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母细胞瘤是比较常见的肾上腺恶性肿瘤。
有关该肿瘤错误的描述有 ( )
A:80%发生在5岁以下 B:肿瘤多呈结节状,界清质软 C:常见出血,坏死和囊性变 D:肿瘤组织中出现较多向成熟方向分化的成分提示预后较好 E:为低度恶性肿瘤
患者男性,18岁,因颅内肿瘤手术,术中见肿瘤位于蝶鞍上部,球形,有包膜,直径3cm。
下列关于该肿瘤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
A:囊壁内衬复层鳞状上皮 B:实性区为团块及条索状排列的鳞状上皮 C:部分区可见造釉细胞瘤结构 D:相当于WHOI3级 E:肿瘤来源于颅咽管剩件的鳞状上皮
患者女,3岁,因“阴道口不适伴新生物3个月”来诊。妇科检查:阴道口部位淡红色息肉状肿瘤,直径2 cm,质软脆,有蒂,表面尚光滑。
肿瘤表面光滑,切面淡红色,组织疏松似黏液瘤样。光镜下:上皮下方细胞排列紧密,核小而深染,中央区细胞稀少呈水肿黏液样,肿瘤细胞为圆形及梭形细胞,核分裂象较活跃。围绕血管明显,胞质嗜伊红,部分可见横纹。最可能的诊断是
A:葡萄状肉瘤 B:生殖道型横纹肌瘤 C:未分化阴道肉瘤 D:侵袭性血管黏液瘤 E:血管肌成纤维细胞瘤
患者女,3岁,因“阴道口不适伴新生物3个月”来诊。妇科检查:阴道口部位淡红色息肉状肿瘤,直径2 cm,质软脆,有蒂,表面尚光滑。
关于葡萄状肉瘤,叙述正确的是
A:是阴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 B:80%以上的葡萄状肉瘤发生在青年女性 C: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 D:肿瘤组织由3个不同特征的区域构成 E:常可见瘤巨细胞
患者女,3岁,因“阴道口不适伴新生物3个月”来诊。妇科检查:阴道口部位淡红色息肉状肿瘤,直径2 cm,质软脆,有蒂,表面尚光滑。
该肿瘤最正确的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结果是
A:desmin(+),binmetin(+),bcl-2(+) B:actin(+),desmin(+),myoglobin(+)和myosin(+) C:CD34(+),desmin(-)和actin(+) D:actin(+),desmin(+),myoglobin(-)和myosin(-) E:actin(-),desmin(-),myoglobin(+),myosin(+)
患者女性,50岁,有7~8年糖尿病史,近1年多并发肺结核,并常患呼吸道感染,长期局部肌内注射下列药物,引起注射部位脂肪萎缩。
减轻该反应的措施为
A:减少注射次数 B: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C:注射时合用少量酚妥拉明 D:局部热敷 E:换用口服制剂
患者女性,50岁,有7~8年糖尿病史,近1年多并发肺结核,并常患呼吸道感染,长期肌内注射下列药物,引起注射部位脂肪萎缩。
减轻该反应的措施为
A:减少注射次数 B: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C:注射时合用少量酚妥拉明 D:局部热敷 E:换用口服制剂
某女性患者,26岁。2年前因左乳外上象限肿物,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为浸润性小叶癌,2.0 cm×1.5 cm×1.5 cm,伴脉管瘤栓,ER(-),PR(-),HER-2(+),腋淋巴结转移19/21。术后行紫杉醇(泰素)化学治疗6个周期,未行其他治疗。一直定期随访,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现随访,查体:左侧锁骨上区多发结节,最大者1 cm×2 cm,质硬,活动,无触痛。B型超声和CT:左侧锁骨上区多发肿大淋巴结,肿瘤转移可能性大。全面检查未见其他部位肿瘤转移。
放射治疗的部位为
A:化学治疗前左侧锁骨上区转移肿瘤部位,外放2~3 cm B:左侧锁骨上腋顶 C:左侧胸壁+锁骨上腋顶 D:左侧胸壁+锁骨上腋顶+全腋窝 E:左侧胸壁+锁骨上腋顶+全腋窝+内乳
注射用葡萄糖 50g 盐酸 适量 注射用水 加至1000ml
中药注射剂产生刺激性的原因大致有
A:有效成分含量低 B:有效成分本身有刺激性 C:含鞣质、钾离子等杂质 D:PH值不适宜 E:渗透压问题
盐酸多柔比星,又称阿霉素,是光谱抗肿瘤药物其化学结构如下
临床上,使用盐酸多柔比星注射液时,常发生骨髓抑制和心脏毒性等严重不良反应,解决方法之一是将其制成脂质体制剂。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的辅料有PEG-DSPRE,氢化大豆卵磷脂,胆固醇,硫酸铵,蔗糖,组氨酸等。
盐酸多柔比星产生抗肿瘤活性的作用机制是
A:抑制DNA拓扑异构酶Ⅱ B:与DNA发生烷基化 C:拮抗胸腺嘧啶的生物合成 D: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E:干扰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