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原则)
低剂量单品种效果不满意时可采用两种或多种抗高血压药
A:联合用药 B:坚持降压治疗 C:注意剂量个体化 D:选择适宜药物剂型 E:依从生物钟规律给药
(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
治疗深部真菌病
A:联合用药 B:局部用药 C:应用治疗剂量范围低限 D:应用治疗剂量范围高限 E:全程选用静脉给药的药物
(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
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
A:联合用药 B:局部用药 C:应用治疗剂量范围低限 D:应用治疗剂量范围高限 E:全程选用静脉给药的药物
(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
治疗溶血性链球菌咽炎和扁桃体炎
A:联合用药 B:局部用药 C:应用治疗剂量范围低限 D:应用治疗剂量范围高限 E:全程选用静脉给药的药物
女性,25岁,反复口腔溃疡史,脱发,日光过敏1年,发热,体温37.8℃,关节疼痛1个月。化验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抗Ds-DNA抗体效价升高。
本例最适当的治疗是
A:抗广谱抗生素治疗 B:抗结核治疗 C:非甾体抗炎药治疗 D:激素和(或)免疫抑制药 E:物理治疗
某女性患者,75岁,因"活动后胸闷、气促15年,加重1个月"入院。外院拟"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肺部感染"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苏普深)针抗感染及解痉、化痰等治疗,病情无好转。入院前痰培养检出"白假丝酵母菌,烟曲菌",胸部CT示双肺多发病变,转本院进一步治疗。
关于抗真菌治疗,以下哪些观点是对的
A:临床确诊真菌感染,立即予以抗真菌目标治疗 B:抗真菌治疗首选氟康唑类药物 C:临床拟诊真菌感染,予以经验性抗真菌治疗 D:临床诊断真菌感染,需行抢先治疗 E:根据痰培养结果,可确诊真菌感染,予预防性抗真菌药物 F:抗真菌治疗疗程为2~4周
某女性患者,36岁,因妊娠35
周,胎膜早破th入院。既往体健。曾早孕人工流产1次。住院后常规催产素引产,7h后自然分娩,但产后阴道持续出血约2500ml,血压70/40mmHg,血小板99×10
/L,PT15.6秒、APTT59秒、纤维蛋白原8.8g/L,3P试验阳性。诊断:产后大出血、失血性休克、DIC。给予止血、抗休克、抗DIC等治疗,患者共输注红细胞12U、血浆2200ml,6h后病情平稳。次日复查Hb64g/L,又输红细胞4U,输血后5小时,患者突然感胸闷憋气、不能平卧、咳嗽、咯非泡沫样血性痰。血压下降、呼吸30次/分,心率100次/分、律齐无杂音,双肺闻及细湿哕音、无颈静脉怒张。医生给予强心利尿治疗无效。
正确的治疗是
A:抗组胺药 B:肾上腺皮质激素 C:利尿剂 D:高浓度持续吸O
E:呼气末正压通气
某女性患者,76岁,因"活动后胸闷、气促15年,加重1个月"入院。外院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肺部感染"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舒普深)抗感染及解痉、化痰等治疗,病情无好转。入院前痰培养检出"白假丝酵母菌,烟曲菌",胸部CT示双肺多发病变,转本院进一步治疗。
关于抗真菌治疗,下列观点对的是
A:临床确诊真菌感染,立即予以抗真菌目标治疗 B:抗真菌治疗首选氟康唑类药物 C:临床拟诊真菌感染,予以经验性抗真菌治疗 D:临床诊断真菌感染,需行抢先治疗 E:根据痰培养结果,可确诊真菌感染,予预防性抗真菌药物 F:抗真菌治疗疗程为2~4周
某女性患者,46岁,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正规泼尼松治疗1年后,血小板20×10
/L,但仍在维持服用泼尼松30mg/d治疗。
应进一步选择的治疗方法是
A:泼尼松加量 B:脾切除 C:服用叶酸 D:预防性输血小板 E:骨髓移植
大面积烧伤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伤口广泛渗血,发绀,血压80/60mmHg。血常规:白细胞12.6×10 /L,血小板50×10 /L,PT、APTT延长,FDP升高,3P试验(+)
该患者血小板下降的机制应是
A:自身抗体攻击破坏 B:血小板生成减少 C:血小板消耗过多 D:血小板相关调节因子活性下降 E:以上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