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原酸(C16H18O9)被誉为“第七类营养素”,它可以从我省栽种较广的杜仲(中药材)中提取.下列有关绿原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分子中含有9个水分子
B: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
C: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在一定条件下,可燃烧生成CO2和H2O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所以发生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B: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C: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能燃烧
D: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下列实验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用二氧化锰区分:水和5%过氧化氢溶液
B:用水鉴别固体: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
C:用适量的铁粉除去氯化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锌
D:用适量的稀硫酸除去木炭粉中混有的少量氧化铜
如图是教案备课库中关于甲、乙、丙、丁四种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丁为水,则甲.乙中至少有一种物质为酸或碱
B:若甲为碱,则该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C:若甲为CO,丙为金属单质,则该反应一定不是置换反应
D:甲为酸,则丙.丁一定有一种物质为盐
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方案1合理、方案2不合理的是( )

A:A B:B C:C D:D
下列图象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 )
A:
如图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硝酸钡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B:
如图向一定量pH=2的盐酸中逐滴加水稀释
C:
如图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D:
如图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氧化钙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试回答:①当x﹣y=10时,该粒子为 (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②当y=8时,粒子可能为: (填一种离子符号).
(2)从Ca、Na、C、H、O、N、Fe七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要求填空.
用适当的数字和符号填空:
①3个亚铁离子 ;②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
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物质 ;②一种最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
③烘焙糕点用的发酵粉中含有的盐是 ;④作为建筑材料用的碱 .
解:
(1)①x﹣y=10时,说明x=10+y,符合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是原子,
②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得失电子可能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稀有气体是8电子稳定结构;符合结构的原子为Ar,阳离子为K+、Ca2+,阴离子为S2﹣、Cl﹣等,得一个电子后变为原子为阳离子,为K+;
(2)①3个亚铁离子表示为:3Fe2+;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如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显﹣3价,表示为:[3dcc2d5af6e71535.png];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物质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②一种最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是氢气,化学式为:H2;
③烘焙糕点用的发酵粉中含有的盐是碳酸氢钠,所以化学式为NaHCO3.
④作为建筑材料用的碱是氢氧化钙,所以化学式为Ca(OH)2.
答案:
(1)①原子;②K+;
(2)①3Fe2+;②[8cf9da34f65bba54.png];
①CO2;②H2;③NaHCO3.④Ca(OH)2.
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用洗洁精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的 作用.
(2)大枣含有蛋白质、糖类及维生素等营养素,其中起到调节人体新陈代谢、预防疾病作用的是 .
(3)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为预防患佝偻病,可以多吃奶制品、虾皮等食物,补充人体需要的 元素.
(4)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常用的方法是 .
(5)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为 .
(6)写出一条你所采取的低碳生活的举措 .
(7)写出自行车链条的防锈措施 .
解:(1)用洗洁精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的乳化作用;故填:乳化;
(2)大枣含有蛋白质、糖类及维生素等营养素,其中起到调节人体新陈代谢、预防疾病作用的营养素是维生素;故填:维生素;
(3)青少年缺钙易患佝偻病;故填:钙;
(4)硬水变软水生活中可用煮沸方法.
(5)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为隔绝氧气;
(6)提倡“低碳生活”,出行尽量步行、乘坐公交车、不用一次性筷子,节约纸张等.
(7)自行车链条的防锈措施涂油.
答案:(1)乳化;(2)维生素;(3)钙;(4)煮沸;(5)隔绝氧气;(6)乘坐公交车:(7)涂油.
如图为a、b、c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①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②t1℃时,向80g的水中加入20g c物质,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③取等质量t2℃的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t2℃,a、b、c三种溶液中析出溶质的质量为 (填a、b、c及>、=、<);
④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 (填a、b、c及>、=、<).

解:①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c<b<a;
②t1℃时,c物质的溶解度是20g,所以向80g的水中加入20gc物质,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96g;
③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b物质次之,c物质最小,所以取等质量t2℃的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t2℃,a、b、c三种溶液中析出溶质的质量为a>b>c;
④t1℃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物质次之,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b>a>c.
故答案为:①c<b<a;
②96g;
③a>b>c (或c<b<a);
④b>a>c (或c<a<b).
向含有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铝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使其充分反应之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可燃性气体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有 ,滤液中的溶质有 .(均用化学式填空)
解:由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铝>铁>铜>银,当把铁粉加入到硝酸铝、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时,银首先被置换出来,在银完全置换后,铜才能被置换出来,铁不会与硝酸铝反应,充分反应之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可燃性气体产生,说明铁是过量的,所以滤渣中一定含有铁、铜、银,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铝和硝酸亚铁.
故答案为:Fe、Cu、Ag,Al(NO3)3、Fe(NO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