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进行实验考核,实验室提供了一包由两种盐混合而成的白色粉末和一瓶标签破损的未知酸溶液,为了确定各自成分,甲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

已知:气体A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固体B是重要的调味品,也是人正常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白色固体中一种水溶液呈中性,另一种水溶液呈碱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未知酸溶液是   .

(2)推测白色粉末的可能组成是   .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写其中一个).

解:气体A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可确定气体A为二氧化碳;固体B是重要的调味品,也是人正常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故B是氯化钠;白色粉末中加入酸能产生二氧化碳,故白色粉末中含有碳酸盐,由于反应后生产氯化钠,故未知酸是盐酸,含有的碳酸盐是碳酸钠;

(1)由“固体B是重要的调味品,也是人的正常生理活动所必不可少的物质”可知,固体B是氯化钠,所以无色液体是氯化钠溶液;故未知酸溶液中含有氯离子,则可推断未知酸溶液为稀盐酸;故填:盐酸;

(3)白色粉末中加入酸能产生二氧化碳,故白色粉末中含有碳酸盐,由于反应后生产氯化钠,故未知酸是盐酸,含有的碳酸盐是碳酸钠;故可能的组成是Na2CO3和NaCl,白色粉末中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Na2CO3+2HCl=2NaCl+H2O+CO2↑,故填:Na2CO3和NaCl;Na2CO3+2HCl=2NaCl+H2O+CO2↑.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备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用F装置干燥制取的氧气,则气体应从   导管口进入(填导管口字母).

(2)实验室制取氨气:Ca(OH)2(固)+2NH4Cl(固)CaCl2(固)+2H2O+2NH3↑,要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氨气,所选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         (填字母代号).

(3)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水显碱性.则在图H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解:(1)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要注意配平;若用F装置干燥制取的氧气,则气体应从长管导管口进入;故答案为:2H2O2[7855c69bd666e3d2.png]2H2O+O2↑;长管;

(2)实验室制取氨气:Ca(OH)2(固)+2NH4Cl(固)[90fcb3670075e1d5.png]CaCl2(固)+2H2O+2NH3↑,因此需要加热;要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氨气,所选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AFE;故答案为:A;F;E;

(3)在图H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试管中液面上升,溶液由无色变红色;故答案为:试管中液面上升,溶液由无色变红色;

为了鉴别硫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同学们进行了探究实验.分别取两种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各滴入一定量的氯化钡溶液,观察到一支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发现废液有白色沉淀.同学们对废液进行了过滤,并对滤液中的溶质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有哪些物质?

【猜想】A.可能含有氢氧化钠、氯化钠和硫酸钠

B.可能含有氢氧化钠、氯化钠

C.可能含有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钠和氯化钡.

你认为还可能是   .

【讨论】你认为猜想   不合理(填字母),请说明理由   .

【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反思交流】写出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

解:【猜想】

A.可能含有氢氧化钠、氯化钠和硫酸钠(硫酸钠过量)

B.可能含有氢氧化钠、氯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C.可能含有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钠和氯化钡.

还可能是氢氧化钠、氯化钠、氯化钡(氯化钡过量).

故填:氢氧化钠、氯化钠、氯化钡.

【讨论】

猜想C不合理,理由是硫酸钠和氯化钡不能共存.

故填:C;硫酸钠和氯化钡不能共存.

【实验设计】

取样于试管中,向样品中加入少量的硫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中含有氯化钡等物质,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30cde113174ec466.png]

【反思交流】

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SO4═BaSO4↓+2NaCl;

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故填:BaCl2+Na2SO4═BaSO4↓+2NaCl;反应物是否过量.

为测定某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小龙和他的同学用足量的一氧化碳与10g赤铁矿石样品充分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并将生成的气体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该溶液总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

(1)上述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计算该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解:(1)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溶液的增重值即为二氧化碳的质量,由图象知,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6.6﹣100.0=6.6g;

(2)设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为x,

3CO+Fe2O3[8c81276c92794637.png]2Fe+3CO2

160 3×44

x 6.6g

[02979df5f471a597.png][2a3742bf4581f327.png]

解得x=8g

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99d98be5289f0c94.png]×100%=80%

故答案为:(1)6.6;(2)答: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80%

下列是教案备课库常见实验装置,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

B:

C:

D:

下列有关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

A:用紫色石蕊溶液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B:用汽油清洗油污属于乳化作用

C:合成纤维和合金都属于合成材料

D:NaOH属于碱,C2H5OH不属于碱

下列有关事实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

A:生铁和钢的机械性能不同﹣﹣含碳量不同

B:硫和磷的元素种类不同﹣﹣质子数不同

C: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元素组成不同

D:硫在氧气和空气中燃烧的火焰颜色不同﹣﹣氧气浓度不同

以下四个说法正确的是(  )

A: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浓盐酸露置在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也减小

B:析出晶体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会变小

C:Na+.Cl.Mg2+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

D:无色酚酞溶液遇Na2CO3溶液和K2CO3溶液会变红,无色酚酞溶液遇CaCO3也变红

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B:图示中x的数值为3

C:四种粒子代表的物质中共有两种具有可燃性

D:反应中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4:7

下列实验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

A:除去CO2中的水蒸气和HCl气体;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烧碱溶液

B:除去硝酸钾溶液中的少量碳酸钾;加入适量的氯化钙溶液反应后过滤

C: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取样,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现象

D: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将燃着的木条伸进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内,观察现象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