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答案
首页
所有题库
找答案
APP下载
手机号登录
首页
所有题库
混凝土结构
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
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
更新时间:
类别:混凝土结构
501、
支座设置时,当滚轴荷载2.0~4.0,钢滚轴直径应为()。
502、
图中的支座形式为().
503、
图中编号1表示().
504、
()两端宜设置沿偏压方向的刀口支座,也可采用球形支座。
505、
如图,加载图式的修正系数Ψ取值为()。
506、
荷载传感器仪表的最小分度值不宜大于被测力值总量的()。
507、
弹簧式测力仪的最小分度值不应大于仪表量程的()。
508、
弹簧式测力仪的示值允许误差为量程的()。
509、
当采用分配梁及其他加载设备进行加载时,宜通过()直接量测施加于试件的力值。
510、
当采用悬挂重物加载时,可通过()计算加载力值,并应计入承载盘的重量。
511、
水准仪精度不应低于()
512、
经纬仪精度不应低于()
513、
位移传感器的指示仪表的最小分度值不宜大于所测总位移的()。
514、
倾角仪的最小分度值不宜大于()。
515、
电子倾角计的示值允许误差为量程的()。
516、
振弦式应变计的允许误差为量程的()。
517、
光纤光栅应变计的允许误差为量程的()。
518、
手持式引伸仪的准确度不应低于()。
519、
手持式引伸仪的示值允许误差为量程的()。
520、
当采用千分表或位移传感器等位移计构成的装置测量应变时,其标距允许误差为()。
521、
当采用千分表或位移传感器等位移计构成的装置测量应变时,其最小分度值不宜大于被测总应变的()。
522、
试件混凝土的开裂的判断方法,挠度转折法是指:对大跨度试件,根据加载过程中试件的()关系曲线转折判断开
523、
刻度放大镜最小分度不宜大于()。
524、
电子裂缝观察仪的测量精度不应低于()。
525、
振弦式测缝计的量程不应大于()。
526、
振弦式测缝计的分辨率不应大于量程的()。
527、
缝宽度检验卡最小分度值不应大于()。
528、
对于受扭构件的验证性试验,当出现下列()标志时,即应判断该试件已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529、
对于受冲切构件的验证性试验,当出现下列()标志时,即应判断该试件已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530、
实验室的资质认定评审,应当遵循()和避免不必要重复的原则。
531、
实验室应建立并保持评审客户()的程序,明确客户的要求。
532、
检测机构的()应具有工程类专业中级及其以上技术职称,掌握相关领域知识,具有规定的工作经历和检测工作经
533、
当检测设备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校准或检测。
534、
检测机构的检测管理信息系统,应能对工程检测活动各阶段中产生的信息进行采集、加工以及()。
535、
检测机构严禁出具虚假检测报告。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判定为虚假检测报告。
536、
见证人员对现场工程实体检测进行见证时,应对检测的关键环节进行旁站见证,现场工程实体检测见证记录内容应
537、
检测报告至少应由()签发,并加盖检测专用章,多页检测报告还应加盖骑缝章。
538、
检测机构应建立检测结果不合格项目台账,并应对涉及()的不合格项目按规定报送时间报告工程项目所在地建设
539、
检测机构应建立检测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并做好检测档案的()分类编目和利用工作。
540、
检测资料档案保管期限,检测机构自身的资料保管期限应分为()和()两种。
541、
技术负责人的岗位职责涉及().
542、
质量负责人的岗位职责涉及()
543、
设备管理员的岗位职责涉及()
544、
检测信息管理员的岗位职责涉及()
545、
档案管理员的岗位职责涉及().
546、
检测操作人员的岗位职责涉及().
547、
以下哪些设备属于A类检测设备()
548、
检测合同可包括()
549、
管理评审应考虑到().
550、
实验室应保存人员的()和技能等的档案。
551、
设施和环境条件对结果的质量有影响时,实验室应()环境条件。
552、
当利用计算机或自动设备对检测或校准数据进行采集、处理等步骤时,实验室应建立并实施数据保护的程序,该程
553、
如果仪器设备出现()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加以明示标识。
554、
实验室应保存对检测和/或校准具有重要影响的设备及其软件的档案。以下哪些属于必不可少的内容()
555、
实验室应有程序来安全()和使用参考标准和标准物质(参考物质),以防止污染或损坏,确保其完整性。
556、
实验室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实施样品的()处置等
557、
实验室抽样记录应包括所用的()必要时有抽样位置的图示或其他等效方法,如可能,还应包括抽样计划所依据的
558、
实验室应详细记录客户对抽样计划的(),并告知相关人员
559、
实验室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要求和规定的程序,及时出具检测和/或校准数据和结果,并保证数据和结果
560、
检测机构应对出具的检测报告的()负责
561、
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检测标准的要求编制检测计划,并应做好()和送检等工作。
562、
检测试件的提供方应对试件取样的()负责。
563、
A类检测设备的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
564、
当检测设备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不得继续使用。
565、
检测试件应有清晰的、不易脱落的唯一性标识。标识应包括()制作日期、工程部位、设计要求和组号等信息。
566、
对首次使用的检测设备或新开展的检测项目以及检测标准变更的情况,检测机构应对()等进行确认。
567、
制订《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的目的是()。
568、
《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适用于房屋和一般构筑物的()。
569、
《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的试验类型包括()。
570、
有特殊要求的试验,处于()等环境条件下的结构试验,以及混凝土结构构件其它类型的试验,应符合国家现行相
571、
探索性试验是指为科学研究及开发新技术()等目的而进行的探讨结构性能和规律的试验。
572、
动力性能测试是指对结构的()进行测试的试验。
573、
加载模式是指试验荷载在试件上布置的形式,包括()等。
574、
试验加载值是指试验时扣除()后实际对试验施加的荷载值。
575、
试验方案宜包括下列内容()
576、
试件方案包括().
