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56岁。因不稳定型心绞痛入院,冠状动脉造影提示3支病变,行3处冠脉内支架治疗,术后未坚持药物治疗,术后1个月突发胸部疼痛2小时入院,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2处支架完全闭塞,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术后测定左房压,右房压,肺动脉压和肺动脉嵌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压前不需调试各零点 B:术后48小时内连续监测记录,每30分钟1次,平稳后改为每小时1次 C:不需无菌操作 D:咳嗽,呕吐,躁动及用力均不会影响测压 E:预防导管折断或导管接头脱落,出血
某女性患者,29岁,剖宫产术后9个月,哺乳,月经已复潮,要求放置宫内节育器避孕。
该患者术前常规检查均无异常,符合宫内节育器放置的适应证。放置节育器手术前向医生进一步咨询有关宫内节育器的相关知识。医生在术前咨询中表述正确的内容有哪些
A:活性宫内节育器包括含有金属和药物的宫内节育器 B:宫内节育器通过抑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起避孕作用 C:含铜宫内节育器的避孕效果与含铜量有关 D:药物缓释宫内节育器是节育器中的雌激素缓慢释放以达到避孕目的 E:TCu380是指T型含铜宫内节育器,含铜的重量为380mg F:T型IUD的28、30、32代表横臂长度
某女性患者,29岁,剖宫产术后9个月,哺乳,月经已复潮,要求放置宫内节育器避孕。
该妇女经术前咨询后决定选择放置TCu380A宫内节育器。手术步骤正确的有哪些
A:施术者应严格按照门诊医生检查的子宫大小、位置和倾屈度进行操作 B:放器过程中应避免进入宫腔的器械和宫内节育器等与阴道壁接触 C:提前5分钟将T型宫内节育器的双横臂轻轻下折,并将双横臂远端插入放置管内 D:将套管上的限位器下缘移到宫腔深度的位置 E:将带宫内节育器的放置器沿宫腔方向,送达宫腔底部 F:固定内芯,后退放置套管使宫内节育器的横臂脱出套管 G:再将套管上推节育器并稍待片刻,使节育器处在宫腔底部 H:先取出内芯,然后小心取出放置套管
某女性患者,29岁,剖宫产术后9个月,哺乳,月经已复潮,要求放置宫内节育器避孕。
妇科检查示已婚经产型外阴,阴道黏膜无充血,宫颈光滑稍肥大,未见尾丝,举痛(-),子宫前位,如孕40天大小,双侧附件未触及包块;尿HCG(+);血常规Hb120g/L,WBC:6.7×10
/L,PLT:200×10
/L。盆腔B型超声检查示子宫增大,未见环影,宫内妊娠囊15mm×14mm×10mm,双侧附件未见包块。该妇女可能的诊断有哪些
A:宫内节育器尾丝消失 B:宫内节育器异位 C:宫内节育器嵌顿 D:宫内节育器脱落 E:宫内节育器断裂 F:宫内节育器下移
某女性患者,29岁,剖宫产术后9个月,哺乳,月经已复潮,要求放置宫内节育器避孕。
盆腔X线检查可见TCu380A宫内节育器位于盆腔,子宫输卵管造影显示宫内节育器位于子宫外,诊断为宫内节育器异位。下一步处理包括哪些
A:患者无症状,终止妊娠后异位节育器可暂不取出 B:无论患者有无症状,终止妊娠后均应手术取出异位的节育器 C:根据异位节育器的位置,可选择开腹手术或腹腔镜取出 D:取出术中尽量注意避免膀胱和肠管损伤 E:取出术后,如继续避孕可选择口服避孕药避孕 F:取出术后,如继续避孕可选择重新放置新的宫内节育器
某女,31岁,拟下一周期放置宫内节育器,平时月经周期为28天,于月经第14天时性交,阴茎套破裂,要求事后避孕。
放置宫内节育器术后应定期随访,下列正确的是
A:术后1、3、6、12月各1次,以后每年1次 B:术后每年1次 C:术后每年2次 D:术后每2年1次 E:无需随访,随时有问题随时就医
某男性患者,55岁,7年前因双侧鼻息肉手术治疗。目前检查双侧中鼻道息肉及脓涕;鼻窦CT显示:双侧全组鼻窦炎。全麻下行鼻内镜手术,术后用油纱条填塞鼻腔。术后次日发现患者双眼泪溢,右侧眼睑轻度肿胀,触之握雪感,内眦周围淤血,眼球运动和视力正常,体温37.9℃。显然患者发生了内窥镜鼻鼻窦手术并发症
经过恰当处理,患者眼睑肿胀消退,皮下气肿吸收,仅内眦部遗留皮肤黄斑。术后7天患者准备出院,以后应注意的事项是
A:出院后继续使用抗生素3周 B:出院后每3天到医院复查1次,进行鼻内窥镜检查和治疗 C:复查时若鼻腔有血凝块、囊泡、新生肉芽和息肉,应予清理。若有窦口闭塞,应予扩开 D:术后4周鼻窦CT检查,观察手术效果 E:手术后1个月鼻腔通气就不用再复查了
某患者女性,47岁,门诊拟“脑胶质瘤术后复发”收入院行脑内胶质瘤切除术。入院症见:神疲,精神差,视力下降,,头晕,偶有恶心呕吐,无咳嗽,偶有喉中痰鸣,右侧肢体乏力,行动不利,纳眠差,舌黯红,苔白腻,脉弦数。
患者手术后留置了多条引流管,护理正确的是
A:脑室引流袋高于侧脑室水平25~35cm B:术后24~48小时内创腔引流袋低于创腔15~20cm C:留置导尿管应低于耻骨联合水平10~15cm D:手术48小时后创腔引流袋低于创腔15~20cm E:保持引流系统的密闭性,防止逆行感染 F:留置导尿管应高于耻骨联合水平10~15cm G:脑室引流袋高于侧脑室水平15~20cm H:每周更换引流管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