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34岁,感颈肩部不适伴双手麻木3年,近渐加重感双手无力,行走时双下肢无力。入院查体:一般状况好,双手握力减弱,双下肢肌力4级,双膝反射亢进。X线片示:颈椎生理曲度消失,C
/C
,C
/C
椎间高度降低,颈椎退变。
患者X线片椎管/椎体矢状径比率为0.6,应考虑的诊断是
A:颈型颈椎病 B:颈椎管狭窄症 C:神经根型颈椎病 D:椎动脉型颈椎病 E:交感型颈椎病
患者男,34岁,感颈肩部不适伴双手麻木3年,近渐加重感双手无力,行走时双下肢无力。入院查体:一般状况好,双手握力减弱,双下肢肌力4级,双膝反射亢进。X线片示:颈椎生理曲度消失,C
/C
,C
/C
椎间高度降低,颈椎退变。
MRI提示,C
/C
,C
/C
椎间盘突出压迫硬膜囊,还最应考虑的诊断是
A:OPLL B:胸廓出口综合征 C:脊髓型颈椎病 D:腕管综合征 E:肌萎缩型侧索硬化症
患者,女性,45岁,患者以颈痛及颈部僵硬就诊,主诉肩部及上肢放射痛,咳嗽或打喷嚏时加剧,上肢有沉重感,皮肤麻木,查体:颈部有压痛,活动受限,X线检查可见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骨质增生。
该患者属于哪型颈椎病
A:神经根型 B:脊髓型 C:椎动脉型 D:交感神经型 E:混合型
某女性患者,45岁,患者以颈痛及颈部僵硬就诊,主诉肩部及上肢放射痛,咳嗽或打喷嚏时加剧,上肢有沉重感,皮肤麻木,查体:颈部有压痛、活动受限,X线检查可见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骨质增生。
该患者属于哪型颈椎病
A:神经根型 B:脊髓型 C:椎动脉型 D:交感神经型 E:混合型
某男性患者,61岁,双下肢无力7年。患者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疲乏,呈进行性加重,伴步态不稳,如"脚下踩棉花感"。时作颈项板滞,双上肢沉重、无力。查体:颈椎生理弧度变直,04~6棘旁压痛,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膝、踝反射亢进,Hoffmann(+),踝阵挛(+)。X光片示:颈椎退行性变。
该患者进行颈椎牵引,下列有关注意事项描述不正确的是
A:牵引中应根据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体位、重量和时间 B:开始时可以是小重量、短时间,逐渐增加重量和延长时间 C:牵引重量在治疗过程中不能改变 D:坐位牵引结束时,先把患者颈部转动,然后取下牵引套,最后站起来 E:坐位牵引结束时,先取下牵引套,__片刻,再缓慢转动患者颈部,然后站起来 F:如果牵引过程中出现头晕、心慌、出冷汗或症状加重,应立即终止牵引,并进行相关处理。
某男性患者,51岁,椎体正位X线平片及骨扫描检查见图1和图2。

椎体X线片显示T10椎体呈骨硬化改变,即“象牙椎”,应鉴别诊断的疾病不包括
A:成骨性骨转移瘤 B:淋巴瘤 C:骨巨细胞瘤 D:畸形性骨炎(Paget病) E:椎体结核
某男性患者,31岁,发热,乏力,食欲减退,腰部钝痛,且有腰部棘突压痛及叩击痛,腰椎平片示:L3椎体下缘及L4椎体上缘终板骨质模糊不规则,L3~4椎间隙正常,腰大肌增厚,腰部CT示:L3椎体下部及L4椎体上部溶骨性骨质破坏,之中可见散在细小钙化,邻近椎体骨质疏松,L3~4椎间隙正常,L3~4椎旁软组织肿胀。
成人的椎体结核和椎体肿瘤在X线片上的主要鉴别点是
A:椎体破坏程度 B:是否有死骨形成 C:椎旁软组织肿块 D:椎体骨质疏松程度 E:椎间隙是否变窄或消失
某男性患者,61岁,双下肢无力7年。患者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疲乏,呈进行性加重,伴步态不稳,如"脚下踩棉花感"。时作颈项板滞,双上肢沉重、无力。查体:颈椎生理弧度变直,C
棘旁压痛,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膝、踝反射亢进,Hoffmann(+),踝阵挛(+)。X光片示:颈椎退行性变。
该患者进行颈椎牵引,以下有关注意事项描述不正确的是
A:牵引中应根据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体位、重量和时间 B:开始时可以是小重量、短时间,逐渐增加重量和延长时间 C:牵引重量在治疗过程中不能改变 D:坐位牵引结束时,先把患者颈部转动,然后取下牵引套,最后站起来 E:坐位牵引结束时,先取下牵引套,__片刻,再缓慢转动患者颈部,然后站起来 F:如果牵引过程中出现头晕、心慌、出冷汗或症状加重,应立即终止牵引,并进行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