577、
加载方案包括().
578、
量测方案:确定试验所需的().
579、
安全措施:保证()的措施。
580、
对结构进行()时,宜避免结构出现不可恢复的永久性损伤。
581、
现场试验记录的()应真实、清晰、完整,不得任意涂改。
582、
试验记录中试件的位移或变形指对试验过程起控制作用的()等,试件的破坏性质应区分延性破坏或脆性破坏。
583、
试验现象描述应()等进行描述。
584、
对于探索性试验,应根据系列试件的试验结果,确定影响结构性能的主要参数,()。
585、
对于验证性试验,应根据试件的试验结果和初步分析,对已有的()进行复核和验证,并提出改进、完善的建议。
586、
试验概况包括()。
587、
试验方案包括()。
588、
试验记录包括()。
589、
试验报告应满足()的要求;
590、
试验记录及试验报告应()。
591、
实验室试验中试件的混凝土性能参数,当有可靠试验时可按下列方法确定()
592、
试件的钢筋材料性能测试第2条:应根据需要测定钢筋的()。
593、
试件的钢筋材料性能测试第5条,根据试验目的,还可进行()等试验。
594、
进行()时,宜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等规定的方法,对结构中的钢筋
595、
进行结构原位加载试验及结构监测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596、
当其他材料、部件及()的锚夹具和连接器、植筋、浆锚接头等对试验结果有明显影响时,也应对其进行性能测试
597、
支承试件的装置应有足够的()。
598、
为保证支承面紧密接触,支承装置上下钢垫板宜预埋在试件或支墩内;也可采用砂浆或干砂将与垫平。()
599、
简支受弯试件的支座,当试件平面为矩形时,()。
600、
悬臂试件的支座应()。
601、
受压试件的端支座应符合:支座对试件();试件端部能够自由转动,无约束弯矩。
602、
受压试件的端支座应符合()试件两端宜设置球形支座。
603、
对于受压构件的刀口支座,尺寸要求包括()。
604、
对于受压构件的球形支座,()。
605、
纯扭试验支座不应约束试件的轴向变形;针对()的试验,应根据实际受力情况对支座作专门的设计。
606、
侧向稳定性较差的()等受弯试件进行加载试验时,应根据试件的实际情况设置平面外支撑或加强顶部的侧向刚度
607、
平面外支撑及顶部的侧向加强设施的()应符合试验要求,且不影响试件在平面内的正常受力和变形。
608、
重型受弯构件进行足尺试验时,()。
609、
()等试件需要两个以上的支墩时,各支墩的刚度应相同。
610、
实验室加载用试验设备的精度要求,()的精度不应低于1级。
611、
采用分配梁进行试验加载时,()。
612、
当通过滑轮组、捯链等机械装置悬挂重物或依托地锚进行集中力加载时,()。
613、
采用杠杆一重物的方式对试件进行加载,杠杆、拉杆、地锚、吊索、承载盘的()符合试验要求。
614、
墙板试件上端长度方向的均布线荷载,()
615、
集中力加载作用处的试件表面应设置钢垫板,钢垫板的面积及厚度应由()验算确定。
616、
当采用重物进行加载时,()等加载物重量应满足加载分级的要求,单块重量不宜大于250N。
617、
当采用流体(水)进行均布加载时,应有()等有效防止渗漏的措施。
618、
对密封容器进行内压加载试验时,()。
619、
试验试件当需要采用()加载方式时,应防止试件在就位过程中产生裂缝、不可恢复的挠曲或其他附加变形,并应
620、
结构试验开始前()。
621、
跨度较大的()等试件,当不再进行承载力试验时,使用状态试验荷载值Qs(Fs)作用下的持荷时间不宜少于
622、
当要求获得试件的实际承载力和破坏形态时,在试件出现承载力标志后,宜进行后期加载。后期加载应加载到()
623、
对于需要研究试件恢复性能的试验,全部卸载完成以后,宜经过一定的时间后重新量测()等,以检验试件的恢复
624、
对于需要研究试件恢复性能的试验:恢复性能的量测时间,(),也可根据需要确定时间。
625、
试件自重和加载设备的重量,()。
626、
混凝土结构试验时,需量测的位移包括:试件的()或其他形式的位移。
627、
混凝土结构试验时,需量测的裂缝包括:试件的()。
628、
为及时记录试验数据并对量测结果进行初步整理,宜选用具有()的配套仪器、仪表系统。
629、
结构试验中测量集中加载力值的仪表可选用()等。
630、
以下加载方式可作为均布加载的是()。
631、
位移量测的仪器、仪表可根据精度及数据采集的要求,选用()等。
632、
试件位移量测应采用仪表测读。对于试验后期变形较大的情况,可拆除仪表改用()等方法进行量测。
633、
试件位移量测:对()的结构构件,还应在跨度方向的支座两端布置水平测点,量测结构在荷载作用下沿跨度方向
634、
对()量测挠度曲线的测点应沿二个跨度或主曲率方向布置,且任一方向的测点数包括量测支座沉降和变形的测点
635、
量测试件挠度曲线时,()量测挠度曲线的测点应沿跨度方向各下弦节点处布置。
636、
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变宜采用()等进行量测。
637、
量测结构构件应变时,测点布置应符合:对受弯构件()。
638、
量测结构构件应变时,测点布置应符合:对轴心受力构件,()。
639、
量测结构构件应变时,测点布置应符合:对偏心受力构件,()。
640、
量测结构构件应变时,对同时受()作用的构件,当需要量测主应力大小、方向及剪应力时,应布置45°或60
641、
量测结构构件应变时,测点布置应符合:对受扭构件,()。
642、
金属粘贴式电阻应变计或电阻片的技术等级不应低于C级,且()工作特性应符合相应等级的要求。
643、
电阻应变仪的准确度不应低于1.0级,其()等技术部指标应符合该组别的相应要求
644、
以下可用于判断试件混凝土的开裂的方法是()。
645、
试件混凝土的开裂的判断方法,仪表动态判定法是指()。
646、
对()等构件的受弯裂缝应在构件侧面受拉主筋处量测最大裂缝宽度。
647、
