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46岁。四肢麻木无力2年。2年前无诱因出现颈背部酸痛不适,伴双手麻木无力。半年后出现双手麻木逐渐向双上臂,双下肢发展,伴四肢无力。查体:C平面以下皮肤痛,温觉减退。四肢肌容积正常,四肢肌力Ⅳ级,肌张力增高,双侧肱二,三头肌反射,膝,跟腱反射均亢进,双侧巴氏征阳性。

诊断考虑(提示:检查结果发现颈4~胸1髓内占位性病变,病变上下合并有脊髓空洞,增强后病灶均匀强化。脑脊液检查正常。)

A:脊髓空洞症 B:脊髓蛛网膜囊肿 C:肠源性囊肿 D:髓内室管膜瘤 E:星形胶质细胞瘤 F:血管网织细胞瘤

某男性患者,47岁,主诉四肢麻木无力2年,2年前无诱因出现颈背部酸痛不适,伴双手麻木无力。半年后出现双手麻木逐渐向双上臂、双下肢发展,伴四肢无力。查体:C平面以下皮肤痛、温觉减退。四肢肌容积正常,四肢肌力Ⅳ级,四肢肌张力增高,双侧肱二、三头肌反射,膝跳、跟腱反射均亢进,双侧巴氏征阳性。

提示:MRI影像结果提示:颈~胸髓内占位性病变,病变上下合并有脊髓空洞,增强后病灶均匀强化。脑脊液检查正常。诊断考虑是

A:脊髓空洞症 B:脊髓蛛网膜囊肿 C:肠源性囊肿 D:髓内室管膜瘤 E:星形胶质细胞瘤 F:血管网织细胞瘤

MRI在中枢神经系统颅脑、脊髓的应用最具优势。对于肿瘤、感染、血管病变、白质病变、发育畸形、退行性病变、脑室系统及蛛网膜下腔病变、出血性病变的检查均优于CT。对颅后凹及颅颈交界区病变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优势。

不是颅脑MRI适应证的是

A:颅脑肿瘤 B:脑血管病 C:颅骨骨折 D:颅内感染与炎症 E:脑部退行性病变

MRI在中枢神经系统颅脑、脊髓的应用最具优势。对于肿瘤、感染、血管病变、白质病变、发育畸形、退行性病变、脑室系统及蛛网膜下腔病变、出血性病变的检查均优于CT。对颅后凹及颅颈交界区病变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优势。

关于颅脑扫描要点叙述错误的是

A:颅脑MRI需要行平扫或平扫加增强扫描 B:血管性病变常做平扫加血管成像 C:脑梗死、颅内出血、脑的先天畸形等一般只需做平扫 D:参数要点:层厚4~8mm,层间距取层厚的50%~70%(同方位的TWI、TWI要保持一致);相位编码方向:横断位取左右向,矢状位取前后向,冠状位取左右向 E:颅内肿瘤、临床疑转移瘤需做平扫加增强扫描;脑炎平扫阴性者,需加做增强扫描

男,60岁,左手麻木半年,双下肢乏力,行走不稳3个月,查体:左上肢桡骨 膜反射减弱,左手拇指针刺觉减退,双下肢腱反射亢进,双侧Binski征(+),初步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

病变平面:

A:颈4-5 B:颈5-6 C:颈6-7 D:颈8-胸1

男,60岁,左手麻木半年,双下肢乏力,行走不稳3个月,查体:左上肢桡骨 膜反射减弱,左手拇指针刺觉减退,双下肢腱反射亢进,双侧Binski征(+),初步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

患者最终确诊颈椎单一节段椎间盘突出,相应节段颈椎管狭窄,颈脊髓变性,不宜采取的治疗是:

A:颈椎前路手术 B:颈椎后路手术 C: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 D:按摩治疗

高颈髓病变病情严重的原因是易引起()

A:下肢截瘫 B:呼吸困难 C:霍纳综合征 D:脊髓休克 E:心跳加速

高颈髓(C)病变可出现()

A: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 B:四肢呈中枢性瘫痪 C:括约肌障碍,四肢和躯干无汗 D:颈3~5节段受损将出现膈瘫痪,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 E:三叉神经脊束核受损出现同侧面部外侧痛温度觉丧失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