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适当的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

(1)铁离子   

(2)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3)二个氮原子   

(4)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的气体是   .

解:(1)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铁离子可表示为:Fe3+.

(2)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可表示为:[2a3fb697a0bf207c.png]

(3)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二个氮原子表示为:2N.

(4)一氧化碳是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的气体,其化学式为:CO.

故答案为:(1)Fe3+;(2)[d8b0c60a519c7d38.png];(3)2N;(4)CO.

水是生命的源泉,爱护水,了解水的有关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1)自来水厂通常对天然水进行沉淀、过滤、吸附、   ,使之达到饮用水标准.在实验室里,若要得到净化程度最高的水,可用   的方法.

(2)饮用硬度过大的水都不利于人体健康,通常我们可用   检验硬水和软水,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使硬水软化.

(3)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以下方式中有利节水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用淘米水、洗菜水浇花、冲厕所

B.加了过量洗衣粉洗衣服,然后反复冲洗

C.不间断地放水刷牙.

解:(1)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自来水厂通常对天然水进行沉淀、过滤、吸附、杀菌消毒,使之达到饮用水标准,在实验室里,若要得到净化程度最高的水,可用蒸馏的方法;故填:杀菌消毒;蒸馏;

(2)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其中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方法使硬水软化;故填:肥皂水;加热煮沸;

(3)A.将淘米水、洗菜水用来浇花、冲厕所,属于一水多用,可以节约用水;

B.加了过量洗衣粉洗衣服,然后反复冲洗,属于浪费水资源;

C.不间断地放水刷牙,属于浪费水资源;

故选项为:A.

页岩气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是一种清沽、高效的能源资源.

(1)天然气与煤、   合称为三大化石燃料,页岩气与天然气的主耍成份都是甲烷,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下列环境问题与燃煤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填字母).

A.酸雨     B.温室效应     C.臭氧层破坏   D.可吸入颗粒物增加

(3)对于页岩气开采技术的发展,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使能源更多样性 B.减少对石油等传统能源的依赖度 

C.可以尽量使用化石燃料   D.优化能源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

解:(1)煤、石油、天然气合称三大化石燃料;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方程式是CH4+2O2[e81a06ca1f65c80b.png]CO2+2H2O;

(2)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原因,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并会产生可吸入颗粒物﹣﹣粉尘,臭氧层破坏由一氧化氮等引起,与煤的燃烧无关;

(3)①页岩油开采技术的发展,可减少对石油等传统能源的依赖度,使能源更多样化,并优化能源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要合理开采,所以C说法不合理;

故答案为:(1)石油; CH4+2O2[75406551ed53af36.png]CO2+2H2O;

(2)C;

(3)C.

如表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利用表回答相关问题.

(1)写出13号元素的名称   ,16号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   ,17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以上元素中与He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有   (写一种).

(3)1、8、11号元素组成碱的俗名是   .

(4)研究表明:第二周期从3﹣9号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大,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逐渐减小.从而分析第三周期从11﹣17号元素原子半径变化规律是   .

解:(1)13号元素是铝元素,16号元素最外层应该有6个电子,17号元素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故填:铝;6;得到;

(2)He的化学性质稳定,在反应中不容易失去电子也不容易得到电子,氖和氩最外层是8个电子,极不易得到电子,也不易失去电子,故与氦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故填:Ne或Ar;

(3)1号元素是氢元素,8号元素是氧元素,11号元素是钠元素,组成的碱是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故填:火碱或烧碱或苛性钠;

(4)根据元素周期表的变化规律可知:第二周期从3号﹣﹣9号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大,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我分析第三周期从11号﹣﹣17号元素原子半径变化规律是随核电荷数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填:随核电荷数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在高温条件下,甲、乙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丙和丁.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1)四种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填序号).

(2)在该反应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属于置换反应 B.实验室常用此反应制取物质丁

C.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D.氢元素的化合价改变

(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解:由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上述反应甲烷和水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氢气和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4+H2O[04854f995470c127.png]3H2+CO,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

(1)四种物质中,甲物质是甲烷,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2)A.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错误;

B.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故B错误;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故C错误;

D.在甲烷、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在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0,氢元素的发生了改变.故D正确.

(3)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4+H2O[2566c2c0f95134a3.png]3H2+CO.

故答为:(1)甲;(2)D;(3)CH4+H2O[5f5635d935b7add2.png]3H2+CO.

复习课上,老师准各了四瓶没有标签的白色固体,分别是碳酸钠、氢氧化钠、氯化铵和氯化钠,要求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鉴别.小刚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方案井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每一步骤均取用原固体物质).

(1)如所加试剂X是熟石灰,熟石灰与氯化铵混合的实验现象是   ,写出熟石灰与NH4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所加试剂Y常用于实验室制取CO2,则Y的化学式是   ,试剂Y与被鉴别出的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步骤3中分别取少量的两种固体溶于水,测溶液的pH可以区别两种物质,用pH试纸测溶液pH的操作是:取一小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   .读出pH的值.

