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33岁。自幼左侧乳头内陷,未哺乳。发现左乳肿物2周,肿物3cmx3cm,界不清,与皮肤粘连,近2天出现肿物增大,伴局部红肿热痛,无波动感。
经过初步治疗后,患者局部红肿热痛加重,并出现波动感,发热39℃,最不恰当的处理是
A:切开引流 B:大剂量抗生素 C:乳房单纯切除 D:穿刺 E:B超检查明确病变范围
患者男,22岁。近日来感觉身体极度不适,伴发热,遂入院治疗。入院当日体温最高时达39.4℃,最低时为37.6℃。
此种发热的热型为
A:稽留热 B:弛张热 C:间歇热 D:回归热 E:不规则热
患者,女性,27岁,因分娩需要,会阴部进行侧切。现切口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给予红外灯局部照射。
在照射过程中,发现局部皮肤出现紫红色,应采取的措施是
A:局部纱布覆盖 B:换用低功率灯头 C:抬高照射距离 D:改用湿热敷 E:立即停用,局部涂凡士林
患者,女性,27岁,因分娩需要,会阴部进行侧切。现切口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给予红外灯局部照射。
照射完,需嘱患者休息15分钟后再离开治疗室,目的是
A:减轻疼痛 B:观察疗效 C:防止晕倒 D:预防感冒 E:促进炎症局限
患者,男性,35岁。双眼红肿,开睑困难伴分泌物增多4天。病史:患者发病前2日曾因腹痛而服用头孢类抗生素,小檗碱和多酶片等药物,其后出现肢体,躯干发疹,反复畏寒,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否认胸闷,气急,关节酸痛及吞咽困难。眼部检查:双眼视力:0.5,双眼结膜充血水肿,结膜囊内大量分泌物,睑结膜和球结膜表面假膜形成,角膜周边部上皮混浊,向中央扩展,房水清,晶状体透明,玻璃体未见混浊,眼底未查。全身检查:体温38.5℃,躯干和四肢见大量散在红斑,部分表面有水疱,糜烂,口腔黏膜,下唇黏膜糜烂,溃破。血白细胞计数13.2THSD/CUMM,中性0.75,淋巴0.24,单核0.01。
正确的局部治疗方案是
A: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及抗生素滴眼液 B:局部应用非甾体消炎药 C:手术治疗 D:人工泪液 E:局部应用抗病毒药物
女性,40岁,左前胸疼痛1个月,咳嗽时加重,无发热。体格检查:左侧第2肋软骨处肿大,隆起,明显压痛,局部皮肤无红肿。胸片:两肺野清晰,未见肿块影。
正确的治疗是
A:手术切除 B:冷冻治疗 C:局部放射治疗 D:应用抗生素 E:应用镇痛剂
男,5岁,一周前因感冒,发烧,经治疗好转。但3天前出现右下颌下淋巴结肿痛,口服青霉素V钾效果不佳,一天前右下颌下肿胀明显,疼痛,水肿波及颏下。检查见右下颌下三角区红肿,触痛压陷水肿,张口轻度受限,
残冠,叩痛不明显,冠周牙龈无红肿。
最佳的局部治疗
A:局部热敷,促进炎症吸收 B:拔除
病灶牙 C:加强漱口,保持口腔卫生 D:切开引流 E:气管切开,预防窒息
患者,男性,65岁,舌癌术后5年。术后曾行颈部及下颌下区放疗,剂量不详,1个月前出现下颌牙龈溃疡,经久不愈,且局部骨外露伴下颌区域针刺样剧痛。
对此患者疾病治疗有意义的方法是
A:全身化疗 B:局部放疗 C:__氧治疗 D:射频治疗 E:切开引流
某男性患者,36岁,双眼红肿、开睑困难伴分泌物增多4天。病史:患者发病前2日曾因腹痛而服用头孢类抗生素、小檗碱和多酶片等药物,其后出现肢体、躯干发疹,反复畏寒、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否认胸闷、气急、关节酸痛及吞咽困难。眼部检查:双眼视力:0.5,双眼结膜充血水肿,结膜囊内大量分泌物,睑结膜和球结膜表面假膜形成,角膜周边部上皮混浊,向中央扩展,房水清,晶状体透明,玻璃体未见混浊,眼底未查。全身检查:体温38.5℃,躯干和四肢见大量散在红斑,部分表面有水疱、糜烂,口腔黏膜、下唇黏膜糜烂、溃破。血白细胞计数13.2THSD/CUMM,中性0.75,淋巴0.24,单核0.01。
正确的局部治疗方案是
A: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及抗生素滴眼液 B:局部应用非甾体消炎药 C:手术治疗 D:人工泪液 E:局部应用抗病毒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