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危险点的应力状态如图,且σ=τ,由第四强度理论比较其危险程度,则( )。

A:(b)应力状态较危险 B:两者危险程度相同 C:(a)应力状态较危险 D:不能判断

有一座在满堂支架上浇筑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形梁桥,跨径布置为60m+80m+60m,在两端各设置伸缩缝A和B。采用C40硅酸盐水泥混凝土,总体布置如图13-26所示。

假定伸缩缝A安装时的温度t为20℃,桥梁所在地区的最高有效温度值为34℃,最低有效温度值为-10℃,大气湿度R为55%,结构理论厚度h≥600mm,混凝土弹性模量E=3.25x10MPa,混凝土线膨胀系数为1.0x10,预应力引起的箱梁截面上的法向平均压应力σ=8MPa。箱梁混凝土的平均加载龄期为60d。试问,由混凝土徐变引起伸缩缝A处的伸缩量值(m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徐变系数按《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表6.2.7采用。

A:-55 B:-31 C:-39 D:+24

某基层医院检验科生化室的一位年轻技术人员在进行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时,经常遇到结果不理想而产生困扰。

有关薄膜透明问题,叙述错误的是

A:薄膜不能完全透明的原因是薄膜尚未完全干燥就进行透明处理 B:透明液中醋酸浓度过低导致薄膜透明不完全 C:薄膜在透明液中溶解的原因是透明液中醋酸浓度过大 D:薄膜透明后出现皱缩的原因是透明后未经完全干燥就从玻片上取下 E:透明问题与膜质量无关

某公司承建一座城市互通工程,工程内容包括①主线跨线桥(Ⅰ.Ⅱ)、②左匝道跨线桥。③左匝道一,④右匝道一⑤右匝道二等五个单位工程。平面布置如图5-1所示。两座跨线桥均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桥梁,其余匝道均为道路工程。主线跨线桥跨越左匝道一;左匝道跨线桥跨越左匝道一及主线跨线桥;左匝道一为半挖半填路基工程,挖方除就地利用外。剩余土方用于右匝道一;右匝道一采用混凝土挡墙路堤工程,欠方需外购解决;右匝道二为利用原有道路面局部改造工程。主线跨线桥I的第2联为(30m+48m+3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其预应力张拉端钢钢绞线束横断面布置如图5-2所示。预应力钢纹线采用直径Φ15.2mm高强低松弛钢绞线。每根钢绞线由7根钢丝捻制而成。代号S22的钢绞线束由15根钢绞线组成,其在箱梁内的管道长度为108.2m。图5-2 主线跨线桥I第2联箱梁预应力张拉端钢绞线束横断面布置示意图 由于工程位于交通主干道,交通组织难度大,因此,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提出总体施工要求如下: (1)总体施工组织计划安排应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实现互通的各向交通通行任务; (2)施工期间应尽量减少对交通的干扰,优先考虑主线交通通行。 根据工程特点,施工单位编制的总体施工组织设计中,除了按照建设单位的要求确定了五个子单位工程的开工和完工的时间顺序外,还制定了如下事宜; 事件一:为限制超高车辆通行,主线跨线桥和左匝道跨线桥施工期间,在相应的道路上设置车辆通行限高门架,其设置的位置选择在图5-1中所示的A—K的道路横断面处。 事件二,两座跨线桥施工均在跨越道路的位置采用钢管-型钢(贝雷桁架)组合门式支架方案,并采取了安全防护促使。 事件三,编制了主线跨线桥1的第2联箱梁预应力的施工方案如下: (1)该预应力管道的竖向布置为曲线行驶,确定了排气孔和排水孔在管道中的位置; (2)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采用两端张拉方式; (3)确定了预应力钢绞线张拉顺序的原则和各种刚拉线束的张拉顺序; (4)确定了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的工作长度为100cm,并计算了钢绞线的用量。

事件三中,预应力管道的排气孔应分别设置在管道的哪些位置?

