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表中“→”表示这种物质可一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不符合对应“转化关系”的是( )

A:A B:B C:C D:D
下列图象对应叙述关系错误的是( )

A:向一定质量的镁.铝合金中加入稀盐酸
B:向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向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D:向稀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用化学用语填空:
三个铝离子 ; 氖气 ;
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 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碱”是 .
解: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三个铝离子可表示为:3Al3+.
氖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其化学式为Ne.
二氧化硫中氧元素显﹣2价,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f18a97427510ce24.png]O2.
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碱”是碳酸钠,其化学式为:Na2CO3.
故答案为:3Al3+;Ne;[c5930bf0fa7a843d.png]O2;Na2CO3.
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备受人类关注.
(1)化石燃料包括煤、 和天然气.
(2)燃煤会影响环境,下列环境问题与燃煤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填字母).
①酸雨 ②温室效应增强③白色污染④可吸入颗粒物增加
(3)在化石燃料中,天然气污染较小,写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有关该反应的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番号)
①属于化合反应 ②属于分解反应 ③属于置换反应 ④属于复分解反应
⑤属于氧化反应 ⑥属于放热反应.
解:(1)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2)将煤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物质,还能产生大量的灰尘,生成的二氧化碳能形成温室效应,生成的二氧化硫能形成酸雨,产生的大量灰尘增加了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与白色污染无关.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是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方程式为:CH4+2O2[e12ea1271b580b37.png]CO2+2H2O;在化学反应中,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燃烧反应能放出热量,从反应类型看,不属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等.
故答案为:(1)石油;
(2)③;
(3)CH4+2O2[128648789f8bde9c.png]CO2+2H2O;⑤⑥.
人类从石器时代进入青铜器时代,继而进入铁器时代,铜和铁作为金属材料一直被广泛地应用着.铝的利用要比铜和铁晚得多,那仅仅是100多年前的事情.
(1)金属大规模被使用的先后顺序跟 (填序号)选项关系最大.
①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②金属的导电性;③金属的活动性;④金属的密度.
(2)在相同温度下,取大小相同、表面光亮的铁、钴两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中(反应后Co显+2价),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
请你回答:金属活动性:铁 钴(填“<”或“>”),
相对原子质量:铁 钴(填“<”或“>”).
(3)写出上述反应中钴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解:(1)金属大规模被使用的先后顺序跟金属的活动性有关,即金属越活泼,被利用的越晚.
故填:③.
(2)由图中信息可知,钴和稀盐酸反应需要的时间比铁和稀盐酸反应需要的时间短,说明钴比铁活泼;
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大于钴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因此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钴的相对原子质量.
故填:<;<.
(3)钴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Cl═CoCl2+H2↑
故填:Co+2HCl═CoCl2+H2↑
根据如图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A、B、C析出晶体时均不含结晶水)
(1)在t1℃时,A的溶解度为 .
(2)要使某温度下的A的接近饱和的溶液成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答一条即可).
(3)在t2℃时,配制相等质量的各溶质的饱和溶液,需水的质量最多的是 (填字母)
(4)将等质量的t2℃时的A、B、C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相同质量的水,所得溶液质量的从大到小的关系是 .

解:(1)根据图示可以看出,在t1℃时,A的溶解度为20g,故填:20g.
(2)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要使某温度下的A的接近饱和的溶液成为饱和溶液,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故填:降低温度.
(3)在t2℃时,C的溶解度最小,故配制相等质量的各溶质的饱和溶液,需水的质量最多的是C,故填:C.
(4)t2℃时的A、B、C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A>B>C,故将等质量的t2℃时的A、B、C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相同质量的水,析出固体的质量关系为:A>B>C,所得溶液质量的从大到小的关系是C>B>A,故填:C>B>A.
如图中A~I均为教案备课库常见物质,已知A、B、C、D中含有同种金属元素,A、E、F均为黑色粉末,G、H、I均为无色溶液,C→D的反应产生了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图中各反应的其它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均略去).请按要求写出:
(1)F的化学式 ,H的化学式 .
(2)A→B的化学方程式
(3)C→D的化学方程式 .

