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和糖尿病性高渗性非酮症昏迷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两者临床表现有较多相似之处,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关于糖尿病性高渗性非酮症昏迷,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多见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 B:最常见诱因为感染 C:血糖一般达33.3~66.6 mmol/L D:多有代谢性酸中毒 E:血浆渗透压显著增高

患者男,58岁,有糖尿病史10年,一直采用口服降糖药治疗,但对药物的依从性不佳,饮食控制不严格。2周前测定空腹血糖为10.8 mmol/L,现测定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分别为12.6 mmol/L和19.2 mmol/L。

为了解患者是否已发生糖尿病肾病,应测定的指标是

A:血浆胰岛素 B:血浆C肽 C:血浆胰岛素原 D:血浆胰高血糖素 E:血浆ICA F:血浆IAA G:血浆GADA H:UAE

患者女性,67岁。确诊糖尿病10年。试行饮食控制治疗2个月,因无法耐受严格的饮食控制,遂接受二甲双胍+格列吡嗪联合降糖治疗,空腹血糖控制在6.1mmol/L。此后,患者未能坚持按医嘱服药及加强饮食控制,空腹血糖波动在6.0~12.4mmol/L。

针对护理诊断相应的预期护理目标是

A:加强营养 B:坚持锻炼 C:饮食控制良好 D:长期严格按医嘱服用降糖药和进行饮食控制 E:需要时即服药

患者,女性,45岁,糖尿病4个月,平时血糖控制较好,双下肢水肿2周。查体:BP 120/80mmHg,双下肢凹陷性水肿,眼底正常。化验:尿蛋白5.0g/天,沉渣镜检RBC 25~30个/HP,血肌酐正常。

考虑临床诊断为糖尿病合并非糖尿病肾损害,不包括的诊断依据是

A:糖尿病发病时间较短 B:血尿明显 C:肾病综合征血压正常 D:肾病综合征肾功能正常 E:肾病综合征眼底正常

患者,女性,45岁,糖尿病4个月,平时血糖控制较好,双下肢水肿2周。查体:BP 120/80mmHg,双下肢凹陷性水肿,眼底正常。化验:尿蛋白5.0g/天,沉渣镜检RBC 25~30个/HP,血肌酐正常。

最后确诊为糖尿病合并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下列治疗最重要的是

A:积极控制血糖 B:予ACEI保护肾功能 C:限制摄入蛋白 D:在控制血压,血糖的同时,给予足量足疗程的糖皮质激素治疗 E:应用环磷酰胺治疗

某女性患者,67岁。确诊糖尿病10年。试行饮食控制治疗2个月,因无法耐受严格的饮食控制,遂接受二甲双胍+格列吡嗪联合降糖治疗,空腹血糖控制在6.1mmol/L。此后,患者未能坚持按医嘱服药及加强饮食控制,空腹血糖波动在6.0~12.4mmol/L。

针对护理诊断相应的预期护理目标是

A:加强营养 B:坚持锻炼 C:饮食控制良好 D:长期严格按医嘱服用降糖药和进行饮食控制 E:需要时即服药

某女性患者,46岁,糖尿病4个月,平时血糖控制较好,双下肢水肿2周。查体:BP 120/80mmHg,双下肢凹陷性水肿,眼底正常。化验:尿蛋白5.0g/天,沉渣镜检RBC 25~30个/HP,血肌酐正常。

最后确诊为糖尿病合并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下列治疗最重要的是

A:积极控制血糖 B:予ACEI保护肾功能 C:限制摄入蛋白 D:在控制血压、血糖的同时,给予足量足疗程的糖皮质激素治疗 E:应用环磷酰胺治疗

某女性患者,46岁,糖尿病4个月,平时血糖控制较好,双下肢水肿2周。查体:BP 120/80mmHg,双下肢凹陷性水肿,眼底正常。化验:尿蛋白5.0g/天,沉渣镜检RBC 25~30个/HP,血肌酐正常。

考虑临床诊断为糖尿病合并非糖尿病肾损害,不包括的诊断依据是

A:糖尿病发病时间较短 B:血尿明显 C:肾病综合征血压正常 D:肾病综合征肾功能正常 E:肾病综合征眼底正常

下列几种特殊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要点,错误的是()

A:性激素缺乏性骨质疏松症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B: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主要是严格控制高血糖,不必应用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 C:制动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性治疗和药物治疗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但要注意制动部位的运动锻炼和康复治疗 D: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如病情允许,主张糖皮质激素采用最小剂量维持,注意适当补充钙剂喝维生素D制剂 E:器官移植术后骨质疏松症:治疗方法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