试件裂缝的宽度可选用()等仪表进行测量。
648、
实验室试验应包括下列内容()。
649、
实验室试验应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加载控制系统、量测和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等有利条件;当在室外进行试验时
650、
实验室进行的探索性试验和试验,钢筋的主要力学性能指标和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值与设计要求的允许偏差为
651、
对于探索性试验,试件的()几等参数,宜具有代表性
652、
制定试验方案时,试件的()的设计应留有余量,确保其在试验过程中的承载力及刚度。
653、
方案设计时宜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或简化计算方法,分析试件内力、变形分布变化的规律,为确定试件的()等提供
654、
方案设计时,应根据试验目的计算试件在各种临界状态下相应的荷载及变形预估值,包括()及相应的变形等。
655、
当需要通过试验研究结构屈服后的力学性能时,宜采用()的加载制度。
656、
试验开始前,应根据试验方案安装();对试件进行预加载,并对测试设备进行调试。
657、
试验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
658、
加载过程中应对比实测数据与预估值,判断试件是否达到预计的()等临界状态。
659、
对于受拉、受压、受弯构件的验证性试验,当出现下列()标志之一时,即应判断该试件已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660、
对于受剪构件的验证性试验,当出现下列()标志之一时,即应判断该试件已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661、
对于局部受压构件的验证性试验,当出现下列()标志之一时,即应判断该试件已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662、
对于钢筋的锚固、连接的验证性试验,当出现下列()标志之一时,即应判断该试件已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663、
实验室试验宜按规范规定的要求进行后期加载,直至出现下列破坏现象()。
664、
试件的应力、应变可根据下列要求进行分析整理()。
665、
当要求将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时,可绘制试件实测与理论的荷载—位移关系曲线,并计算试件()等
666、
批量生产的预制混凝土构件宜进行型式检验,以下属于型式检验内容的是()。
667、
批量生产的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单位在批量生产之前宜进行首件检验;当()等有较大调整变化时,也宜进行首
668、
预制构件的合格性检验:对于要求不出现裂缝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应进行()检验。
669、
墙板、柱、桩等竖向预制构件宜按规范规定的方法,可采用()。
670、
墙板、柱、桩等竖向预制构件进行间接结构性能检验时,设计文件应根据预制构件的()等,计算其在受弯条件下
671、
对()的大型预制构件,当采取加强材料和制作质量检验的措施时,可仅作挠度、抗裂或裂缝宽度检验;
672、
预制构件试验应按阶段分级加载,加载等级、持荷时间等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的有关规定。()。
673、
预制构件结构性能试验的检验记录表应包括下列内容()。
674、
预制构件结构性能试验的检验记录表中,试验检验背景包括()。
675、
预制构件结构性能试验的检验记录表中,试件参数包括:试件的()等的设计值及实测值。
676、
预制构件结构性能试验的检验记录表中,试验参数包括()等。
677、
预制构件结构性能试验的检验记录表中,结构性能检验允许值包括()等项目的检验允许值。
678、
预制构件结构性能试验的检验记录表中,裂缝观测包括()等。
679、
预制构件结构性能试验的检验记录表中,检验结论包括: (1)()等检验分项的判断; (2)结构性能检
680、
以下类型结构可进行原位加载试验的是()
681、
结构原位试验的试验结果应能反映被检结构的基本性能。受检构件的选择应遵守下列原则()。
682、
对于原位加载试验,试验前应收集结构的各类相关信息,包括()等。还应对材料强度、结构损伤和变形等进行检
683、
原位加载试验的加载方式及程序应遵守《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规定的有关要求,根据实际条件选择下列加载
684、
原位加载试验过程中宜进行下列观测()。
685、
对结构进行破坏性的原位加载试验时,应根据结构特点和试验目的制定试验方案,研究其()等性能。
686、
结构监测系统宜根据监测目的,从()等基本功能模块中作合理的选择和组合。
687、
试验用的()等支承及加载装置均应有足够的安全储备,现场试验的地基应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
688、
根据砌体结构相关规范的基本规定,正常施工条件下,砖砌体、小砌块砌体每日砌筑高度宜控制在()或一步脚手
689、
根据砌体结构相关规范的规定,小型砌块是指块体主规格的高度大于()mm而又小于()mm的砌块。
690、
根据砌体结构相关规范的规定,薄层砂浆砌筑法,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粘结砂浆砌筑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
