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女,10岁,因“高热16d”来诊。当地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查体:卡瘢(+),余无异常。实验室检查:骨髓检查,血细菌培养,肥达反应均未见异常。胸部X线片(病后10d):双下肺小点状阴影。腹部B型超声:未见异常。

胸部CT:双肺可见密度,大小一致的点状阴影,分布均匀。可能诊断为

A: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并原发型肺结核 B: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C:肺炎 D:原发型肺结核 E: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男,24岁,反复右上腹痛,寒热,黄疸12年,此次起病后黄疸持续不退,B超肝内外胆管扩张,内有强光团伴声影。

胆道影像学检查发现肝内外胆管扩张,胆总管下端有杯口状负影最可能的诊断是:

A:壶腹周洞癌 B:下段胆管癌 C:胆道蛔虫病 D:原发性胆管结石 E:继发性胆管结石

某男青年,19岁,右侧膝关节明显肿胀、疼痛就诊,X线显示骨皮质破坏,骨膜增厚,周围可见软组织影,并可见高密度影

该疾病的声像图特异性表现

A:肿瘤边界呈明显的骨性隆起,从长骨干骺区的表面突出向外生长 B:肿瘤破坏骨质,整体呈偏心性肿大,内部呈较均匀的低回声或蜂窝状回声 C:骨皮质破坏,瘤体内部回声不均匀,其中以肿瘤骨形成的强回声斑块为主。骨膜增厚,回声增强,进而隆起抬高与骨皮质分离 D:病变部位骨质破坏或消失,形成较大的瘤体,呈团块状或分叶状,内部为不均匀的低回声 E:病变早期出现结节状低回声病灶,局部骨质破坏,皮质变薄,肿瘤边缘回声清晰,透声良好

某男性患者,63岁。突发头痛,左侧偏瘫,CT平扫:右侧基底节区肾形高密度影,边缘清晰,周围可见带状低密度影,CT值50~80HU,右侧侧脑室受压。

患者行CT检查后立即行MR检查最可能表现为

A:TWI等信号,TWI高信号 B:TWI和TWI呈等信号或低信号 C:TWI和TWI呈高信号,周围可见低信号环 D:TWI和TWI呈高信号,周围无低信号环 E:TWI低信号,TWI高信号

某男性患者,63岁。突发头痛,左侧偏瘫,CT平扫:右侧基底节区肾形高密度影,边缘清晰,周围可见带状低密度影,CT值50~80HU,右侧侧脑室受压。

本病例15天复查MR,最可能表现为

A:TWI等信号,TWI高信号 B:TWI和TWI中心呈低信号,周围可见高信号环 C:TWI和TWI中心呈高信号,周围可见低信号环 D:TWI和TWI中心呈高信号,周围无低信号环 E:TWI低信号,TWI高信号

某男青年,19岁,右侧膝关节明显肿胀、疼痛就诊,X线显示骨皮质破坏,骨膜增厚,周围可见软组织影,并可见高密度影

该疾病的声像图特异性表现

A:肿瘤边界呈明显的骨性隆起,从长骨干骺区的表面突出向外生长 B:肿瘤破坏骨质,整体呈偏心性肿大,内部呈较均匀的低回声或蜂窝状回声 C:骨皮质破坏,瘤体内部回声不均匀,其中以肿瘤骨形成的强回声斑块为主。骨膜增厚,回声增强,进而隆起抬高与骨皮质分离 D:病变部位骨质破坏或消失,形成较大的瘤体,呈团块状或分叶状,内部为不均匀的低回声 E:病变早期出现结节状低回声病灶,局部骨质破坏,皮质变薄,肿瘤边缘回声清晰,透声良好

某男性患者,45岁,因饱餐后突发上腹部疼痛10小时入院。疼痛呈持续性绞痛,无放射性,拒按,伴恶心,呕吐,呕出胃内容物及黄水。3小时前腹痛加剧,出现发热。1小时前出现手足抽搐。小便量减少。既往无上腹部疼痛病史。入院查体:T38.6℃,BP90/60mmHg,P110次/分,R20次/分。痛苦面容,皮肤巩膜无黄染,心率110次/分,心肺余无异常,腹平软,腹壁皮肤未见淤斑,全腹均有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以中上腹部明显,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1次/分。化验:血淀粉酶:96u/L,血象:WBC12×10/L,N87%,L13%,Hb:120g/L。B超:肝、胆、脾未见异常,因肠内气体影响,胰腺显示不清,腹腔内有少量液性暗区。

血清淀粉酶一般在起病后是如何变化的?

A:一般在起病后5~10小时内开始升高,48小时开始下降 B:一般在起病后6~12小时内开始升高,48小时开始下降 C:一般在起病后7~14小时内开始升高,24小时开始下降 D:一般在起病后8~16小时内开始升高,24小时开始下降 E:一般在起病后5~10小时内开始升高,24小时开始下降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