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68岁。上腹部和腰背部疼痛3个月,以夜间为重,前倾坐位时疼痛可以减轻,体重减轻10kg。
其疼痛主要因为
A:后腹膜炎性刺激 B:腹前壁受损 C:胃肠道浆膜受侵犯 D:腹腔神经丛受侵犯或压迫 E:膈肌炎性刺激
患者女性,41岁。胆囊结石病史2年,主诉晚餐后突然出现右上腹阵发性剧烈疼痛,向右肩,背部放射,伴有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体检示:体温38.9℃,脉搏112次/分,血压106/85mmHg。右上腹部有压痛,肌紧张,反跳痛。实验室检查:WBC10.5x10
/L,中性粒细胞0.79。
在非手术治疗期间,减轻疼痛的护理措施不包括
A:卧床休息 B:胃肠减压 C:消炎利胆 D:注射吗啡 E:注射654-2
男性,70岁。持续性上腹部和腰背部疼痛3个月,以夜间为重,前倾坐位时疼痛可以减轻。病后体重减轻10kg。
患者疼痛的主要原因是
A:病变组织肿胀 B:病变组织被膜张力高 C:脏层腹膜受侵犯 D:腹腔神经丛受侵犯或压迫 E:病变组织的刺激作用
男性,70岁。上腹部和腰背部疼痛3个月,以夜间为重,前倾坐位时疼痛可以减轻,体重减轻10kg。
其疼痛主要因为( )
A:后腹膜炎性刺激 B:腹前壁受损 C:胃肠道浆膜受侵犯 D:腹腔神经丛受侵犯或压迫 E:膈肌炎性刺激
某患者男性,71岁,持续性上腹部和腰背部疼痛3个月,以夜间为重,前倾坐位时疼痛可以减轻。病后体重减轻10kg。
患者疼痛的主要原因是
A:病变组织肿胀 B:病变组织被膜张力高 C:脏层腹膜受侵犯 D:腹腔神经丛受侵犯或压迫 E:病变组织的刺激作用
某男,71岁,持续性上腹部和腰背部疼痛3个月,以夜间为重,前倾坐位时疼痛可以减轻。病后体重减轻10kg。
患者疼痛的主要原因是
A:病变组织肿胀 B:病变组织被膜张力高 C:脏层腹膜受侵犯 D:腹腔神经丛受侵犯或压迫 E:病变组织的刺激作用
某男,47岁,主诉左上后牙咀嚼痛1个月,近2天来疼痛加重,患牙伸长不敢咬合,夜不能眠,服消炎药镇痛药无效。检查发现
远中邻
面深龋,叩痛(+++),探诊无感觉,颊侧牙龈有瘘管口,龈颊沟变浅压痛,但无波动感,X线片示根尖周透射区,周界不清楚
如果经过几天后,患牙的疼痛有所减轻但龈颊沟更肿,这表明
A:炎症进一步加重,脓液积聚增多 B:根尖周脓液穿破骨膜进入黏膜下 C:脓液从根管引流 D:服用了消炎止痛药 E:经过炎症刺激后患者疼痛阈值增高
某男性患者,66岁,因反复右下肢疼痛1个月余来诊,诉疼痛自右臀部沿大腿后侧下行放射至小腿后外侧,行走疼痛加重,夜间著,无麻木感。患者2个月前曾查体发现肝癌行手术治疗。查体腰椎无明显压痛,双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右臀部坐骨神经出口处压痛。门诊行坐骨神经阻滞后,疼痛立刻缓解,2天后疼痛渐出现,1周后复诊诉仍有疼痛,但较前有所减轻,要求进一步处理。
患者腰椎MR检查未发现明显腰椎病变,ECT发现右侧髂骨存在明显核素浓聚,后经穿刺确诊为骨转移瘤。该患者下肢疼痛为肿瘤性疼痛,按临床原因,肿瘤性疼痛可分为
A:伤害感受性疼痛 B:癌肿本身引起疼痛 C:神经病理性疼痛 D:与癌痛相关的疼痛 E:与癌症治疗相关的疼痛 F:与癌症无关的疼痛 G:混合性疼痛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以下问题。
目前,全世界每天约有550万人正在忍受着各种疼痛的折磨。各类疼痛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而且可能引发其他疾病。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疼痛的认识比较片面,认为疼痛只是一种伴发症状,只要疾病治好,疼痛就会消失,镇痛只能起到治标的作用,因而常常忽视对疼痛的治疗,尤其是对轻、中度疼痛的治疗。
疼痛一般分为普通疼痛和慢性顽固性疼痛。疼痛可以使患者的心理、精神失衡,使之产生忧郁、焦虑、烦躁及恐惧;疼痛还会影响患者各个系统的正常生理机能。严重的疼痛可影响胃肠道蠕动、消化道功能、植物神经功能,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及大汗淋漓等。剧烈的或长期连绵不断的疼痛,可使人体某个器官、系统的功能发生紊乱乃至异常,造成生活 质量下降,还会导致病人抑郁、残疾甚至自杀。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的概念。现已把疼痛称为继呼吸、脉搏、体温和血压之后的人类第五大生命指标。
疼痛是一个世界范围的公众健康问题。虽然对于疼痛的理论认识日益提高,但却难于将其有效治疗。由于文化、个人态度、教育、政治以及思维逻辑等方面的原因,目前急性和慢性疼痛都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以亚洲国家最为严重,普遍存在阿片成瘾恐惧症。
WH0已经联合LAsFf(世界疼痛大会)和国际麻醉剂控制委员会一起呼吁降低阿片成本,改善对医用阿片类药物过分控制的现状。LASP发起一个年度的“世界镇痛日”活动,目的是使“免除疼痛”的理念深入人心,进一步加深对“免除疼痛是基本人权”的认识。使“免除疼痛”成为法定权利,最好的措施就是立法。
实施全球疼痛治疗有赖于多种措施的结合,要推动世界范围疼痛研究和临床资料的发展,为全人类战胜疼痛,提高生活质量起到促进作用。
过去人们习惯性把镇痛药分为“中枢性”和“外周性”。前者主要作用在大脑和脊椎部位的阿片物质;后者主要是抑制外周组织的环氧化酶的非甾体类抗炎药(NSALDS)。近年的研究证实阿片的物质的外周组织局部镇痛作用及NSALDS的中枢系统的镇痛作用。因此,从镇痛药物是否具有成瘾进行分类,可能更为确切,故将其分为阿片类镇痛药和非甾体类解热 镇痛类抗炎药。
下列关于“疼痛”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疼痛是一种病症,治疗过程的药物易让病人形成阿片瘾 B:疼痛关系到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问题,但疼痛又不能治疗 C:疼痛可以引发其他疾病,镇痛药也只是治标却不能治本 D:疼痛人类五大生命指标之一,很多人却只能忍受其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