691、
()是为进行变形测量而布设的稳定的、需长期保存的测量控制点。
692、
建筑变形测量所用仪器设备必须经()合格。
693、
观测周期是指()。
694、
()是指建筑中心线或其墙.柱等,在不同高度的点对其相应底部点的偏移现象。
695、
场地和地基条件简单.荷载分布均匀的七层及七层以下民用建筑及一般工业建筑物属于()。
696、
大型市政桥梁变形测量应采用()以上精度进行变形测量。
697、
体形简单的高层建筑基础的平均沉降量允许值为()mm。
698、
Hg为80M的高耸结构基础的沉降量允许值为()mm。
699、
150M<Hg≤200M的高耸结构基础的倾斜允许值为()。
700、
100M<Hg的高层建筑物的的整体倾斜允许值为()。
701、
当建筑变形观测过程中发生变形量达到或超出允许变形值的()时,必须立即报告委托方,同时应及时增加观测次
702、
当Hg≤100M高耸结构基础的沉降量超过()mm时,必须立即报告委托方,同时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或调整
703、
变形测量基准点的标石.标志埋设后,应达到稳定后方可开始观测,稳定期应根据观测要求与地质条件确定,不宜
704、
变形测量的基准点应定期复测。复测周期应视基准点所在位置的稳定情况确定,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宜()复测一次
705、
一级水准观测需使用()型号水准仪进行。
706、
二级水准观测需使用()型号水准仪进行。
707、
二级水准测量当采用DS05型水准仪进行其他各次沉降观测时可采用()。
708、
二级水准测量当采用DSZ1型水准仪进行其他各次沉降观测时可采用()。
709、
二级水准测量的视线长度为()m。
710、
三级水准测量的视线长度符合JGJ8-2007规定的是()m。
711、
一级水准测量的视线长度符合JGJ8-2007规定的是()m。
712、
特级水准测量的前后视距差应为()m。
713、
一级水准测量的前后视距差应为()m。
714、
三级水准测量的前后视距差应为()m。
715、
二级水准测量的前后视距差符合JGJ8-2007规定的是()m。
716、
二级水准观测的前后视距差累积应为()m。
717、
一级水准观测的前后视距差累积应为()m。
718、
一级水准观测的前后视距差累积符合JGJ8-2007规定的是()m。
719、
二级水准观测的前后视距差累积符合JGJ8-2007规定的是()m。
720、
以下前后视距差累积符合JGJ8-2007一.二级水准观测要求的是()m。
721、
符合特级水准观测视线高度的是()。
722、
当采用数字水准仪观测时,最短视线长度不宜小于()m。
723、
当采用数字水准仪观测时,最低水平视线高度不应低于()m。
724、
二级水准观测的基辅分划读数之差的限差为()mm。
725、
一级水准观测的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的限差为()mm。
726、
二级水准观测的往返较差及附合或环线闭合差的限差为()mm。
727、
二级水准观测的单程双测站所测高差较差的限差为()mm。
728、
一级水准观测的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的限差为()mm。
729、
采用数字水准仪观测时,对同一尺面的两次读数所测高差之差的限差执行()。
730、
二级水准观测的仪器检验后,i角不得大于()。
731、
补偿式自动安平水准仪的补偿误差绝对值不得大于()。
732、
水准观测作业可以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和稳定的条件下观测。
733、
水准观测作业在观测前(),应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下,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
734、
水准观测作业,设站时,应用()遮蔽阳光。
735、
水准观测作业,每测段往测与返测的测站数应为(),否则应加入标尺零点差改正。
736、
水准观测作业,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标尺()。
737、
水准观测作业,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标尺应互换位置,并()。
738、
水准观测作业,在同一测站上观测时,不得()调焦。
739、
对于深基础建筑,沉降观测应从()施工时开始。
740、
对于50层的建筑,沉降观测应从()施工时开始。
741、
对于18层的建筑,沉降观测应从()施工时开始。
742、
建筑场地沉降观测应分别测定建筑相邻影响范围()的相邻地基沉降与建筑相邻影响范围()的场地地面沉降。
743、
建筑场地沉降观测点位可在建筑基础深度()的距离范围内,由外墙向外由密到疏布设,但距基础最远的观测点应
744、
场地地面沉降观测点的标志与埋设,应根据观测要求确定,可采用()。
745、
基础施工的相邻地基沉降观测,在基坑降水时和基坑土开挖过程中应()观测一次。
746、
基础施工的相邻地基沉降观测,在地下室顶板完工和水位恢复后,可()观测一次至回填土完工。
747、
基坑回弹观测点位的布设,对于形状不规则的基坑,可与()商定。
748、
基坑回弹观测点位的布设,对基坑外的观测点,应埋设常用的普通水准点标石。观测点应在所选坑内方向线的延长
749、
基坑回弹观测标志应埋入基坑底面以下(),根据开挖深度和地层土质情况,可采用钻孔法或探井法埋设。
750、
基坑回弹观测不应少于()次。
751、
基坑开挖前的回弹观测,宜采用水准测量配()。
752、
基坑回弹观测,每一测站的观测可按先后视水准点上标尺.再前视孔内标尺的顺序进行,每组读数()次。
753、
地基土分层沉降观测首次观测至少应在标志埋好()d后进行。
