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2011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74970亿美元;2011年我国货物服务出口总额为20867亿美元,经常账户收支顺差2017亿美元,资本和金融账户收支顺差2211亿美元,国际储备资产增加3878亿美元,2011年底未清偿外债余额5489亿美元。
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我国的国际收支顺差会导致我国( )。
A:投放本币,收购外汇,通货膨胀 B:人民币升值 C:增加外汇储备 D:动用外汇储备,回笼本币
卖出本币,买入外国资产的非冲销性外汇干预会导致()。
A:国际储备减少,本币贬值; B:国际储备增加,本币贬值; C:国际储备减少,本币升值; D:国际储备增加,本币升值。
卖出本币,买入外国资产的冲销性外汇干预会导致()。
A:国际储备减少,本币贬值; B:国际储备增加,本币贬值; C:国际储备减少,本币不变; D:国际储备增加,本币不变。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本币高估,中央银行为了将汇率保持在平价水平,必须()。
A:卖出本币,导致国际储备增加; B:卖出本币,导致国际储备减少; C:买入本币,导致国际储备增加; D:买入本币,导致国际储备减少。
国际储备总量管理的目标是()。
A:尽可能多地拥有国际储备 B:使国际储备总量适度 C: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D:稳定本币汇率
当某个国家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或投机性冲击,本币贬值时,为了稳定本币币值,可以选择()。
A:在国内市场上购买债券 B:在国际市场上购买外汇 C:向国内市场发行债券 D:向外汇市场投放外汇
下列关于本币贬值效应的描述,正确的有( )。
A:闲置资源效应:本币贬值→出口增加,进口减少→闲置资源启用→通过外贸乘数作用,国民收入成倍增长→国际收支改善 B:资源配置效应:本币贬值→贸易条件恶化→实际国民收入下降→吸收减少→进口减少,出口增加→国际收支改善 C:收入再分配效应:本币贬值→国内物价总水平上涨→国民收入向利润收入者及政府部门转移→吸收倾向下降→吸收总量减少→国际收支改善 D:货币幻觉效应:本币贬值→国内物价总水平上涨→手持现金余额增加→消费减少→商品与劳务进口下降→贸易收支改善 E:现金余额效应:本币贬值→由进口品开始国内物价轮番上涨→出现货币幻觉→消费与投资下降→吸收总量减少→国际收支改善
下列关于本币贬值效应的描述,正确的有( )。
A:闲置资源效应:本币贬值→出口增加,进口减少→闲置资源启用→通过外贸乘数作用,国民收入成倍增长→国际收支改善 B:资源配置效应:本币贬值→贸易条件恶化→实际国民收入下降→吸收减少→进口减少,出口增加→国际收支改善 C:收入再分配效应:本币贬值→国内物价总水平上涨→国民收入向利润收入者及政府部门转移→吸收倾向下降→吸收总量减少→国际收支改善 D:货币幻觉效应:本币贬值→国内物价总水平上涨→手持现金余额增加→消费减少→商品与劳务进口下降→贸易收支改善 E:现金余额效应:本币贬值→由进口品开始国内物价轮番上涨→出现货币幻觉→消费与投资下降→吸收总量减少→国际收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