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机械厂锻造车间噪声很大,作业人员由于长时间接触高分贝噪声,导致听觉阈升高。为降低
对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该厂应采取的工程措施有()。
A:升级改造设备,将普通齿轮改为有弹性轴套的齿轮,减弱噪声源 B:采用减震、隔振、隔声等措施,以及安***器等,控制声源辐射 C:优化工艺流程,将锻打改为摩擦压力加工,降低噪声发射功率 D:配发并督促作业人员规范佩戴护耳器,如耳塞、耳罩、防声盔 E:每两年对作业人员进行一次听力检测,把听力显著降低的人调离噪声环境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将工
伤事故分为20类。下列工伤事故中,属于物体打击事故的是()。
A:脚手架坍塌,砸伤下方作业工人 B:工人未佩戴安全带,从高处坠落受伤 C:楼上工人搬运钢板,钢板不慎从高处坠落砸中下方作业工人 D:起重机吊钩强度不足导致吊具脱落砸中下方作业工人 E:脚手架上工人随意摆放工具坠落砸中下方作业工人
某厂采用湿法炼锌工艺,电解槽在进行锌电解过程中可逸出大量酸性气体,严重危害电解工的身体健康。为降低劳动者接触酸雾水平,该厂向员工征求酸雾治理方案。下述员工提出的方案中,可以被采纳的有()。
A:在电解车间设置局部排风设施降低作业场所酸物浓度 B:为电解工配备防护酸性气体的呼吸防护用品 C:调整生产制度,减少电解工接触酸雾时间 D:在电解槽旁设置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 E:在电解车间设置值班室,减少劳动者接触酸雾的频次
液化石油气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泄漏,引起中毒、火灾或爆炸事故。
因此,在液化石油气生产、储运的过程中,要严格做好安全措施,防止事故发生。根据危险源辨
识理论,下列因素中,属于第一类危险源的有()。
A:运输液化石油气的罐车 B:充装液化石油气的储罐 C:损坏的呼吸阀 D:高温环境 E:充装液化石油气操作规程不完善
某煤矿洗选车间一名外委单位电工在__配电室检修电气设备过程中,由于未穿绝缘靴、未
戴绝缘手套,违章擅自进入__配电柜内,手持__触头接触带电__静触头,导致__触电
死亡。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对事故进行了调查处理,并制定了事故防范整改措施。下列防范
和整改措施中,正确的有()。
A:立即对外委单位进行安全检查,不符合规定的外委工作立即整改 B:洗选车间应尽快制定完善《外委电工操作安全管理规定》,明确安全管理责任和管理流程 C: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外委单位的资质、技术管理、人员配备、从业人员培训 D:认真贯彻《企业领导人员廉洁自律有关规定》,不得指定外委单位 E:__电气设备的检修、停送电,必须实行工作票和操作票制度,并按照规范程序操作
预先危险分析方法的步骤包括()。
A: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 B:对确定的危险源分类,制成预先危险性分析表 C:制定事故的预防性对策措施 D:进行危险性分级,排出重点和轻、重、缓、急次序,以便处理 E:分析事故的可能性
某建筑工地施工人员甲在拆除防雨棚时,未系安全带。甲用手抓住连接支撑防雨棚钢立柱的
横拉杆横向移动身体,横拉杆在外力的作用下脱落,甲当即从6.2m处坠落,穿过破损的防护
网触地,经抢救无效死亡。事后调查发现,甲未系安全带和横拉杆与钢立柱未采取满焊方式连
接是造成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同时事故调查组认为造成该起事故的间接原因还有()。
A:施工单位安全防护设施不到位 B:施工单位未认真落实高处作业需佩戴安全防护用品的防范措施 C:甲未按高处作业的有关规定,从梯子上下钢立柱作业,而是直接在横拉杆上移动身体 D:施工单位委派人进行检查,知识横拉杆留下焊接不牢的隐患未被发现 E:施工单位未派人对拆除作业实施有效的现场监护
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是对突发事件实施综合性、全过程的一种管理模式。为对突发事件
采取正确的措施,国家出台了相应的应急管理规定。下列做法中符合《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
理九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4号)要求的有()。
A:重点岗位设罝应急处罝卡,每2年至少组织1次应急演练 B:事故发生后,企业在第一时间做好先期处置 C:企业开展从业人员岗位应急知识教育和自救互救、避险逃生技能培训 D:企业向从业人员告知作业岗位、场所危险因素和险情处置要点 E:企业不定期对应急投入、应急准备、应急处理与救援等工作进行总结评估
某化工企业发生一起反应釜爆炸事故,造成多名人员伤亡,并对环境造成污染:依据《企业职工
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86),下列费用中,属于该起事故间接经济损失的有()。
A:人员治疗费用 B:处理事故过程中所使用车辆的运输费 C:处理事故造成的环境污染费用 D:该设备停产的损失价值 E:上级单位对该起事故的罚款
为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制定了《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落实五到位规定》(安监总办(2015)27号),下列有关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内容中,属于“五到位”的有()。
A:安全投入到位 B:安全培训到位 C:安全管理到位 D:安全考核到位 E:安全整改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