754、
混凝土独立基础一层厂房,长边与短边方向柱距6米,该建筑沉降观测点位宜选()
755、
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宜设建筑沉降观测点位。
756、
()可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建筑施工阶段沉降观测。
757、
施工沉降观测过程中,若工程暂时停工,停工期间可每隔()个月观测一次。
758、
工业厂房或多层民用建筑的沉降观测总次数不应少于()次。
759、
建筑使用阶段的沉降观测次数,一般情况下,可在第二年观测()次。
760、
建筑使用阶段的沉降观测次数,一般情况下,可在第4年观测()次。
761、
当最后100d的沉降速率小于()mm/d时可认为建筑已进入沉降稳定阶段。
762、
刚性建筑的整体倾斜,可通过测量()的差异沉降来间接确定。
763、
当从建筑外部进行主体倾斜观测时,测站点的点位应选在与倾斜方向成正交的方向线上距照准目标()倍目标距离
764、
按方向线水平角法布设的倾斜观测点,应设置好()。
765、
建筑顶部和墙体上的主体倾斜观测点标志可采用()。
766、
主体倾斜观测,应在()时间段内进行。
767、
经纬仪的前方交会法,所选基线应与观测点组成最佳构形,交会角度宜在()之间。
768、
对于数字水准仪,尽量避免视线被遮挡,遮挡不要超过标尺在望远镜中截长的()%。
769、
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的操作程序为()。
770、
测量仪器所安置的地点称为()。
771、
水准仪在某测站读取水准尺上丝读数a,下丝读数b,视距常数为C=100,则水准仪与水准尺之间的水平距离
772、
用水准仪的上下丝进行水平视距测量,测距的相对精度仅约为()。
773、
DS2水准仪每千米水准测量的高差中误差为()。
774、
我国采用()平均海水面作为全国高程系统的基准面。
775、
自动安平水准仪的使用与一般水准仪的不同之处为不需要()这项操作。
776、
天顶距Z为45°时,视线方向为()。
777、
天顶距Z为145°时,视线方向为()。
778、
天顶距Z为45°时,则垂直角为()。
779、
垂直角为-45°时,则天顶距Z为()。
780、
以下哪种型号的经纬仪精度更高()。
781、
地面上两点间绝对高程或相对高程之差称为()。
782、
建筑工地常以主建筑物地面层的设计地坪为高度的零点,其他部位的高度均相对于地坪而言,称为()。
783、
相对高程是由()起算的地面点的高度。
784、
已知A.B两点的高程分别为100m.50m,则B.A两点的高差hBA为()。
785、
电子水准仪在望远镜中安装CCD线阵传感器的数字图像识别处理系统,配合使用条码水准尺,进行水准测量的(
786、
自动水准仪是借助安平机构的补偿元件.灵敏元件和阻尼元件的作用,使望远镜十字丝中央交点能自动得到()状
787、
用望远镜观测中,当眼睛晃动时,如目标影像与十字丝之间有相互移动现象称为视差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788、
由A.B点的高程HA=100米,HB=200米,求高差hAB=()米。
789、
望远镜视线水平时,读得视距间隔为0.465m,则仪器至目标的水平距离是()。
790、
水准管分划值比圆水准器的分划值小,所以水准管的灵敏度()。
791、
从自动安平水准仪的结构可知,当圆水准器泡居中时,便可达到()。
792、
望远镜概略瞄准目标时,应当使用()去瞄准。
793、
在调节水准仪粗平时,要求气泡移动的方向与左手大拇指转动脚螺旋的方向()。
794、
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时,竖盘通常在什么位置进行测量?()
795、
观测垂直角时,采用盘左盘右观测可消除()影响。
796、
观测垂直角时,盘左读数为101023’36〞,盘右读数为258036’00〞,则指标差为()。
797、
减少目标偏心对水平角观测的影响,应尽量瞄准标杆的什么位置?()
798、
测回法适用于在一个测站上观测()的水平角。
799、
方向观测法适用于在一个测站上观测()的水平角。
800、
经纬仪的正镜也叫()。
801、
视距测量的精度通常()。
802、
JGJ8-2007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的沉降测量.位移测量和特殊变形测量。
803、
建筑物变形测量应能确切地反映建筑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及其场地在()及环境等因素影响下的变形程度或变形
804、
地基基础设计为甲级的建筑采用()精度进行变形测量。
805、
对于()变形观测,宜固定观测人员.选择最佳观测时段.在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观测。
806、
当建筑变形观测过程中发生()情况时,必须立即报告委托方,同时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或调整变形测量方案。
807、
高程基准点的标石应埋设在基岩层或原状土层中,可根据点位所在处的不同地质条件,选埋基岩水准基点标石.深
808、
二级水准测量可允许使用的水准仪器型号有()。
809、
二级水准测量可允许使用的标尺类型有()。
810、
二级水准测量可允许使用的仪器和标尺有()。
811、
二级水准测量当采用DS1型水准仪进行高程控制测量.工作基点联测及首次沉降观测时应采用()。
812、
以下数据符合二级水准观测的前后视距差的是()。
813、
以下哪些仪器可以用于二级水平角观测?()
814、
水准观测时,以下数据能满足二级水准观测基辅分划读数之差的限差要求的是()。
815、
水准观测时,以下数据能满足一级水准观测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的限差要求的是()。