解:(1)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水和氯化钙,所以实验现象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化学方程式为:Ca(OH)2+2NH4Cl=CaCl2+2H2O+2NH3↑;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盐酸和石灰石,Y会与碳酸钠反应,所以Y是盐酸,化学式是:HCl,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3)用pH试纸测溶液pH的操作是:取一小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被测液体滴到pH试纸上,然后将显示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pH的值.

故答案为:(1)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Ca(OH)2+2NH4Cl=CaCl2+2H2O+2NH3↑;

(2)HCl,Na2CO3+2HCl=2NaCl+H2O+CO2↑;

(3)用玻璃棒蘸取少量被测液体滴到pH试纸上,然后将显示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A、B、C、D、E都是教案备课库常见的物质.B、D、E均为氧化物,常温下B为固态,是一种常见的干燥剂,D为液态,E为气态;A、B、C中均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略去).

(1)写出A、E的化学式:A:   ,E:   .

(2)写出B+D﹣C的化学方程式:   ,属于   (填反应类型)反应,该反应   (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解:A、B、C、D、E都是教案备课库常见的物质,A、B、C中均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B、D、E均为氧化物,常温下B为固态,是一种常见的干燥剂,因此B是氧化钙,A高温分解产生氧化钙,因此A是碳酸钙;D为液态,所以D是水,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C是氢氧化钙,E为气态,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E是二氧化碳,带入框图符合转化关系,因此:

(1)A是碳酸钙,E是二氧化碳,故化学式分别为:CaCO3;CO2

(2)B+D﹣C的反应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故答案为:CaO+H2O=Ca(OH)2;化合;放出.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根据图(1)回答:写出a的名称   ;在连接c和d时,使d较昌插入c中的措施是   .

(2)采用用(2)所示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之一是   .

(3)利用图(3)装置(夹持装置未画出)能进行的下列实验是   (填字母):

A.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B.用锌与稀硫酸制氢气

C.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写出你所选答案的化学方程式   .

(4)图(3)中的气体发生装置虽然简单,操作方便,但无法控制反应的速率.请从图(4)中选取   (填字母)与图(3)组合出一套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的装置.

(5)干燥二氧化碳气体可用图(5)中的甲装置,甲装置中应放   作干燥剂(填“浓硫酸”“氧化钙”或“氢氧化钠“);若用乙装置测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图中植物油作用为   ,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   (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若用图甲装置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应先在瓶中装满水,氧气应从   (填“左”或“右”)端导入.

解:(1)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在连接c和d时,用水润湿d,起润滑作用,故答案为:试管;用水润湿,起润滑作用;

(2)采用用(2)所示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之一是:试管破裂,手受伤或导管破裂手受伤;故答案为:试管破裂,手受伤或导管破裂手受伤;

(3)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因此不需要加热,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故答案为:B;Zn+H2SO4=ZnSO4+H2↑;

(4)注射器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故答案为:B;

(5)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可以用浓硫酸干燥,因为二氧化碳与硫酸不反应;图(5)中,若用乙装置测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图中植物油作用为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中,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没有明显影响;若用图甲装置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应先在瓶中装满水,氧气应从长管进入,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故答案为:浓硫酸;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中;没有;左;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金属.

(1)在图(1)所示条件下,铁钉锈蚀最快的是试管   (填序号),B装置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

   .

(2)铝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比铜和铁晚,这是因为   .

(3)某研究小组的同学为探究铁、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如图(2)所示的三个实验(其中金属均已用砂纸打磨,且形状、大小相同;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用量也相同).通过观察,甲同学很快判断锌的活动性比铁强.据你分析,甲同学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他发现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附着,这说明活动性Cu   Ag(填“>”“<”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乙同学认为上述实脸不足以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想再补充一个实验,请你和乙同学一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达到探究目的.

解:(1)在图(1)所示条件下,因为A中的铁钉与水和氧气充分接触,所以铁钉锈蚀最快;

B装置中的铁钉不容易生锈,说明铁生锈需要氧气参加.

故填:A;需要与氧气接触.

(2)铝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比铜和铁晚,这是因为铝比铜、铁活泼.

故填:铝比铜、铁活泼.

(3)因为锌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速率比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速率快,所以锌的活动性比铁强;

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附着,说明铜比银活泼;

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

故填:锌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速率比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速率快;>;Cu+2AgNO3═Cu(NO32+2Ag.

(4)证明铁比铜的活泼的实验:

实验步骤:把铁丝伸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

实验现象:铁丝表面附着了一层红色物质;

实验结论:铁比铜活泼.

地沟油中含有一种强烈致癌物质黄曲霉素B2,其化学式为:C17H14O6,长期食用会引起消化道癌变,请回答:

(1)黄曲霉素B2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2)黄曲霉素B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15.7g黄曲霉素B2中含有   g氧元素.

解:(1)一个黄曲霉素B2(化学式C17H14O6)分子是由17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黄曲霉毒素B2(C17H14O6)中C、H、O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17:14:6;

(2)黄曲霉毒素B2(C17H14O6)的相对分子质量=12×17+1×14+16×6=314;

(3)15.7g黄曲霉素B2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15.7g×[fdb98bf8ef63d269.png]×100%=4.8g

故答案为:(1)17:14:6 (2)314; (3)4.8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