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当事人向对方提出民事权利的要求,对方未采用语言或者文字明确表示意见,但其行为表明已接受的,可以认定为默示。这种行为的默示,即为民事法律行为的一种( )。
A:审核登记形式 B:公告形式 C:沉默形式 D:推定形式
嘉易河是穿越甲、乙、丙三国的一条跨国河流。1982年甲、乙两国订立条约,对嘉易河的航行事项作出了规定。其中特别规定给予非该河流沿岸国的丁国船舶在嘉易河中航行的权利,且规定该项权利非经丁国同意不得取消。事后,丙国向甲、乙、丁三国发出照会,表示接受该条约中给予丁国在嘉易河上航行权的规定。甲、乙、丙、丁四国都是《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缔约国。对此,下列哪项判断是正确的?
A:甲、乙两国可以随时通过修改条约的方式取消给予丁国的上述权利 B:丙国可以随时以照会的方式,取消其承担的上述义务 C:丁国不得拒绝接受上述权利 D:丁国如果没有相反的表示,可以被推定为接受了上述权利
嘉易河是穿越甲、乙、丙三国的一条跨国河流。1982年甲、乙两国订立条约,对嘉易河的航行事项作出了规定。其中特别规定给予非该河流沿岸国的丁国船舶在嘉易河中航行的权利,且规定该项权利非经丁国同意不得取消。事后,丙国向甲、乙、丁三国发出照会。表示接受该条约中给予丁国在嘉易河上航行权的规定。甲、乙、丙、丁四国都是《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缔约国。
对此,下列哪项判断是正确的?()
A:甲、乙两国可以随时通过修改条约的方式取消给予丁国的上述权利 B:丙国可以随时以照会的方式,取消其承担的上述义务 C:丁国不得拒绝接受上述权利 D:丁国如果没有相反的表示,可以被推定为接受了上述权利
(2006年)
嘉易河是穿越甲、乙、丙三国的一条跨国河流。1982年甲、乙两国订立条约,对嘉易河的航行事项作出了规定。其中特别规定给予非该河流沿岸国的丁国船舶在嘉易河中航行的权利,且规定该项权利非经丁国同意不得取消。事后,丙国向甲、乙、丁三国发出照会。表示接受该条约中给予丁国在嘉易河上航行权的规定。甲、乙、丙、丁四国都是《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缔约国。对此,下列哪项判断是正确的?
A:甲、乙两国可以随时通过修改条约的方式取消给予丁国的上述权利 B:丙国可以随时以照会的方式,取消其承担的上述义务 C:丁国不得拒绝接受上述权利 D:丁国如果没有相反的表示,可以被推定为接受了上述权利
某甲的伯父临终前立下遗嘱,将全部财产留给某甲。3月2日某甲伯父死亡,次日某甲得知这一遗嘱的内容,却说:“伯父何必如此。”直到5月15日,某甲一直没有做出是否接受该遗产的表示。那么,依法某甲的行为应:
A:推定为放弃遗赠 B:推定为接受遗赠 C:推定为部分接受遗赠 D:由人民法院决定
某甲的伯父临终前立下遗嘱,将全部财产留给某甲。3月2日某甲伯父死亡,次日某甲得知这一遗嘱的内容,却说:“伯父何必如此。”直到5月15日,某甲一直没有作出是否接受该遗产的表示。那么,依法某甲的行为应( )。
A:推定为放弃遗赠 B:推定为接受遗赠 C:推定为部分接受遗赠 D:由人民法院决定
某甲的伯父临终前立下遗嘱,将全部财产留给某甲。3月2日某甲伯父死亡,次日某甲得知这一遗嘱的内容,却说:"伯父何必如此。"直到5月15日,某甲一直没有作出是否接受该遗产的表示。那么,依法某甲的行为应( )。
A:推定为放弃遗赠 B:推定为接受遗赠 C:推定为部分接受遗赠 D:由人民法院决定
某甲的伯父临终前立下遗嘱,将全部财产留给某甲。3月2日某甲伯父死亡,次日某甲得知这一遗嘱的内容,却说:"伯父何必如此。"直到5月15日,某甲一直没有作出是否接受该遗产的表示。那么,依法某甲的行为应( )。
A:推定为放弃遗赠 B:推定为接受遗赠 C:推定为部分接受遗赠 D:由人民法院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