816、
水准观测作业应在标尺分划线()下进行观测。
817、
水准观测作业不得在()条件下进行观测。
818、
对于()建筑,沉降观测应从基础施工时开始。
819、
布设沉降观测点时,应结合(),并应顾及施工和建成后的使用方便。同时,点位应易于保存,标志应稳固美观。
820、
建筑场地沉降点观测点位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相邻地基沉降观测点可选在()。
821、
建筑场地沉降点观测点位间距应视基础类型.荷载大小及地质条件,()确定。
822、
场地地面沉降观测点根据地质地形条件,可选择使用()布设。
823、
建筑场地沉降点标志的类型及埋设应符合规定:相邻地基沉降观测点标志可分为()。
824、
基础施工的相邻地基沉降观测过程中,在混凝土底板浇完10d以后,可()观测一次,直至地下室顶板完工和水
825、
建筑场地沉降沉降观测应提交的图表有()。
826、
基坑回弹观测点位的布设,应根据()及地质条件确定,用适当的点数测出所需纵横断面的回弹量。
827、
基坑回弹观测点位的布设,对于矩形基坑,应在()布设。
828、
基坑回弹观测标志应埋入基坑底面以下20-30cm,根据开挖深度和地层土质情况,可采用()埋设。
829、
基坑回弹观测标志,根据埋设与观测方法,可采用()标志。
830、
基坑回弹观测应提交的主要图表为()。
831、
地基土分层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地基内部各分层土的()。
832、
地基土分层沉降观测应提交的图表有()。
833、
建筑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及地基的(),并根据需要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834、
一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该建筑沉降观测点宜选()。
835、
建筑沉降观测点位宜选设在().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836、
建筑沉降观测点位宜选设在().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线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837、
对于()等高耸建筑,应设在沿周边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点数不少于4个。
838、
沉降观测的标志可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和隐蔽式标志等形式。
839、
建筑沉降观测的各类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并涂上防腐剂。
840、
建筑沉降观测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
841、
普通建筑可在()开始建筑施工阶段的沉降观测。
842、
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完成后开始建筑施工阶段的沉降观测。
843、
工业建筑可按().设备安装等不同施工阶段分别进行观测。
844、
建筑施工阶段的沉降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民用高层建筑可每增加()层观测一次。
845、
建筑使用阶段的沉降观测次数,一般情况下,可在第一年每()月观测1次。
846、
在沉降观测过程中,当建筑突然发生()时,应立即进行逐日或2-3d一次的连续观测。
847、
建筑使用阶段的沉降观测次数,一般情况下,可在第二年每()月观测1次。
848、
一般情况下,当最后100d的沉降速率小于()mm/d时可认为建筑已进入沉降稳定阶段。
849、
对二级沉降观测,除建筑的以下哪些变形特征点外(),允许使用间视法进行观测。
850、
沉降观测时,仪器应避免安置在下列哪些设备的振动影响范围内()。
851、
每次沉降观测应记载以下哪些沉降变化和异常的情况()。
852、
沉降观测应提交下列哪些图表()。
853、
建筑位移观测可根据需要.分别或组合测定建筑的(),并对建筑场地滑坡进行监测。
854、
位移观测根据现场作业条件和经济因素可选用的方法有()。
855、
若受条件限制或对于高耸建筑,可选定变形体上下列哪些特征明显的部位作为位移观测点。()
856、
建筑主体倾斜观测应测定建筑顶部观测点相对于底部固定点或上层相对于下层观测点的相关数据有()。
857、
不便埋设倾斜观测标志的(),可以照准视线所切同高边缘确定的位置或用高度角控制的位置作为观测点位。
858、
位于地面的测站点和定向点,根据不同的观测要求,可使用带有强制对中装置的主体倾斜观测标志有()。
859、
对于一次性主体倾斜观测项目,观测点标志可采用的有()
860、
对于一次性主体倾斜观测项目,测站点可采用()。
861、
主体倾斜观测的周期可视倾斜速度每()个月观测一次。
862、
主体倾斜观测,当遇到下列哪些情况而导致倾斜速度加快时,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
863、
当从建筑或构件的外部观测主体倾斜时,宜选用下列哪些经纬仪观测法。()
864、
当利用相对沉降量间接确定建筑整体倾斜时,可选用下列哪些方法。()
865、
在主体倾斜观测中,当建筑立面上观测点数量多或倾斜变形量大时,可采用下列哪些测量方法。()
866、
倾斜观测应提交下列哪些图表。()
867、
主体倾斜观测的正.倒垂线法中,垂线可选用直径()的不锈钢丝或因瓦丝,并采用无缝钢管保护。
868、
水准路线有以下哪几种形式().
