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遵循金属活动性顺序:
(1)锌、铜、银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2)用置换反应验证锌、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下列各组药品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Zn(NO3)2溶液、Cu(NO3)2溶液、Ag
B、稀H2SO4、Zn、Cu、Ag
C、Zn(NO3)2溶液,AgNO3溶液、Cu
D、Cu(NO3)2溶液、Zn、Ag
(3)某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Cu(NO3)2和AgNO3,现向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溶液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①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C点存在的金属单质是 .

解:(1)锌、铜、银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锌>铜>银;
(2)A、将银加入Zn(NO3)2溶液、Cu(NO3)2溶液中,均没有现象,说明银位于锌和铜的后面,但是不能证明锌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A不能达到目的;
B、将铁、铜、银加入硫酸溶液中,铁反应有气泡冒出,铜、银不反应,无现象,说明铜、银位于氢的后面,铁位于氢的前面,无法证明铜和银的活动性强弱,故B能不达到目的;
C、将铜加入Zn(NO3)2溶液中,均没有现象,说明铜位于锌的后面,将铜加入AgNO3溶液中,能反应,说明铜位于银的前面,能比较三种的活动性强弱,故C能达到目的;
D、Zn能与Cu(NO3)2溶液反应,说明铜位于锌的后面,Ag不能与Cu(NO3)2溶液反应,说明铜位于Ag
前面,能比较三种的活动性强弱,故D能达到目的.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Zn>Cu>Ag,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与两种溶质依次发生反应
Zn+2AgNO3=Zn(NO3)2+2Ag
65 216
所以析出银的过程是溶液质量减少的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2AgNO3=Zn(NO3)2+2Ag;
Zn+Cu(NO3)2=Zn(NO3)2+Cu
65 64
所以析出铜的过程是溶液质量增加的过程,在C点时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的单质有银和铜.
故答为:(1)锌>铜>银;(2)CD;(3)Zn+2AgNO3=Zn(NO3)2+2Ag,银和铜.
已知某固体混合物中可能含有BaCl2、Na2SO4、Na2CO3中的两种或三种,实验过程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

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Ⅰ的名称为 ;
(2)实验过程中反应①中生成沉淀E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3)滤液B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4)该混合物的成分是 .
解: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碳酸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
固体混合物加水溶解,得到的白色沉淀A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生成气体C、滤液D和沉淀E,所以E是硫酸钡沉淀,C是二氧化碳,A中含有硫酸钡沉淀和碳酸钡沉淀,所以
(1)操作Ⅰ的名称为过滤;
(2)实验过程中反应①中生成沉淀E的反应是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SO4=BaSO4↓+2NaCl,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3)滤液B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
(4)该混合物的成分是BaCl2、Na2SO4、Na2CO3.
故答案为:(1)过滤;
(2)BaCl2+Na2SO4=BaSO4↓+2NaCl,复分解;
(3)氯化钠;
(4)BaCl2、Na2SO4、Na2CO3.
实验室有下列仪器,高锰酸钾、大理石、铜片、稀盐酸四种药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能够制备的气体其原理方程式为 ,用③收集该气体时,验满的方法是 ;不用⑧收集该气体的原因是 .
(3)为控制制备上述气体时的化学反应速率,则应选择的发生装置的组合为 (填序号).
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可知,①是锥形瓶;
(2)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不具有助燃性,所以用③收集该气体时,验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集满,⑧收集气体的方法是排水法,所以不用⑧收集该气体的原因是:二氧化碳溶于水,会与水反应;
(3)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反应条件是常温,所以应选择的发生装置的组合为①④⑥.
故答案为:(1)锥形瓶;
(2)CaCO3+2HCl=CaCl2+H2O+CO2↑,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集满,二氧化碳溶于水,会与水反应;
(3)①④⑥.
草酸与碳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在受热的条件下草酸也会分解,请你参与下列对草酸分解产物的实验探究过程.
【查阅资料】
①草酸化学式为H2C2O4;
②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蒸气会变蓝色.
【提出猜想】
猜想一:草酸分解产物为CO2和H2O;
猜想二:草酸分解产物是CO2、CO和H2O;
猜想三:草酸分解产物是CO2和CO.
(1)甲同学认为,猜想三一定不成立,你认为其理由是 ;
【实验验证】乙同学设计下列由A﹣D四部分组成的装置验证猜想,通入混合气体前,装置中已通入一段时间的N2.

(2)实验时装置A中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成蓝色,由此得到的结论是 ;
(3)装置 (填“B”或“D”)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草酸分解混合气体中有CO2,实验过程中装置C中氧化铜粉末变成红色,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结论】通过实验现象证明 是正确的.
【反思与评价】
(4)为什么在通入混合气体前要先通入N2的原因是 .
解:(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猜想三一定不成立的理由是: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所以实验时装置A中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成蓝色,由此得到的结论是:混合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3)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能证明草酸分解混合气体中有CO2 产生的实验装置是:B,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uO+CO[d0b7042eba27eaf6.png]Cu+CO2;
【结论】通过实验现象证明猜想二是正确的;
(4)一氧化碳和空气的混合气点燃,可能发生爆炸,所以在通入混合气体前要先通入N2.
故答案为:(1)草酸组成中不含N,或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混合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3)B,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uO+CO[20f68e2d96806440.png]Cu+CO2;
【结论】猜想二;
(4)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一氧化碳和空气的混合气点燃发生爆炸.
钢是碳的质量分数低于2%的铁碳合金,生铁是碳的质量分数在2%﹣4.3%的铁碳合金,某种铁碳合金,除铁外,只含碳元素,西大附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这种合金的组成进行了探究,他们称取了5.8g合金,投入盛有45.4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内剩余物质质量为51g,则:
(1)过程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g;
(2)该合金中碳的质量分数为多少,是生铁还是钢?(计算结果精确至0.1%)
(3)最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解:(1)过程产生氢气的质量为:5.8g+45.4g﹣51g=0.2g,
故填:0.2.
(2)设铁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氯化亚铁质量为y,
Fe+2HCl═FeCl2+H2↑,
56 127 2
x y 0.2g
[35ac43cef1f614ee.png]=[b01c84c25dd0d20b.png]=[7831394882cb3b44.png],
x=5.6g,y=12.7g,
该合金中碳的质量分数为:[c30f5bb5c1353e52.png]×100%=3.4%,
由计算可知,该合金是生铁,
答:该合金中碳的质量分数为3.4%,是生铁.
(3)最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76738e7a429f186e.png]×100%=25%,
答:最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5%.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C:声音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小孔成像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雨后彩虹是光的反射现象
C:城市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光的折射现象
D:远离平面镜时,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
B:冬天,人们在室外呼出的“白气”是凝固而成的
C:家庭用瓶装石油气,是通过压缩体积液化而来的
D:夏天,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表面上附着的一层霜粉是升华而形成的
在探究“物体的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质量相同的铁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能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铁球在斜面上滚动时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
B:木块被撞击后滑行距离不同,但滑行时所受摩擦力相同
C:如果添加毛巾.棉布,利用上述实验器材还可以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D:用小车代替木块更便于得到实验结论
如图所示,一个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浸没在水中(未触碰容器底),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N,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F2为13N.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F1为3N
B:物体的密度为1.2×103kg/m3
C:正方体上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1=6.25cm
D:把物体从弹簧测力计上取下后投入水中静止时受到容器底的支持力为2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