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培养目的不同,进行真菌培养时需选择不同的培养方法,即大培养和小培养。

关于大培养和小培养,叙述错误的是

A:大培养主要观察菌落生长,是鉴别真菌的方法之一 B:小培养用于观察真菌的自然形态结构特征及生长发育过程,以鉴定菌种 C:大培养试管法是真菌分离培养,传代和保存菌种最常用的方法 D:大培养平皿法可观察菌落形态,色素产生,供鉴定参考 E:大培养平皿法适用于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等二相性真菌的培养

女,26岁,因停经42天,尿HCG(+),要求做人工流产。术前妇科检查:宫体后倾后屈,妊娠6周大小,软;附件(-)。术中测宫腔深10cm,吸出组织20g,未见绒毛,出血少,术毕宫腔深9.5cm。

诊断明确后最合适的处理是

A:再次吸宫 B:再次吸宫及抗生素预防感染 C:宫缩剂 D:抗生素抗炎 E:后穹隆穿刺

26岁,初产妇,身高160cm,39周妊娠。估计胎儿体重3300g,规律宫缩12h。阴道检查:宫口开大5cm已1h,先露0,大囟在3点,小囟在9点,矢状缝向后靠近骶岬,盆腔后部空虚

该病例的诊断应是

A:右枕横位,后不均倾 B:左枕横位,后不均倾 C:右枕横位,前不均倾 D:左枕横位,前不均倾 E:右枕横位,均倾入盆

患者,女性,56岁,头部外伤10小时,急诊入院。查体:呼唤能睁眼,对问题答非所问,疼痛定位存在,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

若护士巡视发现患者一侧瞳孔先缩小后散大,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则考虑患者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A:角回损伤 B:小脑幕切迹疝 C:枕骨大孔疝 D:小脑损伤 E:中央后沟损伤

某男婴,8个月,系早产儿,生后牛奶喂养,未加辅食。近1个月来面色渐黄。肝肋下2cm,脾肋下0.5cm,Hb80g/L,RBC3.0×10总题库LOGO/L,红细胞体积小,中央淡染区扩大。

用药后的表现为

A:1日内网织红细胞升高 B:3~4天网织红细胞上升达高峰 C:2~3周后网织红细胞降至正常 D:血红蛋白与网织红细胞同时增加 E:临床症状在血象恢复正常2个月后好转

某女,26岁,1-0-1-1,因停经42天,尿HCG+,要求做人工流产术。术前妇科检查:宫体后倾后屈,妊娠6周大小,软,附件(-),术中测宫腔深10cm,吸出组织20g,未见绒毛,出血少,术毕宫腔深9.5cm

诊断明确后最合适的处理是

A:再次吸宫 B:再次吸宫+抗生素预防感染 C:宫缩剂 D:抗生素抗炎 E:后穹隆穿刺

根据培养目的不同,进行真菌培养时需选择不同的培养方法,即大培养和小培养。

关于大培养和小培养,描述不正确的是

A:大培养主要观察菌落生长,是鉴别真菌的方法之一 B:小培养用于观察真菌的自然形态结构特征及生长发育过程,以鉴定菌种 C:大培养试管法是真菌分离培养、传代和保存菌种最常用的方法 D:大培养平皿法可观察菌落形态、色素产生,供鉴定参考 E:大培养平皿法适用于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等二相性真菌的培养

刷涂顺序应该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内后外、()地分段进行。

A:先难后易 B:先局部后整体 C:先小后大 D:先底后顶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