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学课堂上,一位教授指出,劳动力供给涉及劳动力供给数量和劳动力供给质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国的经济发展既取决于劳动力数量,也取决于劳动力质量。目前,我国的劳动力供给数量增长速度放慢,劳动力质量未能实现较快的提高。此外,一个国家的劳动力资源利用情况可以从就业中反映出来,教授指出,对中国劳动者就业产生影响的近期动向有以下两个:一是由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国际上一些知名的大公司已经开始将原来委托中国企业生产加工的很多产品收回到本国生产。二是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很多资本设备的价格在不断下降。最后,教授还强调,影响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因素会对劳动力的就业产生影响。
劳动力供给质量包括的内容有( )。
A:劳动力队伍的身体健康状况 B:劳动者的平均工资水平 C:劳动力队伍的受教育训练程度 D:劳动力队伍的人数
某企业进行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预测。经过调查研究与分析,确认本企业的销售额(单位:万元)和所需销售人员(单位:人)成正相关关系,并根据过去10年的统计资料建立了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Y=a+bX,其中,X代表销售额,Y代表销售人员数,回归系数a=22,b=0.03。同时,该企业预计2009年销售额将达到1000万元,2010年销售额将达到1500万元。通过统计研究发现,销售额每增加500万元,需要增加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和客服人员共40人;新增人员中,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和客服人员的比例是1:5:2。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影响该企业外部人力资源供给的因素是( )。
A:本地区的人力资源供给率 B:行业劳动力市场供给状况 C:职业市场状况 D:企业人才流失率
某企业进行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预测。通过统计研究发现,销售额每增加500万元,需增加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和客服人员共20人。新增人员中,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和客服人员的比例是1:7:2。该企业预计2014年销售额将比2013年销售额增加1000万元。根据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情况,该企业制定了总体规划和员工招聘计划。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影响该企业人力资源外部供给量的因素有( )。
A:企业人员调动率 B:企业人才流失率 C:本地区人力资源总体构成 D:行业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
2010年某企业进行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预测。该企业现有业务员100人,业务主管10人,销售经理4人,销售总监1人,该企业人员变动矩阵如下表。通过统计研究发现,销售额每增加1000万元,需增加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和客服人员共40名,新增人员中,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和客服人员的比例是1:5:2。该企业预计2011年销售额比2010年销售额增加1000万元。 
影响该企业外部人力资源供给的因素是( )。
A:企业人员调动率 B:行业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 C:本地区的人力资源供给率 D:企业人才流失率
某企业正在对自己的销售系统人力资源供给进行分析和预测,从十年来销售系统人力资源人员变动情况的分析中,得到如下销售系统人员变动的矩阵表:
去年该企业各类人员的期初数分别是2,20,60,150人。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影响该企业外部人力资源供给的因素有( )。
A:本地区的人口总量与人力资源供给率 B:本地区的人力资源的总体构成 C:宏观经济形势和失业率预期 D:企业人才流失率
某一时期内A商品的需求函数Qd=50-5P,供给函数Qs=-10+5P,Qd为需求量,Qs为供给量,P为价格。
关于弹性的说法,正确的有()。
A: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对农产品价格的反应程度 B:需求价格弹性等于价格的变动量除以需求的变动量 C:收入弹性描述的是收入与价格的关系 D:供给收入弹性是指农产品供给量对农产品销售收入的反应程度
某一时期内A商品的需求函数Qd=50-5P,供给函数Qs=-10+5P,Qd为需求量,Qs为供给量,P为价格。
根据供求规律,如果A商品的市场需求增加,而供给量不变,则A商品的市场价格()。
A:不变 B:下降 C:上涨 D:D不动
某一时期内A商品的需求函数Qd=50-5P,供给函数Qs=-10+5P,Qd为需求量,Qs为供给量,P为价格。
当A商品的价格由4元上涨到6元时,该商品的需求弹性系数是()。
A:0.67 B: 选项缺失(欢迎补充) C: 选项缺失(欢迎补充) D: 选项缺失(欢迎补充)
某一时期内A商品的需求函数Qd=50-5P,供给函数Qs=-10+5P,Qd为需求量,Qs为供给量,P为价格。
根据A商品的需求弹性系数可知,A商品弹性系数为()。
A: 选项缺失(欢迎补充) B: 选项缺失(欢迎补充) C: 选项缺失(欢迎补充) D:缺乏弹性
某企业根据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状况及相关资料,制定2017年人力资源总体规划和人员接续及升迁计划,经过调查研究,确认该企业的市场营销人员变动矩阵如下表所示。
影响该企业人力资源外部供给量的因素是()
A:本行业劳动力平均价格 B:所属行业的价值链长度 C:本地区人力资源总体构成 D:所在地区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