869、
在水准测量的每一个测站的观测中,为了能及时发现观测中的错误,通常用()进行水准测量。
870、
以下哪些外界条件的影响能带来水准测量的误差()。
871、
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需要按水准路线进行成果整理,包括()。
872、
以下哪些天顶距的视线方向为仰角()。
873、
在局部地区,有时需要假定一个高程起算面(水准面),地面点到该水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
874、
由已知点A测量并计算未知点B的高程的方法有两种()。
875、
当出现下列()等外界环境的影响时,会使测量结果产生误差。
876、
用钢卷尺丈量200m和40m,量距的中误差都是±2mm,则()。
877、
以下哪项不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点。()
878、
以下哪项不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缺点。()
879、
混凝土的水灰比越小,水泥用量越少,则徐变及收缩值按下列哪种情况变化。()
880、
1级水工建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应为多少年。()
881、
受弯构件是指截面上承受()和()作用的构件。
882、
梁和板是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典型的()构件。
883、
受弯构件的破坏形态有两种,一种是由弯矩引起的,破坏面与构件的纵轴线垂直,称为()
884、
受弯构件的破坏形态有两种,一种是由弯矩和剪力共同作用引起的,破坏面与构件的纵轴线斜交,称为()
885、
受弯构件中,仅在受拉区配置纵向受力钢筋的截面称为()。
886、
受弯构件中,在受拉区和受压区同时配置纵向受力钢筋的截面称为()。
887、
为了能够重复利用模版,梁的截面尺寸应符合模数要求,其中梁宽在800mm以下按()的模数递增,800m
888、
水工建筑物中的板厚不宜小于100mm,板厚在250mm以下按()的模数递增,板厚在250mm以下按(
889、
混凝土的保护层计算厚度as是指()
890、
梁的截面有效高度h0是指()
891、
分布钢筋是垂直于板受力钢筋布置的构造钢筋,位于受力钢筋的()。
892、
为了方便混凝土浇捣,保证钢筋在混凝土内得到有效锚固,梁内纵向钢筋之间的水平净距e在下部应满足()
893、
为了方便混凝土浇捣,保证钢筋在混凝土内得到有效锚固,梁内纵向钢筋之间的水平净距e在上部应满足()
894、
当钢筋混凝土梁的跨度为3m时,其架立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下列哪项。()
895、
下列哪项不是钢筋混凝土板内分布钢筋的作用。()
896、
根据试验结果分析,适筋梁正截面上的受力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Ⅰ阶段可作为()。
897、
根据试验结果分析,适筋梁正截面上的受力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Ⅱ阶段可作为()。
898、
根据试验结果分析,适筋梁正截面上的受力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Ⅲ阶段可作为()。
899、
当梁截面配置受拉钢筋数量过多时,即发生超筋破坏,超筋破坏的破坏特征为()。
900、
当梁截面配置受拉钢筋数量过少时,即发生少筋破坏,少筋破坏的破坏特征为()。
901、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必须采用适筋截面,适筋破坏的特征是()
902、
以下哪项不属于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一般规定()。
903、
进行双筋截面配筋计算时,满足条件x≥2as’是为了()。
904、
在梁的配筋率不变的条件下,梁高h与梁宽b相比,对受弯承载力Mu的影响为下项。()
905、
进行梁板构件截面设计时,若按初选截面计算的配筋率小于最小配筋率时,原因是下列哪项。()
906、
T形截面的判别应为下列哪项。()
907、
下列哪个处于梁的经济配筋率范围内。()
908、
板中纵向受力钢筋根据下列哪项要求进行配置()。
909、
承受均布荷载的钢筋混凝土板,每米宽内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小于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例为哪项()。
910、
某钢筋混凝土梁受力钢筋(一层)的混凝土保护层为30mm,受力钢筋直径为20mm,则钢筋的计算保护层厚
911、
钢筋混凝土板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水平间距一般不应小于下列哪项。()
912、
钢筋混凝土板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水平间距(板厚h≤200mm)不应大于下列哪项()。
913、
钢筋混凝土梁实际配筋率大于最大配筋率时发生的破坏是下列哪种破坏()。
914、
水工混凝土结构所处的环境类别分为下列几类。()
915、
某钢筋混凝土梁的跨度为6m,则其合适的截面高度应为下列哪项。()
916、
钢筋混凝土板内配置的钢筋有()。
917、
分布钢筋是垂直于板受力钢筋方向布置的构造钢筋,其作用是()。
918、
一般T形截面由()部分组成。
919、
实际工程中T形截面应用广泛,以下哪些构件属于T形截面()。
920、
某单筋截面梁的钢筋骨架由()钢筋组成。
921、
试验表明,梁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是以()特征建立的计算公式。
922、
为了保证钢筋混凝土梁的斜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中一般是通过绘制()解决。
923、
当梁中需要设置弯起钢筋时,弯起钢筋的弯起角一般为450,当梁高h≥700mm,弯起角度为()。
924、
当KV>Vc时,对HRB335级钢筋,箍筋的最小配箍率ρsvmin应为下列哪项。()
925、
当KV>Vc时,对HPRB235级钢筋,箍筋的最小配箍率ρsvmin应为下列哪项。()
926、
当梁跨l<4m时,架立钢筋的直径d不宜小于()。
927、
当梁跨l>6m时,架立钢筋的直径d不宜小于()。
928、
当梁的腹板高度hw≥()时,应在梁的两侧沿高度设置纵向构造钢筋,称为腰筋,其间距不应大于()。
929、
某钢筋混凝土梁的主筋直径是20mm,箍筋为Φ10@150,则箍筋的弯钩增加长度为下列哪项比较合适。(
930、
限制梁中箍筋最大间距是为了防止下列哪项()。
931、
提高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最有效的措施是下列哪项()。
932、
剪压破坏发生的剪跨比条件为下列哪项。()
933、
斜压破坏发生的剪跨比条件为下列哪项()。
934、
斜拉破坏发生的剪跨比条件为下列哪项()。
935、
梁的配箍率过大时,在荷载作用下,可能产生的破坏形态是下列哪种破坏()。
936、
提高钢筋混凝土构件抗裂能力的措施不包括下列哪项()。
937、
提高受弯构件的刚度,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938、
减小构件裂缝宽度的措施有()。
939、
衡量裂缝开展宽度是否超过允许值,应以()为准。
