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72岁,因“全身瘙痒2年”来诊。皮肤科查体:皮肤干燥,伴抓痕,血痂。诊断为老年性瘙痒症。
老年性瘙痒症患者皮肤屏障功能降低,其主要的发病机制是
A:角质层脂质总量下降,神经酰胺下降,胆固醇下降 B:角质层脂质总量下降,神经酰胺下降,胆固醇上升 C:角质层脂质总量下降,神经酰胺下降,胆固醇正常 D:角质层脂质总量下降,神经酰胺正常,胆固醇下降 E:角质层脂质总量下降,神经酰胺正常,胆固醇上升 F:角质层脂质总量下降,神经酰胺正常,胆固醇正常 G:角质层脂质总量下降,神经酰胺上升,胆固醇下降 H:角质层脂质总量下降,神经酰胺上升,胆固醇正常
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辖区内一所小学发生传染病疫情的报告,学生共有585名,教师和工勤人员20名,患者均为学生,共有31例,首发病例于4月22日出现发热皮疹,当天最高体温达38.5℃,1天后热退,皮疹波及面部躯干和四肢,最严重部位是背部,皮疹持续2周,康复后5月8日上学。大多数患者集中在5月23~28日发病。
下列有关水痘传染性描述,正确的是
A:水痘传染病不强,易感儿接触后30%左右发病 B:水痘在出疹后才具有传染性 C:水痘传染病中等,易感儿接触后50%左右发病 D:水痘传染性很强,易感儿接触后90%发病 E:水痘在出疹前1天至疱疹完全结痂均有传染病 F:水痘在潜伏期传染性强
1982年某市为了调查老年人多发病的分布情况,对该市7个区的9个不同地段抽取60岁及以上的老年6393例进行调查
这是
A:普查 B:抽样调查 C:队列研究 D:筛检 E:发病率调查
1982年某市为了调查老年人多发病的分布情况,对该市7个区的9个不同地段抽取60岁及以上的老年6393例进行调查
该调查可计算
A:发病率 B:患病率 C:罹患率 D:发病专率 E:存活率
某女性患者,25岁,过去在小腿及足部有湿疹样病变,由于过度搔抓而出现红肿、糜烂、渗液等,原发病灶附近有多数散在的小丘疹、丘疱疹及水疱,皮损相互融合成片,对称分布,部分发展为有糠状鳞屑的椭圆形红斑,瘙痒剧烈
对上述患者的治疗较重要的是
A:局部用药 B:糖皮质激素 C:抗组胺药 D:处理原发病 E:10%葡萄糖酸钙
一九八二年某市为了调查老年人中多发病的分布情况,对该市7个区的9个不同地段抽取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6393例进行调查
这是
A:普查 B:抽样调查 C:队列调查 D:筛检 E:发病率调查
一九八二年某市为了调查老年人中多发病的分布情况,对该市7个区的9个不同地段抽取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6393例进行调查
该调查可计算
A:发病率 B:患病率 C:罹患率 D:发病专率 E:存活率
某女病人,26岁,过去在小腿及足部有湿疹样病变,由于过度搔抓而出现红肿、糜烂、渗液等,原发病灶附近有多数散在的小丘疹、丘疱疹及水疱,皮损相互融合成片,对称分布,部分发展为有糠状鳞屑的椭圆形红斑,瘙痒剧烈
对上述病人的治疗较重要的是
A:局部用药 B:糖皮质激素 C:抗组胺药 D:处理原发病 E:10%葡萄糖酸钙
某地麻疹历年发病率水平维持在5/10万~20/10万,2005年麻疹发病率为73/10万,2006年麻疹发病人数减少,年内总报告新发病例数为21例,该年度当地平均人口为30万人。
2006年该地区的麻疹的发病率为
A:7.0/10万 B:5.0/10万 C:10.0/10万 D:20.0/10万 E:73.0/10万
已知某医院2005年全年住院患者总数为20000例,该年已经上报的医院感染病例为30例,漏报医院感染病例为20例,所有医院感染病例中新发生的为40例,住院患者发生的医院感染例次数为60例,续发病例数为10例。
该医院2005年的医院感染发病率为
A:0.1% B:0.15% C:0.2% D:0.25% E: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