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诊断中,下列哪项最有诊断价值 ( )
A:QRS波群宽大畸形 B:心室夺获 C:QRS波群前可有P波 D:RR间期不完全绝对规则 E:以上均不是
女,40岁,经常发生晕厥,心脏检查证实心界不大,心音有力,各瓣膜区均未闻及杂音,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正常,常规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 Holter的记录发现有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关于室性心动过速中室性融合波的心电图改变,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
A:P波提前出现 B:P波按时出现 C:QRS波群提前出现 D:QRS波群介于窦性激动与室性激动之间 E:PR间期比窦性略短
某男性患者,29岁。阵发性心悸7年,每次发作持续时间30分钟至2小时不等,发作时心率180次/分左右,压迫眼球或咽部刺激可终止心动过速,其心动过速发作时体表心电图见图25-6。 
该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可能是
A:房室结折返引起的心动过速 B:心房自律性增强 C:心房内大折返引起的心房扑动 D:房室折返引起的心动过速 E:心室内折返引起的室性心动过速
患者男性,52岁,冠心病。动态心电图显示频发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频发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2周后复查动态心电图,采用ESVEM标准判断药物治疗是否有效,其中表述ESVEM标准不正确的是()。
A:室性期前收缩减少≥70% B:成对室性期前收缩减少≥80% C: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消失≥90% D: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完全消失 E:15次以上室性心动过速及运动时≥5次的室性心动过速完全消失
患者男性,52岁,冠心病。动态心电图显示频发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频发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2周后复查动态心电图,采用ESVEM标准判断药物治疗是否有效,其中表述ESVEM标准不正确的是()
A:室性期前收缩减少≥70% B:成对室性期前收缩减少≥80% C: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消失≥90% D: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完全消失 E:15次以上室性心动过速及运动时≥5次的室性心动过速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