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58岁,右全肺切除术后1周,术后24 h拔除胸腔引流管。拔管后出现持续低热,近3 d患者出现咳嗽,咳脓痰,左侧卧位时痰量增多,右侧卧位时痰量减少。
下一步治疗方案是(提示 抗感染,营养支持,闭式引流治疗1周后,患者未再出现发热,营养不良状况较前改善。查体:患者咳嗽时胸腔引流管内仍有气体引出。)
A:再次行气管镜检查 B:如患者瘘口较前次缩小,可继续保守治疗 C:如患者瘘口较小,可行内镜下治疗 D:如患者瘘口仍较大,行手术治疗 E:胸腔内注入亚甲蓝判断瘘口是否闭合 F:继续应用抗生素治疗
女性,41岁,腰部撞伤后腰痛1个月来院就诊。诉疼痛与体位有关,平卧位时疼痛缓解,坐起或站立时疼痛加重
腰椎侧位X线片上,腰4椎体的后缘位于腰5椎体上缘前后径的后1/3处,则滑脱的程度为
A:I1度 B:I2度 C:I3度 D:Ⅳ度 E:Ⅴ度
某男矿工,井下作业时发生塌方砸伤背部,当即倒于地上,下肢无力不能行走,呼"120"车前往,检查胸段后凸畸形并压痛,上下肢不全瘫,感觉异常平面位于双侧腹股沟水平。
如果患者当时是俯卧位时,则以下哪一项处理是不正确的
A:为便于急救应变俯卧位为仰卧位 B:为防止颈脊髓继发损伤,应保持头、颈和脊柱在同一轴线上改变体位 C:变更体位的方法是:医师一手托住前额,另一手中示指分别置于G7、T1棘突两侧,拇指及无名指和小指分别置于颈项下部两侧,并握紧,手掌托住后颈部,右前臂托住头枕部并与左手合力锁住头颈部;保持头颈部于轴线位,另两名急救人员位于伤员的右侧分别负责扶持伤员右侧的肩背部、臀部,三名救护人员统一行动,保持头、颈、脊柱在一轴线上将伤员转为仰卧位 D:如果将俯卧位伤员向右转为仰卧位,则左手托住前额 E:如果将俯卧位伤员向右转为仰卧位,则应右手托住前额
患儿,女性,1岁,因右侧口底巨大肿物伴睡眠时呼吸困难收入院。拟行全麻下右侧口底肿物探查术。患儿营养发育正常,体重10kg。患儿直立时无呼吸困难,平卧时发生憋醒。平时采用侧卧或过仰卧位入睡。查:右面颊、口底(颏下)肿物向外膨隆、质硬,并凸向口腔内,将舌体抬高并推向左侧。CT示肿物凸向咽腔,几乎贴近咽后壁。
全麻诱导插管时,危及患儿安全的主要问题是
A:口腔内巨大肿物 B:平卧位 C:年龄小 D:气道梗阻 E:舌体抬高
某男性患者,37岁,因腰痛伴右下肢放射痛3个月入院,查体:直腿抬高试验右侧40°,右
背伸肌力Ⅳ级,腰椎CT示:L
椎间盘右后侧突出,约5mm。经患者同意行经皮腰椎间盘胶原酶化学溶解术。采取小关节内侧缘入路,手术顺利。
术后俯卧位
A:1~2小时 B:2~4小时 C:4~6小时 D:6~8小时 E:8~10小时
李某,男,36岁。以气短为主诉来诊,胸片示左侧大量积液,收入院治疗。
该病人卧床休息时较为舒适的卧位是
A:右侧卧位 B:左侧卧位 C:平卧位 D:中凹卧位 E:半卧位
从患侧卧位坐起主要活动成分不包括哪项()
A:转向健侧 B:健侧腿帮助患腿将双小腿放于床外 C:用健手和上肢支撑坐起 D:移动躯干到直立坐位 E:保持直立坐位平衡
在做侧卧位腰椎旋转扳法时,如做右旋扳法,手术者的体位为()
A:仰卧位 B:俯卧位 C:右侧卧位 D:左侧卧位
全髋关节人工置换术后,进行运动疗法时应注意()
A:髋关节屈曲不能超过90度,髋关节不能旋转 B:从卧位坐起时,把手术侧下肢移到床边,微屈髋坐起 C:手术侧下肢不能交叉于健侧下肢或内收 D:手术侧下肢应制动6周以上 E:在伸髋位进行股四头肌肌力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