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月女婴,2周前原因不明地出现快速地点头和全身屈曲伴双上肢伸直样抽搐发作,逐日加重。从最初每日数次发展到现今20~30余次,发作往往成串,病后精神较差,食欲缺乏,运动发育也有倒退,不伴发热。出生时有轻度窒息史。体检头围40cm。头不能直竖,双侧Babinski征阳性。
推测该患儿病后出现精神运动发育倒退的原因是
A:病后进食减少 B:病后缺少运动锻炼 C:频繁癫痫发作致惊厥性脑损伤 D:颅内感染致脑组织进行性破坏 E:缺血缺氧性脑病后遗症
患儿女,6个月,因“点头发作2周”来诊。无诱因,伴四肢屈曲样动作,逐日加重。最初发天发作数次,来诊时20~30次/d,发作往往成串。病后精神差,食欲差,运动发育倒退,不伴发热。出生时有轻度窒息史。查体:头围40cm,头不能直立;双侧巴宾斯基征(+)。
推测该患儿病后出现精神运动发育倒退的原因是
A:病后进食减少 B:病后缺少运动锻炼 C:频繁癫痫发作致惊厥性脑损伤 D:颅内感染致脑组织进行性破坏 E:缺氧缺血性脑病后遗症
患儿女,1岁,因“低热伴轻咳3周”来诊。45d前曾高热1周后体温正常。看护患儿的保姆6个月前因咯血回当地治疗。生后接种卡介苗。查体:精神好,发育好;浅表淋巴结轻度肿大;双肺呼吸音粗;肝肋下2cm,脾未及。病后第2周胸部X线片:上纵隔增宽,右肺门增大,右上肺片影。
若保姆6个月前明确诊断为浸润性肺结核,并电话告知家长,对于该患儿,最恰当的处理是
A:接种卡介苗,无须重视 B:胸部X线片检查,若阴性,无须治疗 C:PPD试验,若阴性,无须治疗 D:PPD试验,即使阴性,也应给予异烟肼治疗3个月,再重复PPD试验,阳性继续治疗3个月,动态检查胸部X线片 E:PPD试验中等阳性以上,才给予异烟肼治疗
患儿男,1岁,因“近6个月出现发作性躯体前倾,双手拥抱样动作”来诊。每次发作持续1~3 s,成簇出现。
发作症状最可能是
A:强直发作 B:非癫痫性发作 C:肌阵挛发作 D:婴儿痉挛 E:肌阵挛失张力发作 F:失张力发作
女性30岁,产后近1个月,哺乳,主诉发热3天,右乳疼痛不适。查:右乳外上方红肿,痛,压痛明显,压之有波动感。问:
该疾病一般发生于产后
A:1~2个月 B:2~3个月 C:3~4周 D:1~2周 E:2~3周
小儿6个月,在家突发惊厥2~3次,每次发作仅持续0.5~1分钟,无发热,抽搐后神志清。一般情况好,智力发育正常。体检头颅有乒乓球样感觉。
如在门诊突发惊厥,首先采用的治疗方法是( )
A:用钙剂 B:用维生素D C:注射安定 D:抗癫痫药 E:补充维生素B
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中有75%~95%发生心律失常,多发生于发病后1~2 d内。
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的时段是
A:3 h内 B:6 h内 C:12 h内 D:24 h内 E:48 h内
某男性患者,54岁,近1个月常常感觉阵发性胸骨后疼痛,每次3~5分钟,向左上肢放射,心电图大致正常
患者未积极进行诊治,2个月后胸痛发作频繁,每次20余分钟,疼痛发作时心电图示:V1~V4ST段弓背向上抬高3mV,选出正确诊断
A:稳定劳力型心绞痛 B:急性心肌梗死 C:恶化劳力型心绞痛 D:初发劳力型心绞痛 E:变异型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中有75%~95%发生心律失常,多发生于发病后1~2d内。
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的时段是
A:3h内 B:6h内 C:12h内 D:24h内 E:48h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