940、
进行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挠度验算时,应取()截面的刚度。
941、
适筋梁正截面受力过程中,其挠度不断()。
942、
适筋梁受力过程的第三个工作阶段是进行()时所依据的应力阶段。
943、
在设计构件时,如能满足CSVKV,则表明所配箍筋不能满足抗剪要求,可以采用以下解决办法()。
944、
以下情况下梁中箍筋应采用四肢箍()。
945、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包括()。
946、
提高构件抗裂能力的主要方法有()
947、
在结构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948、
箍筋是梁中的一种构造钢筋,只需要按构造规定配置即可满足要求。
949、
为使纵向受力钢筋和箍筋能绑扎成骨架,在箍筋的四角必须沿梁全长配置纵向钢筋,在没有纵向受力筋的区段应补
950、
箍筋的形状有封闭式和开口式两种,配有受压钢筋的梁必须用封闭式箍筋。
951、
当梁的腹板高度hw≥600mm时,应在梁的两侧沿高度设置纵向构造钢筋,称为腰筋。
952、
腰筋要用拉筋连系固定,拉筋直径一般与箍筋相同,拉筋间距常取箍筋间距的倍数,一般为500~700mm。
953、
在梁的斜截面承载力计算中,若计算结果不需要配置腹筋,则梁中不需要配置腹筋。
954、
在我国,混凝土结构中所采用的钢筋有()、()、()、()及()等。
955、
混凝土的()的大小对水工钢筋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有很大影响。所以提高混凝土的()对水工混凝土有其重要意义
956、
斜裂缝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支座附近的弯矩和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超过了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而开裂的。
957、
随着纵向配筋率的提高,其斜截面承载力()。
958、
弯起筋应同时满足()、()、(),当设置弯起筋仅用于充当支座负弯矩时,弯起筋应同时满足()、(),当
959、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挠度计算中采用的最小刚度原则是指在()弯矩范围内,假定其刚度为常数,并按()截面处
960、
结构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主要是指在各种作用下()和()不超过规定的限值。
961、
受弯构件的正截面破坏发生在梁的(),受弯构件的斜截面破坏发生在梁的(),受弯构件内配置足够的受力纵筋
962、
当梁的配箍率过小或箍筋间距过大并且剪跨比较大时,发生的破坏形式为();当梁的配箍率过大或剪跨比较小时
963、
为了保证箍筋在整个周长上都能充分发挥抗拉作用,必须将箍筋做成()形状,且箍筋的两个端头应()。
964、
试述结构的可靠度与可靠性的含义是什么?结构的可靠性包括哪些方面的功能要求?
965、
如何保证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
966、
受弯构件设计时,何时需要绘制材料图?何时不必绘制材料图?
967、
简述影响混凝土收缩的因素?
968、
进行钢筋混凝土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时,应选取哪些计算截面位置?
969、
提高受弯构件的刚度和减小裂缝宽度较有效的措施有哪些?
970、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有哪几种破坏形式?其破坏特征有何不同?
971、
简答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缺点?
972、
试述混凝土和钢筋共同工作的原因?
973、
什么是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
974、
受弯构件挠度计算时,影响短期刚度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影响混凝土收缩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
975、
钢筋与混凝土为什么能够共同工作?光圆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作用由哪几部分组成?保证粘结的构造措施有哪
976、
建筑结构的功能要求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什么是结构功能的极限状态?极限状态分为哪几类?建筑结构的功能要
977、
纯扭构件有哪几种破坏形态?受弯、剪、扭的构件有哪几种破坏形态?
978、
混凝土在三向压力作用下的强度可以提高。
979、
支座安装应保持梁体垂直,支座上下座板必须(),固定支座上下座板应(),活动支座上下座板()。
980、
活动支座中线纵、横错动量(按设计气温定位后)允许偏差()
981、
盆式橡胶支座同一梁端支座高差允许()。
982、
支座安装同端支座中心横向距离,偏差与桥梁设计中心对称时,允许偏差()。
983、
支座安装墩台横向错动量,墩台高度小于30mm允许偏差()。
984、
梁存放和运输支点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而且支点应位于同一平面上,箱梁同一端支点相对高差不得大于()。
985、
在没有可靠保温措施,注浆材料保温性能未进行试验验证时,严禁在()条件下进行注浆施工。
986、
架梁前复查待架箱梁、待安装支座,合格方可运架、安装,提、存、运、架箱梁的有关()或()位置符合设计要
987、
箱梁架设后。应对桥面附属结构预留钢筋、()、()、接触网支柱、桥面保护层等加强保护。
988、
对支座及支承垫石顶范围应定期检查,检查()、()情况,垫石顶有无开裂现象。
989、
检查梁底预埋支座连接板面及螺栓孔的位置,并清除干净。支座锚栓质量及()和()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支座锚
990、
灌浆材料性能要求,水灰比不宜大于(),且不得泌水,流动度≥(),30min后流动度不应小于()。
991、
支座在承受竖向箱梁荷载时,必须(),否则不得解开连接,特别是再次提梁运梁时。
992、
支座组装质量重点检查上下结合部(),支座配件()、密封圈有无()等.
993、
支座外观尺寸重点检查()、顶底钢板表面平整度等。
994、
架桥机在架设前对位时,架桥机导梁与直线桥保持()。
995、
作业人员在风中架梁时,必须有可靠的安全设施,墩台顶面应做好(),四周应设置()。
996、
当最大风力等级等于或超过()时,不宜架梁。
997、
进行锚栓孔、支承垫石顶面与支座底面间隙的重力灌浆施工应符合冬期施工有关规定,并采取可靠的()措施。
998、
临时千斤顶支点位置应位于()或()之间近梁端侧。
999、
落梁时应采用侧力千斤顶作为临时支点,提前调整千斤顶标高至既定值,应保证每支点反力与四个支点的平均值相
1000、
箱梁吊运架设前梁体终张拉完成并且管道内压浆后浆体强度达到()方可出场架设。
<<
1
2
3
>>
最新试卷
混凝土结构综合练习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混凝土结构基本计算原则
钢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