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表示在9.8g 10%的稀H2SO4中逐滴滴入10%的Ba(OH)2溶液的变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是时间,Y是pH
B:X是水的总质量,Y是H2SO4的质量
C:X是加入Ba(OH)2溶液的质量,Y是沉淀物质的质量
D:X是加入Ba(OH)2溶液的质量,Y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2017年4月23日我国国产大型客机C919(如图)完成高速滑行测试即将首飞,实现了我国航空领域的新突破.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示的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2)飞机大量使用钛合金材料,主要利用它下列哪一物理性质? 填序号.
A.密度大,硬度大B.密度大,硬度小C.密度小,硬度大D.密度小,硬度小
(3)铝锂合金能大幅减轻飞机的重量,锂是最轻的金属,与水反应可生成氢氧化锂,请写出氢氧化锂的化学式 .

解:(1)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填:橡胶;
(2)铝锂合金的密度小、硬度大、抗腐蚀性强.故选C;
(3)锂元素显+1价,氢氧根显﹣1价,所以氢氧化锂的化学式为LiOH;故填:LiOH.
尿素[化学式为CO(NH2)2]是常用的化肥,制取尿素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

(1)向土壤中施加尿素,对农作物生长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填选项字母).
A.增强抗寒抗旱能力B.使枝叶浓绿茂盛C.增强抗倒伏能力
(2)图中A、B、C、D属于有机物的是 ;该反应中A与B的微粒个数比为 .
解:由图示中相关的物质的结构判断可知A为氨气(NH3)、B为二氧化碳(CO2)、C为尿素[CO(NH2)2]、D为水(H2O),其相关的方程式为:2NH3+CO2[7f2a0630fe1c3a77.png]CO(NH2)2+H2O.
(1)尿素含有氮元素,向土壤中施加尿素,对农作物生长所起的主要作用是使枝叶浓绿茂盛;
(2)由上述分析可知,C为尿素,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A与B的微粒个数比为2:1.
故答为:(1)B;(2)C,2:1.
如表为氯化钠、氯化铵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表中数据可知,三种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最小的物质是 ;
(2)50℃时,在烧杯中的100g水中加入49.0g氯化铵配成溶液,过一段时间后温度降到20℃,烧杯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为 g.
(3)A是80℃含有120g水的KNO3溶液.经过如下操作,得到102gKNO3固体.

Ⅰ.A溶液为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Ⅱ.对以上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选填编号)
a.A到B的过程中,溶质质量没有改变
b.B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69:100
c.开始析出KNO2固体的温度在60℃至80℃之间
d.A溶液的质量等于222g.
解:(1)根据表格可以看出,三种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最小的物质是氯化钠,故填:氯化钠;
(2)50℃时,在烧杯中的100g水中加入49.0g氯化铵配成溶液,过一段时间后温度降到20℃,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为45.8g,故烧杯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为49.0g﹣45.8g=3.2g,故填:3.2;
(3)Ⅰ.A溶液恒温蒸发20g水,没有固体析出,故A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故填:不饱和.
Ⅱ.a.A到B的过程中,没有固体析出,故溶质质量没有改变,正确;
b.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故原溶液中的硝酸钾的质量为:102g+31.6g=133.6g,B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33.6g:100g≠169:100,错误;
c.开始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一共是133.6g,故开始析出KNO2固体的温度在60℃至80℃之间,正确;
d.A溶液的质量等于120g+102g+31.6g≠222g,错误;
故填:ac.
某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实验(图中夹持己略去),在完成气密性检查后加入药品,并己在装置中充满二氧化碳.实验步骤、现象及分析如下,请回答:

(1)缓缓通入CO2,点燃A处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木炭粉减少,D中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D中的液体从右侧导管进入E烧杯中,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点燃B处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B处玻璃管内的反应现象为 .实验说明 具有还原性,停止通入二氧化碳,熄灰A、B两处的火焰.
(3)有同学认为该装置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你认为是否需要并说明理由. .
解:(1)点燃A处酒精喷灯一段时间,碳还原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因此木炭粉减少,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及剩余的一氧化碳进入D中,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同时D装置中液体被进入没有反应的气体压出D装置进入E;碳还原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CuO[dd79b0e501916db2.png]Cu+CO2;故填:3CO+Fe2O3[58ef176f776d2a17.png]2Fe+3CO2;
(2)点燃B处酒精灯,一段时间,前面碳还原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因此B处黑色粉末变为红色,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79c1aefec0670849.png]2Fe+3CO2;故填:黑色粉末变为红色;一氧化碳;
(3)该装置不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因为过量一氧化碳已收集在D中,并没有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污染;故填:不需要,因为过量一氧化碳已收集在D中,并没有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污染.
某校进行实验考核,实验室提供了一包由两种盐混合而成的白色粉末和一瓶标签破损的未知酸溶液,为了确定各自成分,甲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

