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过剩”现象是()

A:一种制度现象 B:生产力和经济关系出现的矛盾 C:生产能力与社会制度的不平衡 D:以上均是

怎样看待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过剩?

英国第一次全国性生产过剩危机发生在()

A:1778年 B:1793年 C:1825年 D:1836年

七大浪费是:多余的动作、搬运、纠错、库存、等待、多余流程、生产过剩。

当经济处在起飞过程中,更多地表现为“短缺经济”的时候,低消费率、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对应着的当是高增长率。可是当经济进入成熟期,更多地表现为“过剩经济”的时候.低消费率、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就意味着经济面临生产过剩和通货紧缩的压力了。中国经济在1998至2002年期间所面临的正是这样的压力。当国内产能过剩而消费不足时,要维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就必须要由外部吸收来弥补供求差额保证总供求最终平衡。
下列各项不能由文段推出的是:

A:低消费率、高投资率有利于促进“短缺经济”的发展 B:1998至2002年期间,中国经济曾面临生产过剩和通货紧缩的压力 C:“过剩经济”的出现标志着经济已发展到了成熟阶段 D:当国内市场供过于求时,外需对拉动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少学者探究了导致金融危机发生的制度层面的原因。部分学者认为,当前的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虽然呈现出与以往危机不同的特点,但从根本上来说,这次危机并未超出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判断和分析。资本主义内在矛盾是形成危机的深层次原因,而金融资本的贪婪和逐利性则是引发危机的直接原因。另有部分学者认为,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是随着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和泛滥一步一步发展的结果,其实质就是由新自由主义私有化的发展所必然产生的生产过剩,而且是跨国移动生产过剩。
以下说法,符合文意的是( )。

A:所有学者认为,资本主义内在矛盾是形成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 B:两部分学者的不同认知是对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原因所做的深层次总结 C:金融危机就是生产过剩,是由金融资本的贪婪和逐利性导致的 D:学者们对导致此次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分析存在不同的见解

以马克思的逻辑看来,资本主义的古典危机与当代危机并无本质不同,都是生产过剩危机。但在古典危机中,生产过剩直接表现为商品卖不出去,最终引发金融动荡,股市崩溃;而在当代危机中,生产过剩直接表现为( )。

A:有效需求不足 B:有效需求旺盛 C:透支消费 D:寅吃卯粮

需求不足造成生产过剩.而裁员和降薪又造成低收入群体收入继续下降,需求更加疲软.生产过剩更加严重。
根据以上这段话,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产过剩是由需求不足导致的 B:生产过剩是因为没有根据消费需求合理组织生产 C:扩大需求可以缓解生产过剩带来的压力 D:生产过剩和消费不足是互为因果、反复加剧的过程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