解:
根据“已知A、B、C、D中含有同种金属元素,A、E、F均为黑色粉末,G、H、I均为无色溶液,C→D的反应产生了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结合图框,则推测A为氧化铜、B为铜、C为氯化铜或硫酸铜、D为硝酸铜、E为碳、F为铁粉、G为硝酸银或硝酸钡、H为稀盐酸或稀硫酸、I为硝酸,代入检验.
(1)根据分析,F为铁粉,H为稀硫酸,故F的化学式Fe,H的化学式H2SO4.
(2)A→B,即氧化铜与碳反应,故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 [e9653d6f88954d52.png]2Cu+CO2↑.
(3)C→D,即氯化铜与硝酸银反应,故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Cl2+2AgNO3=2AgCl↓+Cu(NO3)2.
故答案为:
(1)Fe,H2SO4.(2)C+2CuO [32f600c7bd66757b.png]2Cu+CO2↑.(3)CuCl2+2AgNO3=2AgCl↓+Cu(NO3)2.
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氢气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以下实验(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进行);①通过澄清石灰水,未观察到变浑浊;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固体变成红色;③通过白色CuSO4粉末时,粉末变成蓝色晶体;④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气体中一定存在的是 (填化学式,下同),一定不存在的是 .
解: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氢气中的一种或几种,①通过澄清石灰水,未观察到变浑浊,说明没有二氧化碳;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固体变成红色,说明有还原性的气体一氧化碳或氢气的存在;③通过白色CuSO4粉末时,粉末变成蓝色晶体,说明有水生成,进一步证明有氢气;④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证明有一氧化碳的存在;因此通过推断可知原气体中一定存在的是一氧化碳和氢气,一定不存在的是二氧化碳;故填:H2、CO;CO2.
如图为一些错误的实验操作:

(1)欲纠正图A的操作,应增加仪器的名称是: ;
(2)欲纠正图C的操作,应增加仪器的名称是: ;
(3)用图B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结果会严重偏低.为解决这个问题:
①甲同学提出可将装置中的木炭换成 (填试剂名称),
②乙同学提出可将装置中的水换成 (填试剂名称),
(4)请写出按甲同学的方案改进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解:(1)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这是因为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如果添加顺序颠倒,那么水会浮在水面上,又由于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能使水沸腾,容易造成酸液飞溅.故填:玻璃棒;
(2)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称量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时,应放在小烧杯中称量;故填:小烧杯;
(3)用图B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结果偏低,其原因是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改进的措施是:将木炭换成红磷或将水槽中的水换成氢氧化钠溶液;故填:①红磷;②氢氧化钠溶液;
(4)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故填:4P+5O2[a8cf222b60fae568.png]2P2O5.
一位化学老师在实验室发现半瓶存放很久的氧化钙,观察到存放该氧化钙的塑料瓶已经膨胀变形(如图).
(1)氧化钙的俗称是 ,请你分析上述现象的成因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对该塑料瓶的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②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③具有热塑性 ④具有热固性
(3)为了确定瓶中的样品的成分,小明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
先称取1.0g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感觉到烧杯变热,充分搅拌后过滤,经洗涤烘干后得到白色沉淀0.44g和滤液.取少量沉淀放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和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仍呈无色.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知瓶中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4)为了得到最后结论,小明继续进行实验:
向(3)中所得滤液于中加入足量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质量为1.0g,请你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请根据数据计算回答,原样品是否含有氢氧化钙? (填字母)
A.一定含有 B.一定不含有 C.不能确定.

解:(1)氧化钙的俗称是生石灰,上述现象的成因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故填:生石灰;CaO+H2O═Ca(OH)2.
(2)塑料瓶的材料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由于不知道塑料的材质,不能确定是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塑料.
故填:②.
(3)先称取1.0g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感觉到烧杯变热,说明样品中含有氧化钙,取少量沉淀放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和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仍呈无色,说明0.44g沉淀是碳酸钙,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知瓶中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CaO、CaCO3.
故填:CaO、CaCO3.
(4)假设样品中只含有氧化钙和碳酸钙,则氧化钙质量为:1.0g﹣0.44g=0.56g,
设0.56g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为x,
由CaO+H2O═Ca(OH)2,Na2CO3+Ca(OH)2═CaCO3↓+2NaOH可知CaO~CaCO3↓,
CaO~CaCO3↓,
56 100
0.56g x
[53729eab6bf4644f.png]=[3dfc04711808223d.png],
x=1.0g,
0.56g氧化钙转化成碳酸钙后恰好是1.0g,说明样品中不含有氢氧化钙.
故填:Na2CO3+Ca(OH)2═CaCO3↓+2NaOH;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