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36岁,因“乏力伴阵发性心慌,左胸隐痛2年”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及家族史。入院查体:T 36.6 ℃,P 60次/min,R 20次/min,Bp 140/90 mmHg;双肺呼吸音清,HR 60次/min,律齐,胸骨左缘2~5肋间可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门诊胸部X线检查示:左心房轻度增大;心电图:窦性心律,I2,I3,aVF导联呈QS型,左心室高电压,左心肥大,V3~V6导联T波直立,高尖;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和血糖,血脂均基本正常。

患者静息时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为38 mmHg, 活动时为47 mmHg, 目前诊断为

A:肥厚型心肌病,心尖肥厚(梗阻型) B:肥厚型心肌病,心尖肥厚(非梗阻型) C:肥厚型心肌病,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梗阻型) D:肥厚型心肌病,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非梗阻型) E:肥厚型心肌病,对称性左心室肥厚(梗阻型) F:肥厚型心肌病,对称性左心室肥厚(非梗阻型)

某男性患者,28岁,因“间断发作气促、乏力、心前区疼痛及活动后昏厥2个月”来诊。查体:胸骨左缘可闻及收缩中晚期粗糙的吹风样杂音。临床确诊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根据左心室流出道有无狭窄,肥厚型心肌病可分为

A:梗阻型 B:非梗阻型 C:均匀肥厚型 D:心尖部肥厚型 E:左心室侧壁肥厚型 F:隐匿型

左心室流出道扫描体位主要用于观察()

A:肺动脉反流情况 B:主动脉反流情况 C:左心室射血分数 D:右心室射血分数 E:室间隔膜部的缺损

左心室()

A:位于右心室的左前方 B:流出道称为动脉圆锥 C:左房室口略大于右房室口 D:二尖瓣前尖是流入道与流出道的分界 E:右心室壁厚约为左心室的2倍

可以恒定显示左心室腔及左室流出道()

A:体轴矢状面断层 B:体轴冠状位断层 C:体轴横断面断层 D:垂直室间隔流出道左心室长轴断面 E:右前斜平行室间隔心室长轴断层 F:平行心脏膈面垂直室间隔流入道部心室长轴断层 G:平行房室沟平面垂直室间隔心室短轴断层 H:左前斜垂直室间隔心室短轴断层

唯一能够在一个断面上同时显示左心室流入道与流出道长轴全程()

A:体轴矢状面断层 B:体轴冠状位断层 C:体轴横断面断层 D:垂直室间隔流出道左心室长轴断面 E:右前斜平行室间隔心室长轴断层 F:平行心脏膈面垂直室间隔流入道部心室长轴断层 G:平行房室沟平面垂直室间隔心室短轴断层 H:左前斜垂直室间隔心室短轴断层

左心室的流出道是()

A:动脉圆锥 B:主动脉前庭 C:腔静脉窦 D:左房室口 E:右房室口

有时在探测二尖瓣口或左心室流出道血流频谱时,会出现两种时相不同、方向相反的血流信号,使频谱变形,原因是()

A:主动脉瓣有反流 B:二尖瓣有反流 C:由于取样容积位置不当,随心脏舒缩,同一取样位置在舒张期为二尖瓣口的血流,而收缩期成为左心室流出道的血流所致 D:探测部位有双期逆向血流 E:局部有异常血管瘘

有时在探测二尖瓣口或左心室流出道血流频谱时,会出现两种时相不同、方向相反的血流信号,使频谱变形,原因是()

A:主动脉瓣有反流 B:二尖瓣有反流 C:由于取样容积位置不当,随心脏舒缩,同一取样位置在舒张期为二尖瓣口的血流,而收缩期成为左心室流出道的血流所致 D:探测部位有双期逆向血流 E:局部有异常血管瘘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