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42岁,因“肝区胀痛1年余,间断咳嗽1个月”来诊。体重无明显变化。查体:肝区可触及一包块,达右肋缘下6cm,质地如软骨, 边界清,表面不平,移动性浊音(-)。
确诊为肝泡型包虫病的依据是(提示ELISA检测泡型棘球蚴抗原Em2结果为弱阳性,皮内试验 (+),因此支持包虫病的诊断,实施肝包虫病手术探查。术中见肝右叶,左内叶及尾状叶均为黄白色,质硬肿物占据,右叶局部有囊性感。切除小块组织活检,证实为肝包虫。穿刺右肝囊肿 吸出黄色混浊液体约500ml,用10%甲醛溶液灌洗 2次后,打开囊腔,为组织坏死液化所致不规则囊肿,无内囊结构,诊断为肝泡球蚴病伴中心坏死及肺转移。因肿物无法根治性切除,即行右半肝大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为肝泡球蚴病I2 级(增殖性)。)
A:患者在牧区工作,有误食虫卵的机会 B:肝区可触及一包块达右肋缘下6cm,质地如软骨 C:腹部CT:肝右叶及左内叶,尾状叶均为一巨 大低密度影所占据,右叶中央为更低密度之液性区 D:胸部X线片:右肺上,下叶各一圆形高密度影,直径约2cm E:ELISA检测泡型棘球蚴抗原Em2结果为弱阳性 F:穿刺肝右叶囊肿吸出黄色混浊液体,为不规 则囊肿,无内囊结构 G:术后病理报告为肝泡球蚴病I2级(增殖性)
某男性患儿,7岁,出生后即发现右侧外耳畸形,无外耳道。为求改善外观,要求手术治疗重建外耳。查体:右侧耳部组织明显小于左侧,仅存部分耳垂及耳轮,可扪及残留软骨,无耳廓,外耳道闭锁,未见外耳道口;听力较左耳明显减弱。右侧耳后区皮肤未见异常,双侧乳突区无明显压痛。
二期行扩张器取出自体肋软骨支架耳再造的手术操作包括
A:设计扩张皮瓣的蒂部在前方 B:尽量保留扩张皮瓣下的纤维包膜减少出血 C:取第8、9、10肋的软骨移植 D:切取肋软骨时保留软骨膜 E:可以利用部分耳后有头发区域的皮肤 F:引流管负压持续吸引5~7天
某男,7岁,出生后即发现右侧外耳畸形,无外耳道。为求改善外观,要求手术治疗重建外耳。查体:右侧耳部组织明显小于左侧,仅存部分耳垂及耳轮,可扪及残留软骨,无耳廓,外耳道闭锁,未见外耳道口;听力较左耳明显减弱。右侧耳后区皮肤未见异常,双侧乳突区无明显压痛。
二期行扩张器取出自体肋软骨支架耳再造的手术操作包括
A:设计扩张皮瓣的蒂部在前方 B:尽量保留扩张皮瓣下的纤维包膜减少出血 C:取第8、9、10肋的软骨移植 D:切取肋软骨时保留软骨膜 E:可以利用部分耳后有头发区域的皮肤 F:引流管负压持续吸引5~7天
软骨下骨细胞增加和骨沉积引起( )
A:骨赘 B:骨质致密 C:软骨下囊肿 D:关节间隙消失 E:游离体
软骨下骨细胞增加和骨沉积
A:关节间隙消失 B:骨质致密 C:软骨下囊肿 D:骨赘 E:游离体
软骨侵蚀
A:关节间隙消失 B:骨质致密 C:软骨下囊肿 D:骨赘 E:游离体
放射学检查为骨赘、硬化、软骨下囊肿()
A:膝关节炎 B:骶髂关节功能障碍 C:腰椎问盘突出症 D:膝滑囊炎 E:腘窝囊肿
软骨面破碎
A:关节间隙消失 B:骨质致密 C:软骨下囊肿 D:骨赘 E:游离体
软骨侵蚀
A:关节间隙消失 B:骨质致密 C:软骨下囊肿 D:骨赘 E:游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