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65岁,因乏力,咳嗽,流涕5 d就诊。查体:贫血貌,双下肢皮肤有少量陈旧性出血点,肝,脾肋下未及,血常规:WBC 2.77x10
/L,Hb 83 g/L,PLT 21x10
/L,血涂片镜检观察,未发现原始及幼稚细胞,可见有核红细胞,红细胞大小不匀,可见到巨大红细胞。为明确诊断,患者需抽吸骨髓液检查。
有关“干抽”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提示 抽吸骨髓液时,显示“干抽”。)
A:是指非技术原因或穿刺位置不当,多次,多部位穿刺抽不出骨髓液的现象 B:常见于原发性和继发性骨髓纤维化 C:骨髓极度增生,细胞排列过于密集时可发生“干抽”,如白血病 D:可发生于肿瘤骨髓浸润时 E:“干抽”时可用穿刺针针管内的存留物涂片检查,一般不影响结果判断 F:发生“干抽”时,可采用骨髓活检针经皮环钻至骨髓腔获取骨髓活组织进行检查 G:“干抽”时患者骨髓间质成分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是组织纤维化不明显
病历摘要:男性,31岁掰腕时突觉右上臂剧痛,畸形,X线片示右肱骨干骨折。
关于此骨折,下列哪项说法不正确
A:该骨折可采用夹板治疗 B:该骨折不易并发神经损伤 C:该骨折可采用悬垂石膏治疗 D:骨折可采用绞锁髓内钉治疗 E:肱骨干中下1/3骨折易导致骨折不愈合
病历摘要: 患者xx,男性, 12岁,右大腿红肿发热1周。查体:T 39℃,P 120次/分,右大腿皮肤红,肿胀,压痛(+),叩击痛(+),右股骨中段骨松质内可见斑片状骨质破坏区。
关于化脓性骨髓炎以下叙述哪些是错误的?
A:最常见于3~15岁的儿童和少年,女多于男 B:股骨和胫骨发病率最高,其次为肱骨,桡骨,髂骨 C:多发生于儿童长骨的干骺端 D: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I2型链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 E:化脓性骨髓炎的病理特点:骨质破坏,坏死和增生同时并存,早期以破坏和坏死为主,后期以增生为主
一30岁男性患者,掰腕时突觉右上臂剧痛,畸形,急诊X片示右肱骨干骨折
关于肱骨干骨折的说法下列哪项不正确
A:肱骨干中下1/3骨折易导致骨折不愈合 B:该骨折可采用悬垂石膏治疗 C:该骨折可采用夹板治疗 D:该骨折可采用绞锁髓内钉治疗 E:该骨折不易并发神经损伤
患者女,39岁,以"四肢麻木伴皮肤瘙痒3年"为主诉入院。患者偶有无明显诱因的头晕,逐渐加重,时有多汗,四肢麻木伴皮肤瘙痒,偶有眼花,视物不清。查体:面色潮红,口唇干,色暗红,结膜略充血。辅助检查:肝胆脾彩超示肝实质回声增强,脾大。血常规:白细胞14.25x10
/L,血红蛋白198g/L,血小板448x10
/L。骨髓象检查示"骨髓增生性疾病"。
下列属于骨髓增生性疾病的是
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B: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D:脾功能亢进 E:多发性骨髓瘤 F: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 G:慢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H: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I: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 J:再生障碍性贫血
某女性患者,19岁,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苍黄.20天前开始反复畏寒发热,体温波动于38~41℃之间,无咽痛,咳嗽,腹痛,腹泻及尿频,尿急,尿痛.血常规示三系细胞减低.胸片示"支气管周围炎".胸骨,髂骨两次骨髓穿刺均为"干抽",给予"先锋必","万古霉素"及激素治疗后体温曾恢复正常,血三系细胞也有所回升,停用激素及抗生素减量后体温再升高,并双膝关节疼痛,行走困难.体检:T 37.5℃.重度贫血貌,皮肤粘膜未见出血点,瘀斑,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肝肋下未触及,质中无压痛.四肢关节无红肿,皮温正常,但双膝关节活动受限。
急性骨髓纤维化与原发性骨髓纤维化鉴别诊断中,以下哪些是急性骨髓纤维化的特点
A:临床急进凶险 B:年轻人多见 C:巨脾多见 D:外周血易见泪滴样红细胞 E:骨髓主要以网硬蛋白纤维增生为主,有时有少量的胶原纤维沉积 F:晚期伴新骨质形成
某男,31岁,右大腿远端肿痛伴有发热2周。检查:右大腿局部增粗,压痛。X线示股骨远侧干骺端骨质破坏,有骨膜增生现象。局部软组织间隙模糊。
平片显示的股骨远端骨质破坏可能为
A:广泛大块溶骨性骨质破坏 B:干骺端虫噬样骨质破坏 C:破坏不明显,有大量的骨质增生 D:肿瘤骨形成 E:破坏之处有骨膜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