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61岁,因“心悸,气短伴晕厥10年,加重3个月”来诊。查体:BP 190/85 mmHg,HR 105次/min。ECG:心房颤动,左前束支传导阻滞,V~V导联ST-T改变。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重度左房室瓣狭窄伴轻度关闭不全+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心功能Ⅳ级。拟于体外循环下行左房室瓣,主动脉瓣置换术,迷宫射频消融术。

手术过程中应用三导联电极进行心电监测,对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均敏感的电极放置方式是

A:标I1导联 B:标I2导联 C:标I3导联 D:V5导联 E:改良V5导联

患者男,77岁,因“胆囊炎,胆囊结石”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合并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多年;曾经因反复胸闷,心前区不适查心电图:左室高电压,I2,I3导联ST段压低,T波倒置。心脏彩超:左心室下壁运动减弱,射血分数55%。术前血压150/98mmHg,未规律服药控制血压。

如果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TCI)的方法实施麻醉诱导和维持,叙述错误的是

A:丙泊酚诱导血浆靶控浓度可以分步设定 B:术中维持效应室靶浓度为3μg/ml C:术毕患者苏醒时丙泊酚的血浓度为1~2μg/ml D:设定丙泊酚的起始效应室靶浓度为4μg/ml E:合并使用雷米芬太尼可以降低诱导靶浓度

病历摘要:男性,76岁,反复胸闷,心悸30年,心前区剧烈疼痛12小时入院。入院时心电图除aVR导联外,普遍性ST段压低,当天CPK629.7U/L,LDH635.2U/L。

起病4周后,病人反复低热,左肺底部有湿性啰音,心前区闻及心包摩擦音。此时应考虑并发

A:肺部感染 B:急性心包炎 C:感染性心内膜炎 D:肺栓塞 E: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男,86岁,干部,反复胸闷,心悸30年,心前区剧烈疼痛12小时入院。入院时心电图除aVR导联外,普遍性ST段压低,当天CPK629.7U/L,LDH 635.2U/L。

起病4周后,病人反复低热,左肺底部有湿性啰音,心前区闻及心包摩擦音。此时应考虑并发 ( )

A:肺部感染 B:急性心包炎 C:感染性心内膜炎 D:肺栓塞 E: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患者男性,62岁。突然出现心前区疼痛伴大汗3小时,急诊就医,心电图示:V~V导联出现Q波,且ST段弓背向上抬高。

次日晨,患者心前区疼痛明显缓解,护理该患者正确的措施是

A:即将好转,可去卫生间上厕所 B:可停止吸氧 C:卧床休息,协助生活护理 D:可以正常进食 E:可床上坐起

患者,女性,70岁。心前区绞痛发作持续2小时,自含硝酸甘油无效来院急诊,心电图示I2,I3,aVF导联呈弓背抬高5mm,Vl-3导联ST段水平压低3mm,偶发室早1次,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2小时后心电图I2,I3,aVF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心肌梗死部位应是

A:后间壁心肌梗死 B: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C:下侧壁心肌梗死 D:下壁心肌梗死 E:前间隔心肌梗死

患者,女性,70岁。心前区绞痛发作持续2小时,自含硝酸甘油无效来院急诊,心电图示I2,I3,aVF导联呈弓背抬高5mm,Vl-3导联ST段水平压低3mm,偶发室早1次,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如果出现急性乳头肌功能不全,心脏听诊可发现的体征是

A:胸左2~4肋间舒张期杂音 B:心尖部舒张期杂音 C: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 D:心尖部收缩期杂音 E:肺动脉瓣区舒张期杂音

某男性患者,26岁,因“咽部不适6个月,右颈肿物3个月”来诊。查体:右侧扁桃体窝肿物直径4.5 cm,质地中等;右颈Ⅱ区触及3 cm×2 cm淋巴结。影像学检查:肿物局限于右侧扁桃体窝,周围组织无受侵,无远处转移;右颈Ⅱ区2.5 cm×1.5 cm淋巴结1枚,增强后明显强化。扁桃体肿物活检:低分化癌。

该患者放射治疗靶区高危区(CTV1)包括的部位是

A:同侧Ⅰ~Ⅲ区及RPN区 B:同侧Ⅰ~Ⅳ区及RPN区 C:同侧Ⅰb~Ⅲ区及RPN区 D:同侧Ⅰb~Ⅴ区及RPN区 E:同侧Ⅱ~Ⅳ区及RPN区

某女性患者,71岁,心前区绞痛发作持续2小时,自含硝酸甘油无效来院急诊,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呈弓背抬高5mm,Vl-3导联ST段水平压低3mm,偶发室早1次,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2小时后心电图Ⅱ、Ⅲ、aVF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心肌梗死部位应是

A:后间壁心肌梗死 B: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C:下侧壁心肌梗死 D:下壁心肌梗死 E:前间隔心肌梗死

某女性患者,71岁,心前区绞痛发作持续2小时,自含硝酸甘油无效来院急诊,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呈弓背抬高5mm,Vl-3导联ST段水平压低3mm,偶发室早1次,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如果出现急性乳头肌功能不全,心脏听诊可发现的体征是

A:胸左2~4肋间舒张期杂音 B:心尖部舒张期杂音 C: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 D:心尖部收缩期杂音 E:肺动脉瓣区舒张期杂音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