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40岁,低热,乏力伴消瘦1个月,查:右颈部锁骨下淋巴结肿大,CT示中纵隔右侧肺门实性肿物,纵膈淋巴结广泛肿大,血常规检查未见异常。

确诊的最佳方法是

A:CT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 B:颈部淋巴结活检 C:肺部增强CT D:胸部彩超 E:剖胸探查

某男性患者,39岁,无意中发现左上颈部肿块,触诊中等硬度,直径约4cm,可推动,无其他特殊不适感。

颈部肿块最终确诊应该是依据

A:病理检查 B:B超检查 C:CT检查 D:MRI检查 E:颈部血管造影 F:PET检查

某男性患者,56岁,主诉:发现右颈肿物2月。患者2周洗脸时无意中发现右上颈无痛性肿物。无发热、无吞咽不畅。起病前无上呼吸道感染史,既往无肺结核病史。吸烟36年,40支/日。体查:鼻咽淋巴组织增生、双侧扁桃体Ⅱ大,舌根扁桃体增生,双侧声带活动正常。右胸锁乳突肌上段深面可触及2.5cm×2cm肿块、无压痛、质硬、界欠清、呈椭圆形、活动度欠佳,双侧颈部其他部位未及明显肿大淋巴结。

该例患者行颈部CT检查,考虑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癌,请问下述颈部淋巴结转移的CT诊断标准不正确的是

A:颏下、颌下淋巴结最小直径≥10mm,考虑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癌 B:气管食管沟淋巴结最小直径≥10mm,考虑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癌 C:颈部其它区域淋巴结最小直径≥8mm,考虑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癌 D:转移淋巴结最大纵径与最大横径的比值大于2 E:转移淋巴结形态多为球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清楚或毛糙 F:转移淋巴结边缘强化伴中心低密度,中央坏死 G:在原发肿瘤淋巴结引流区域有3个或以上相互连续的淋巴结,每个淋巴结最大直径为0.8~1.5cm时应高度警惕为转移

某女性患者,51岁,因“双侧颈部上段肿物伴左侧面部麻木6个月”来诊。查体:PS=1;鼻咽左顶后壁、侧壁肿物,双侧颈部Ⅱ、Ⅲ区淋巴结肿大,最大者5 cm×5 cm,质硬,固定;左侧三叉神经上颌支麻痹。MRI:鼻咽肿物侵犯左侧咽旁间隙,颅底骨质破坏,双侧颈部Ⅱ、Ⅲ区多个淋巴结肿大,最大者4 cm×4 cm。PET-CT:右肺多发转移灶。鼻咽肿物活检:未分化型非角化性癌。

下一步的治疗方案有( 提示 经6个疗程DDP+5-FU+西妥昔单抗化学治疗后,肺部PET-CT病灶临床完全缓解。)

A:鼻咽和颈部根治性放射治疗 B:同步放射化学治疗 C:观察,无须处理 D:口服FT-207 E:西妥昔单抗维持治疗 F:加用1~2个疗程巩固疗效

颈部神经源肿瘤CT表现是()

A:CT扫描示颈部单发肿物,位于颈动静脉的外侧,肿物内有多个分隔及多个低密度区 B:CT扫描示颈部单发肿物,位于颈动静脉的内侧,增强CT扫描肿物强化不明显,中心呈斑驳状较高密度 C:CT扫描示颈部多个结节,位于颈动静脉的外侧,增强CT扫描结节有强化 D:增强CT扫描示颈总动脉分叉处肿物,明显强化,B超为实性肿瘤 E:增强CT扫描示颈总动脉鞘内肿物,明显强化,与血管密度一致,B超为囊性病变

不属于喉及颈部CT检查适应证的是()

A:颈部肿块 B:甲状腺病变 C:咽喉肿瘤 D:慢性咽炎 E:颈部血管栓塞

颈部神经源肿瘤CT表现是()

A:CT扫描示颈部单发肿物,位于颈动静脉的外侧,肿物内有多个分隔及多个低密度区 B:CT扫描示颈部单发肿物,位于颈动静脉的内侧,增强CT扫描肿物强化不明显,中心呈斑驳状较高密度 C:CT扫描示颈部多个结节,位于颈动静脉的外侧,增强CT扫描结节有强化 D:增强CT扫描示颈总动脉分叉处肿物,明显强化,B超为实性肿瘤 E:增强CT扫描示颈总动脉鞘内肿物,明显强化,与血管密度一致,B超为囊性病变

下列颈部组织CT值最高的是()

A:颈部肌肉 B:甲状腺 C:甲状旁腺 D:颈部淋巴结 E:颈总动脉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