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足月新生儿,生后4天因不吃,不哭,黄疸而入院,查体发现:患儿全身黄染,反应差,呼吸急促,面色灰,二肺闻细湿啰音,心率160次/min,肝肋下4cm,脾肋下1cm,质硬,二下肢有硬肿。
提示:患儿为G
P
,其母有流产史。提问:为明确诊断,指导治疗进一步应做的辅助检查有
A:血常规 B:血培养及药敏试验 C:血气分析 D:尿培养 E:胸部X线检查 F:胆红素监测 G:查其母RH血型,患儿AB0及RH血型 H:DIC筛查试验
患儿,男,4岁。长期偏食。近一月面色渐苍白,自诉全身无力。查体:肝肋下4cm,脾肋下1cm。
提示:血常规:Ret2.O%,WBC,PLT均正常,MCV74n,MCH26pg,MCHC30%。提问:口服铁剂治疗的剂量为
A:元素铁0.5~1mg/kg·d,分3次,两餐之间 B:元素铁1~2mg/kg·d,分3次,两餐之间 C:元素铁4~6mg/kg·d,分3次,两餐之间 D:元素铁0.5~1mg/kg·次,每日2~3次,两餐之间 E:元素铁1~2mg/kg·次,每日2~3次,两餐之间 F:元素铁3~4mg/kg·次,每日2~3次,两餐之间
某女性患者,23岁,凹面型,面下1/3正常,前牙反
,磨牙中性关系,上颌尖牙唇向高位,拥挤9mm。上下前牙唇倾度正常,下牙列无拥挤。侧位片测量显示上颌骨发育不足,ANB-2°。4个第三磨牙牙胚存在
该患者在未拔牙情况下戴上上颌牙合垫后磨牙呈远中关系,表明错畸形是
A:牙性反
B:骨性反
C:功能性反
D:骨性反
伴功能性反
E:假性反
某女性患者,24岁,凹面型,面下1/3正常,前牙反
,磨牙中性关系,上颌尖牙唇向高位,拥挤9mm。上下前牙唇倾度正常,下牙列无拥挤。侧位片测量显示上颌骨发育不足,ANB-2°。4个第三磨牙牙胚存在
该患者在未拔牙情况下戴上上颌牙合垫后磨牙呈远中关系,表明错畸形是
A:牙性反
B:骨性反
C:功能性反
D:骨性反
伴功能性反
E:假性反
某女性患者,28岁,4个第一磨牙尖对尖远中关系,前牙Ⅲ。深覆
,Ⅱ度深覆盖,下切牙咬在上牙腭侧龈组织,上下前牙有散在间隙,面中1/3轻度前突。面下1/3较短
对该患者应诊断为
A:安氏Ⅰ类错
B:安氏Ⅱ类1分类错
C:安氏Ⅱ类2分类错
D:安氏Ⅲ类错
E:牙列轻度拥挤
某女性患者,28岁,4个第一磨牙尖对尖远中关系,前牙Ⅲ。深覆
,Ⅱ度深覆盖,下切牙咬在上牙腭侧龈组织,上下前牙有散在间隙,面中1/3轻度前突。面下1/3较短
最应采用的矫治器为
A:活动矫治器 B:
垫矫治器 C:Herbst矫治器 D:Activator E:直丝弓矫治器
某女性患者,28岁,4个第一磨牙尖对尖远中关系,前牙Ⅲ。深覆
,Ⅱ度深覆盖,下切牙咬在上牙腭侧龈组织,上下前牙有散在间隙,面中1/3轻度前突。面下1/3较短
固定矫治结合上颌平面导板矫治深覆,上颌平面导板的作用是
A:快速关闭拔牙间隙 B:增加后牙支抗 C:有效快速打开咬
D:利于尖牙远中移动 E:能建立良好的
关系
某女性患者,28岁,4个第一磨牙尖对尖远中关系,前牙Ⅲ。深覆
,Ⅱ度深覆盖,下切牙咬在上牙腭侧龈组织,上下前牙有散在间隙,面中1/3轻度前突。面下1/3较短
使用上颌平面导板的适应证是
A:安氏Ⅱ类1分类的高角病例 B:面下1/3过短的前牙深覆
病例 C:安氏Ⅰ类双颌前突 D:开
E:安氏Ⅲ错
某女性患者,26岁,发现左颈部结节一周。查体:左叶甲状腺下极可触及一约2cm×2.5cm结节,质地中等,活动,无压痛。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
TcO
甲状腺静态显像示左叶甲状腺下极一"凉"结节。
术后病理提示左叶甲状腺下极乳头状癌,继之行甲状腺激素及I治疗。下列最适合应用F-FDGPET/CT进行随访的是
A:
I全身显像阳性者 B:Tg水平升高,
I全身显像阳性 C:Tg水平正常,
I全身显像阴性 D:Tg水平升高,
I全身显像阴性 E:以上均是
某男性患者,13岁,面部检查,无明显的异常,覆盖4mm,
和
开始,磨牙轻远中关系,牙弓无拥挤,上前牙略前突,尖牙弓。下前牙直立,4个第三磨牙牙胚存在。有伸舌习惯
如进行常规固定正畸治疗,需如何进行拔牙设计
A: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 B:拔除上颌2个第一前磨牙和下颌2个第二前磨牙 C:拔除下颌2个第一前磨牙和上颌2个第二前磨牙 D:拔除上颌2个第一前磨牙和下颌2个第三磨牙 E:拔除4个第三磨牙牙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