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40岁,因“胸背部撕裂样疼痛5 h”来诊。查体:R 16次/min,BP 155/98 mmHg;HR 110次/min;胸背部疼痛评分6分(长海痛尺)。拟诊:急性主动脉夹层。

患者胸背部疼痛的程度及处理为

A:轻度疼痛,需用镇痛药 B:中度疼痛,需用镇痛药 C:重度疼痛,需用镇痛药 D:重度疼痛,需用麻醉镇痛剂 E:剧烈疼痛,需用麻醉镇痛剂

 患者男,40岁,因“胸背部撕裂样疼痛5 h”来诊。查体:R 16次/min,BP 155/98 mmHg;HR 110次/min;胸背部疼痛评分6分(长海痛尺)。拟诊:急性主动脉夹层。

遵医嘱肌内注射哌替啶75 mg后,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下列措施中错误的是

A:肌内注射甲氧氯普胺 B:调整舒适体位 C:静脉注射灭吐灵 D:保持静止不动 E:深呼吸

物理镇痛的适应证有

A:坐骨神经痛 B:风湿性关节炎 C:产后腰痛 D:牙龈炎 E:痤疮

 患者男,75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电监护,自主呼吸,双鼻导管持续吸氧,氧流量5 L/min,静脉PCA持续使用中。术后第1天下午患者出现嗜睡。查体:T 37.3 ℃,R 10次/min,BP 125/78 mmHg;HR 90次/min,窦性心律;氧饱和度92%。

最可能的诊断是

A:脑栓塞 B:呼吸抑制 C:肺炎 D:浅昏迷 E:睡眠障碍

 患者男,75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电监护,自主呼吸,双鼻导管持续吸氧,氧流量5 L/min,静脉PCA持续使用中。术后第1天下午患者出现嗜睡。查体:T 37.3 ℃,R 10次/min,BP 125/78 mmHg;HR 90次/min,窦性心律;氧饱和度92%。

以下处理措施中错误的是

A:唤醒患者 B:将患者扶起拍背 C:面罩吸氧 D:紧急气管内插管 E:遵医嘱静脉注射纳洛酮

 患者男,75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电监护,自主呼吸,双鼻导管持续吸氧,氧流量5 L/min,静脉PCA持续使用中。术后第1天下午患者出现嗜睡。查体:T 37.3 ℃,R 10次/min,BP 125/78 mmHg;HR 90次/min,窦性心律;氧饱和度92%。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呼吸次数小于8次/min,氧饱和度88%,应首先给予

A:面罩给氧 B:唤醒患者 C:气管内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D:静脉注射纳洛酮 E:使用呼吸兴奋剂

 患者男,75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电监护,自主呼吸,双鼻导管持续吸氧,氧流量5 L/min,静脉PCA持续使用中。术后第1天下午患者出现嗜睡。查体:T 37.3 ℃,R 10次/min,BP 125/78 mmHg;HR 90次/min,窦性心律;氧饱和度92%。

为预防类似病情变化发生,接受疼痛治疗的患者应监测

A:心率 B:血压 C:体温 D:意识 E:氧饱和度

 患者男,60岁,胃大部切除术后。术后第1天晚间患者主诉伤口疼痛,疼痛评分6分(长海痛尺),遵医嘱肌内注射哌替啶75 mg,注射后30 min疼痛评分1分,睡眠基本不受干扰。

关于长海痛尺,叙述错误的是

A:保留了0~10和0~5两个痛尺的功能和优点 B:解决了单用0~10痛尺评估时困难和随意性过大的问题 C:解决了单用0~5痛尺评估时的精度不够的问题 D:6分为重度疼痛 E:主要用于胸腹部大手术术后患者

 患者男,60岁,胃大部切除术后。术后第1天晚间患者主诉伤口疼痛,疼痛评分6分(长海痛尺),遵医嘱肌内注射哌替啶75 mg,注射后30 min疼痛评分1分,睡眠基本不受干扰。

根据四级法评估其镇痛效果,镇痛效果为

A:完全缓解 B:部分缓解 C:轻度缓解 D:重度缓解 E:无效

 患者男,60岁,胃大部切除术后。术后第1天晚间患者主诉伤口疼痛,疼痛评分6分(长海痛尺),遵医嘱肌内注射哌替啶75 mg,注射后30 min疼痛评分1分,睡眠基本不受干扰。

肌内注射哌替啶12 h后患者又主诉伤口疼痛,评分6分(长海痛尺),但患者害怕使用镇痛药成瘾而拒绝用药,这种行为属于

A:疼痛治疗的非主动性 B:疼痛反应的差异性 C:疼痛知识的局限性 D:疼痛影响因素的多样性 E:疼痛评估的偏差性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