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如图是固体物质M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40℃时,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B:M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一直增大

C:将40℃时M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0℃,有固体析出

D:将50℃时M的饱和溶液升温至80℃,溶液变成不饱和

判断金属Zn、Fe、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有很多种方法,下列能作为判断依据的是(  )

A:根据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

B:根据金属导热性.导电性的强弱

C:根据铁与硝酸银溶液.硫酸锌溶液能否反应

D:根据金属元素的常见化合价的大小

右表是“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中的一部分,下列与“★”处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处对应物质的化学式是CuNO3

B:★对应物质属于盐

C:★处应填“不”

D:★对应物质的溶液为浅绿色

如图所示的密闭装置中进行白磷燃烧试验,在白磷被点燃至装置恢复到室温的这段时间内,集气瓶中的下列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明显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

(1)汽水中的酸   ;(2)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3)苛性钠中阴离子   .

解:(1)汽水中的酸是碳酸,其化学式为:H2CO3

(2)硅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4,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4;其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最外层上有4个电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ad2de68f04359a34.png]

(3)苛性钠是氢氧化钠的俗称,苛性钠中的阴离子就是氢氧根离子,其符合为:OH

故答案为:(1)H2CO3 (2)[96cf4ec45c543aa4.png](3)OH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

(1)自然界中的水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长期饮用硬水可能会引起体内结石,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2)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燃料,其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水是常用的溶剂,配置下列溶液时,可用水做溶剂的是   (填序号)

A.生理盐水B.医用碘酒

C.高锰酸钾溶液D.植物油

(3)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80℃时,请比较等质量的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的质量甲   乙(填“>”、“<”或“=”)

(4)将40℃时甲与乙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80℃时,可析出晶体的是   .(填“甲”或“乙”)

解:(1)硬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故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故填:煮沸.

(2)氢气燃烧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2+O2[f32cebc5860f525a.png]2H2O,A.生理盐水中的溶剂是水,B.医用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C.高锰酸钾溶液在获得溶剂是水,D.植物油不是溶液,故填:2H2+O2[2099575e566b1cd5.png]2H2O;AC;

(3)8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故等质量的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较多的是乙,故填:<;

(4)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将40℃时甲与乙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80℃时,可析出晶体的是乙,故填:乙.

“对比试验”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完相关的化学知识后,走进实验室做了如下试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A.燃烧的条件B.铁定生锈的条件C.证明CO2与NaOH反应

(1)通过实验A,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2)对于实验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①中的铁钉明显锈蚀,由此得出: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水和   直接接触.

(3)实验C是利用体积相同并充满CO2的软塑料瓶、等量的水(瓶①)和NaOH溶液(瓶②)进行实验,根据塑料瓶变瘪的程度证明CO2与NaOH溶液中的溶质确实发生了反应,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完后在瓶①中滴加石蕊出现的现象是   .

解:(1)实验A中,两种物质都和氧气接触,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两种物质才能够燃烧,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故填: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2)实验B中,①中铁钉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②中铁钉没有和氧气接触,③中铁钉没有和水接触,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①中的铁钉明显锈蚀,由此得出: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水和氧气直接接触.

故填:氧气.

(3)实验C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塑料瓶变瘪更明显,证明CO2与NaOH溶液中的溶质确实发生了反应,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瓶①中,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因此滴加石蕊出现的现象是溶液变红色.

故填:2NaOH+CO2═Na2CO3+H2O;溶液变红色.

金属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如图1:

请回答下面问题:

(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X是   (填元素名称)

(2)铝比铁活泼,但抗腐蚀性能却更强,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   

(3)向一定质量AgNO3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粉,溶液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图中B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   (填溶质化学式)

解:(1)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X是Hg元素.

(2)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和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从而对铝起到保护作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Zn>Fe>Ag,向一定质量AgNO3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与两种溶质依次发生反应

Zn+2AgNO3=Zn(NO32+2Ag

65 216

所以析出银的过程是溶液质量减少的过程;

Zn+Fe(NO32=Zn(NO32+Fe

65 56

所以析出铁的过程是溶液质量增加的过程

所以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AgNO3═Zn(NO32+2Ag;

B点时锌与AgNO3恰好完全反应,没有与Fe(NO32反应,此时溶液中含有Fe(NO32、Zn(NO32

故答案为:(1)汞;

(2)4Al+3O2═2Al2O3

(3)Zn+2AgNO3═Zn(NO32+2Ag;Zn(NO32、Fe(NO33.

保险粉(化学式Na2S2O4)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用途,Na2S2O4在碱性溶液中稳定,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极不稳定;在NaCl存在下,Na2S2O4在水中溶解度显著下降.Na2S2O4制备流程如下:(已知:常温下Zn(OH)2的溶解度为1.42×10﹣5g)

(1)反应I的原理为:Zn+2SO2═ZnS2O4,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2)反应II为复分解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操作a的名称为   

(4)滤液中含有Na2S2O4,为使Na2S2O4结晶析出加入NaCl的原因是   .

解:(1)反应中,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

故填:化合反应.

(2)反应II为复分解反应,即ZnS2O4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2S2O4和氢氧化锌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S2O4+2NaOH=Na2S2O4+Zn(OH)2↓.

故填:ZnS2O4+2NaOH=Na2S2O4+Zn(OH)2↓.

(3)操作a的名称为过滤,通过过滤能够把固体和液体分离.

故填:过滤.

(4)滤液中含有Na2S2O4,为使Na2S2O4结晶析出加入NaCl的原因是加入NaCl后Na2S2O4在水中溶解度显著下降.

故填:加入NaCl后Na2S2O4在水中溶解度显著下降.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