预应力管道的排气孔应设置在曲线管道的波峰位置(最高处)。 排水孔应设置在曲线管道的最低位置。

某公司承建一座城市互通工程,工程内容包括①主线跨线桥(Ⅰ.Ⅱ)、②左匝道跨线桥。③左匝道一,④右匝道一⑤右匝道二等五个单位工程。平面布置如图5-1所示。两座跨线桥均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桥梁,其余匝道均为道路工程。主线跨线桥跨越左匝道一;左匝道跨线桥跨越左匝道一及主线跨线桥;左匝道一为半挖半填路基工程,挖方除就地利用外。剩余土方用于右匝道一;右匝道一采用混凝土挡墙路堤工程,欠方需外购解决;右匝道二为利用原有道路面局部改造工程。主线跨线桥I的第2联为(30m+48m+3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其预应力张拉端钢钢绞线束横断面布置如图5-2所示。预应力钢纹线采用直径Φ15.2mm高强低松弛钢绞线。每根钢绞线由7根钢丝捻制而成。代号S22的钢绞线束由15根钢绞线组成,其在箱梁内的管道长度为108.2m。图5-2 主线跨线桥I第2联箱梁预应力张拉端钢绞线束横断面布置示意图 由于工程位于交通主干道,交通组织难度大,因此,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提出总体施工要求如下: (1)总体施工组织计划安排应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实现互通的各向交通通行任务; (2)施工期间应尽量减少对交通的干扰,优先考虑主线交通通行。 根据工程特点,施工单位编制的总体施工组织设计中,除了按照建设单位的要求确定了五个子单位工程的开工和完工的时间顺序外,还制定了如下事宜; 事件一:为限制超高车辆通行,主线跨线桥和左匝道跨线桥施工期间,在相应的道路上设置车辆通行限高门架,其设置的位置选择在图5-1中所示的A—K的道路横断面处。 事件二,两座跨线桥施工均在跨越道路的位置采用钢管-型钢(贝雷桁架)组合门式支架方案,并采取了安全防护促使。 事件三,编制了主线跨线桥1的第2联箱梁预应力的施工方案如下: (1)该预应力管道的竖向布置为曲线行驶,确定了排气孔和排水孔在管道中的位置; (2)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采用两端张拉方式; (3)确定了预应力钢绞线张拉顺序的原则和各种刚拉线束的张拉顺序; (4)确定了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的工作长度为100cm,并计算了钢绞线的用量。

事件三中,写出预应力钢绞线张拉顺序的原则,并给出图5-2中各钢绞线束的张拉顺序。(用图5-2中所示的钢绞线束的代号“S11-S23”及“→”表示)

预应力张拉原则:采取分批、分阶段对称张拉。宜先中间,后上、下或两侧。 张拉顺序为:S2一S11—S22一S23。

关于压力容器应力中二次应力说法错误的是:()

A:二次应力是指平衡外加机械载荷所必需的应力。 B:二次应力可分为总体薄膜应力、弯曲应力、局部薄膜应力。 C:二次应力是指由相邻部件的约束或结构的自身约束所引起的正应力或切应力。 D:二次应力是局部结构不连续性和局部热应力的影响而叠加道一次应力之上的应力增量

有两个不同的基础,其基础总压力相等,问在同一深度,哪个基础产生的附加应力大()

A:宽度小的基础产生的附加应力大 B:宽度小的基础产生的附加应力小 C:宽度大的基础产生的附加应力大 D:两个基础产生的附加应力相等

小柔度压杆的临界应力是随其柔度的增大而()。

A:增大 B:减少 C:不变

焊接内应力中,可能起危害作用的是其()。

A:拉应力 B:压缩应力 C:剪应力

两个总体的标准差相等,平均数不等,若比较两总体的差异程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总体的差异程度相同 B:平均数大的总体差异程度大 C:平均数小的总体差异程度大 D:平均数小的总体差异程度小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