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45岁,因“渐进性肢体麻木6个月”来诊。6个月前始出现双侧足趾麻木,此后症状逐渐向上发展,出现双膝麻木,针刺感,1个月前出现双侧股部和双手麻木感,并出现双手活动不灵活。神经系统查体:脑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双足固有肌轻度萎缩,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稍低,双侧踝反射消失,双侧膝跳反射降低,双上肢腱反射(++),对称,双侧膝关节以下振动觉,针刺觉明显减退,双手轻触觉和针刺觉减退,龙贝格(Romberg)征(-)。神经传导测定:运动传导测定双侧腓总神经,胫后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下降,运动传导速度正常,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正常,感觉传导测定示双腓肠神经,腓总神经感觉神经电位未引出,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感觉神经电位波幅明显降低。F波测定: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胫后神经正常。肌电图:双侧胫前肌呈神经源性损害。
其神经病变最可能的病理基础是
A:原发性脱髓鞘 B:原发性轴索损害 C:神经元变性 D:脱髓鞘继发轴索损害 E:感觉神经元变性
面侧深区内有大量的血管和神经位于下颌支,翼内肌,翼外肌与翼外板之间。
位于翼外肌深面的结构有
A:翼内肌神经,翼外肌神经和颊神经 B:耳颞神经,翼外肌神经和上颌动脉 C:耳颞神经,翼外肌神经和翼内肌神经 D:翼内肌神经,翼外肌神经和颊神经 E:耳颞神经,翼外肌神经和舌神经
面侧深区内有大量的血管和神经位于下颌支,翼内外肌与翼外板之间。
走行于翼外肌两头之间的结构有
A:上颌动脉和舌神经 B:上颌动脉和咬肌神经 C:上颌动脉和颊神经 D:上颌动脉和翼内肌神经 E:上颌动脉和下牙槽神经
面侧深区内有大量的血管和神经位于下颌支,翼内外肌与翼外板之间。
位于翼外肌深面的结构有
A:翼内肌神经,翼外肌神经和颊神经 B:耳颞神经,翼外肌神经和上颌动脉 C:耳颞神经,翼外肌神经和翼内肌神经 D:翼内肌神经和颊神经 E:翼外肌神经和舌神经
某女性患者,40岁,主因眩晕,右侧耳鸣、听力下降1周入院,曾在保健站输液治疗(具体不祥)后眩晕消失。来诊时仅诉右耳鸣、耳聋,电测听检查:右耳AC和BC在0.25Hz~4kHz范围,平均为40dBHL,遂诊断为突发性聋。收住院行扩血管、抗凝、神经营养、能量合剂及__氧结合治疗10天,耳聋时好时坏。查体:耳鼻咽喉外表标志未见病变。
根据主诉和病史及检查,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A:突发性聋 B:BPPV C:梅尼埃病 D:听神经瘤 E:前庭神经炎 F:颈椎病 G:Hunt综合征 H:Cogan综合征
某女性患者,40岁,主因眩晕,右侧耳鸣、听力下降1周入院,曾在保健站输液治疗(具体不祥)后眩晕消失。来诊时仅诉右耳鸣、耳聋,电测听检查:右耳AC和BC在0.25Hz~4kHz范围,平均为40dBHL,遂诊断为突发性聋。收住院行扩血管、抗凝、神经营养、能量合剂及__氧结合治疗10天,耳聋时好时坏。查体:耳鼻咽喉外表标志未见病变。
据此可以初步诊断为梅尼埃病。下列哪些检查结果支持该诊断 提示:进一步追问病史,患者一年前曾有两次类似发作,有发作性眩晕,伴波动性耳鸣、耳聋,持续时间为2小时和两天,当时内科对症治疗后缓解。
A:甘油试验:在250Hz、500Hz和1000Hz三个频率范围均提高15dB B:冷热试验右侧前庭功能轻度减退 C:耳蜗电图SP/AP为0.5 D:短增量敏感指数百分比高 E:Békésy自描听力曲线呈Ⅱ型 F:速尿试验阳性:在250Hz、500Hz和1000Hz三个频率范围均提高超过5dB G: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沉加快 H:颞骨CT示前庭导水管增宽 I:镫骨肌声反射未引出
MRI在中枢神经系统颅脑、脊髓的应用最具优势。对于肿瘤、感染、血管病变、白质病变、发育畸形、退行性病变、脑室系统及蛛网膜下腔病变、出血性病变的检查均优于CT。对颅后凹及颅颈交界区病变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优势。
不是颅脑MRI适应证的是
A:颅脑肿瘤 B:脑血管病 C:颅骨骨折 D:颅内感染与炎症 E:脑部退行性病变
MRI在中枢神经系统颅脑、脊髓的应用最具优势。对于肿瘤、感染、血管病变、白质病变、发育畸形、退行性病变、脑室系统及蛛网膜下腔病变、出血性病变的检查均优于CT。对颅后凹及颅颈交界区病变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优势。
不是颅脑MRI适应证的是
A:颅脑肿瘤 B:脑血管病 C:颅骨骨折 D:颅内感染与炎症 E:脑部退行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