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

A:使商品交易双方的价值的相向运动有一个时间间隔 B:加剧了商品流通过程中爆发危机的可能性 C:使进入流通的商品增加时,流通所需的货币可能不会增加 D:克服了现款交易对商品生产和流通的限制 E:使商品买卖变成了两个独立的行为

由于支付手段的存在,当进入流通中的商品增加时,流通中的货币可能增加;相反,当进入流通中的商品并没有增加时,进入流通中的货币可能不会增加。

下列关于货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货币的本质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 B: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C: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D:充当价值尺度的职能不需要现实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货币流通速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 B: 商品价格总额=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 C: 货币流通速度=商品价格总额×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D: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流通中的货币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下列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 ②流通中的货币量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正比③当通货膨胀时,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④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②③

甲国某一时期,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为5万亿元,由于生产发展,货币需求量增加20%但实际执行结果却使流通中的货币量达到8万亿元,这时货币的贬值幅度为 ( )

A:28 % B:25% C:22% D:30%

流通中的货币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下列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 ②流通中的货币量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正比 ③当通货膨胀时,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 ④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②③

甲国某一时期,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为5万亿元,由于生产发展,货币需求量增加20%。但实际执行结果却使流通中的货币量达到9万亿元,这时货币的贬值幅度为 ( )

A:10 % B:25% C:33% D:50%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