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男性患者,35岁,发热1月,近半年体重由70kg降低至50kg。查体:右扁桃体肿大,表面溃烂出血,右颈部可见一黄豆划的淋巴结,胸片,腹部B超及骨髓活检均未发现异常。右扁桃体活检后确诊为霍奇金病。

对该患者最适当的治疗是

A:全淋巴结照射 B:扩大照射 C:局部照射 D:化疗+全淋巴结照射 E:化疗+局部照射

切牙唇面近远中切角存在差异或相似。

下颌中切牙近远中切角为

A:近远中切角相似,均为锐角 B:近中切角为近似直角,远中切角为一圆钝角 C:近远中切角相似,均为钝角 D:近中切角为锐角,远中切角为一圆弧角 E:近远中切角相似,均为直角

切牙唇面近远中切角存在差异或相似。

上颌中切牙近中切角

A:与远中切角相似 B:近似直角 C:为一圆钝角 D:为一圆弧角 E:为一锐角

切牙唇面近远中切角存在差异或相似。

上颌中切牙近远中切角为

A:近远中切角相似,均为锐角 B:近切角为近似直角,远中切角为一圆钝角 C:近远中切角相似,均为钝角 D:近切角为锐角,远中切角为一圆弧角 E:近远中切角相似,均为直角

切牙唇面近远中切角存在差异或相似。

上颌侧切牙近中切角

A:与远中切角相似 B:近似直角 C:为一圆钝角 D:为一圆弧角 E:为一锐角

某男性患者,35岁,发热1月,近半年体重由70kg降低至50kg。查体:右扁桃体肿大,表面溃烂出血,右颈部可见一黄豆划、的淋巴结,胸片、腹部B超及骨髓活检均未发现异常。右扁桃体活检后确诊为霍奇金病。

对该患者最适当的治疗是

A:全淋巴结照射 B:扩大照射 C:局部照射 D:化疗十全淋巴结照射 E:化疗+局部照射

某男性患者,46岁,因无意中发现颈部肿物进行性肿大1个月,在门诊做活检确诊为T细胞型淋巴瘤,病后发热达38℃以上,体重由74公斤降至60公斤,大小便正常,查体T38.5℃,双颈部和右腋下均有数个蚕豆大小淋巴结,活动无压痛,心肺(-),腹平软,肝、脾未及,血常规和骨髓检查均未见异常。

为判断淋巴瘤是哪一期,以下哪项辅助检查最重要

A:腹部B超 B:化验肝功能 C:化验肾功能 D:心电图检查 E:胸片

某男性患者,46岁,因无意中发现颈部肿物进行性肿大1个月,在门诊做活检确诊为T细胞型淋巴瘤,病后发热达38℃以上,体重由74公斤降至60公斤,大小便正常,查体T38.5℃,双颈部和右腋下均有数个蚕豆大小淋巴结,活动无压痛,心肺(-),腹平软,肝、脾未及,血常规和骨髓检查均未见异常。

为判断淋巴瘤是A组或B组,还应询问何病史

A:发热热型 B:皮肤瘙痒 C:盗汗 D:食欲情况 E:全身乏力,易睡眠

某男,61岁,半年前左颈部淋巴结肿大,经抗感染治疗未见好转。近1个月鼻涕带血,鼻塞、耳聋、耳鸣。鼻镜检查,左侧鼻咽顶部糜烂,取材后活检,镜下见瘤细胞界限不清,细胞核大、圆或卵圆形呈空泡状,核仁明显;癌细胞间和间质见淋巴细胞浸润。

肿瘤最先扩散至

A:向前经后鼻孔侵犯鼻腔、鼻窦 B:向上经破裂孔或破坏颅底骨组织侵犯颅内 C:经咽鼓管口侵犯中耳 D:经眶下裂侵犯眼眶 E:颈淋巴结转移

2-乙酰氨基芴(2-AAF)和2-氨基芴(2-AF)在机体内可形N-羟基芳酰胺和N-羟基芳胺,为近致癌物,再通过结合反应而产生的结合物可在酸性pH尿中或由肠道菌丛的β-葡萄糖苷酸酶水解,生成N-羟基芳香胺。可自发生成亲电子剂--氮宾离子,攻击DNA,引起膀胱癌和结肠癌

近致癌物N-羟基芳酰胺和N-羟基芳胺的形成通过

A:细胞色素P450和FMO催化 B:细胞色素P450催化 C:FMO催化 D:环氧水化酶催化 E:醇脱氢酶催化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