已知:气体A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固体B是重要的调味品,也是人正常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白色固体中一种水溶液呈中性,另一种水溶液呈碱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未知酸溶液是 .
(2)推测白色粉末的可能组成是 .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写其中一个).
解:气体A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可确定气体A为二氧化碳;固体B是重要的调味品,也是人正常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故B是氯化钠;白色粉末中加入酸能产生二氧化碳,故白色粉末中含有碳酸盐,由于反应后生产氯化钠,故未知酸是盐酸,含有的碳酸盐是碳酸钠;
(1)由“固体B是重要的调味品,也是人的正常生理活动所必不可少的物质”可知,固体B是氯化钠,所以无色液体是氯化钠溶液;故未知酸溶液中含有氯离子,则可推断未知酸溶液为稀盐酸;故填:盐酸;
(3)白色粉末中加入酸能产生二氧化碳,故白色粉末中含有碳酸盐,由于反应后生产氯化钠,故未知酸是盐酸,含有的碳酸盐是碳酸钠;故可能的组成是Na2CO3和NaCl,白色粉末中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Na2CO3+2HCl=2NaCl+H2O+CO2↑,故填:Na2CO3和NaCl;Na2CO3+2HCl=2NaCl+H2O+CO2↑.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备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用F装置干燥制取的氧气,则气体应从 导管口进入(填导管口字母).
(2)实验室制取氨气:Ca(OH)2(固)+2NH4Cl(固)
CaCl2(固)+2H2O+2NH3↑,要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氨气,所选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 → → (填字母代号).
(3)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水显碱性.则在图H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解:(1)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要注意配平;若用F装置干燥制取的氧气,则气体应从长管导管口进入;故答案为:2H2O2[7855c69bd666e3d2.png]2H2O+O2↑;长管;
(2)实验室制取氨气:Ca(OH)2(固)+2NH4Cl(固)[90fcb3670075e1d5.png]CaCl2(固)+2H2O+2NH3↑,因此需要加热;要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氨气,所选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AFE;故答案为:A;F;E;
(3)在图H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试管中液面上升,溶液由无色变红色;故答案为:试管中液面上升,溶液由无色变红色;
为了鉴别硫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同学们进行了探究实验.分别取两种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各滴入一定量的氯化钡溶液,观察到一支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发现废液有白色沉淀.同学们对废液进行了过滤,并对滤液中的溶质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有哪些物质?
【猜想】A.可能含有氢氧化钠、氯化钠和硫酸钠
B.可能含有氢氧化钠、氯化钠
C.可能含有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钠和氯化钡.
你认为还可能是 .
【讨论】你认为猜想 不合理(填字母),请说明理由 .
【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反思交流】写出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
解:【猜想】
A.可能含有氢氧化钠、氯化钠和硫酸钠(硫酸钠过量)
B.可能含有氢氧化钠、氯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C.可能含有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钠和氯化钡.
还可能是氢氧化钠、氯化钠、氯化钡(氯化钡过量).
故填:氢氧化钠、氯化钠、氯化钡.
【讨论】
猜想C不合理,理由是硫酸钠和氯化钡不能共存.
故填:C;硫酸钠和氯化钡不能共存.
【实验设计】
取样于试管中,向样品中加入少量的硫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中含有氯化钡等物质,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30cde113174ec466.png]
【反思交流】
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SO4═BaSO4↓+2NaCl;
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故填:BaCl2+Na2SO4═BaSO4↓+2NaCl;反应物是否过量.
为测定某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小龙和他的同学用足量的一氧化碳与10g赤铁矿石样品充分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并将生成的气体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该溶液总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
(1)上述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计算该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解:(1)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溶液的增重值即为二氧化碳的质量,由图象知,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6.6﹣100.0=6.6g;
(2)设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为x,
3CO+Fe2O3[8c81276c92794637.png]2Fe+3CO2
160 3×44
x 6.6g
[02979df5f471a597.png]=[2a3742bf4581f327.png]
解得x=8g
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99d98be5289f0c94.png]×100%=80%
故答案为:(1)6.6;(2)答: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80%
下列是教案备课库常见实验装置,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