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疾病的胸痛是属于:
女性,29岁。高热,左侧胸痛,干咳3天住院。体检:热性病容。气稍急,无发绀。气管右偏,左胸廓较饱满,叩诊浊音,呼吸音消失。心尖搏动位于剑突下,心率102次/分,律齐
A:胸膜性胸痛 B:胸骨后灼痛 C:胸部持续性钝痛伴压塞感 D:下胸部胸痛向肩部放射 E:胸骨后撕裂样锐痛
下列疾病的胸痛是属于:
男性,75岁。咳嗽,痰中带血5个月,近2周来右侧胸痛并出现声音嘶哑来院门诊。体检:一般情况尚可。气促无发绀。浅表淋巴结不大,气管居中。右上肺叩诊浊音,吸气相闻及哮鸣音。胸壁无固定压痛
A:胸膜性胸痛 B:胸骨后灼痛 C:胸部持续性钝痛伴压塞感 D:下胸部胸痛向肩部放射 E:胸骨后撕裂样锐痛
下列疾病的胸痛是属于:
女性,22岁。下班途中遭大雨淋湿,当夜发热,自服退热药后好转。今下午又起高热,伴寒战。干咳,右侧胸痛。恶心,不思饮食来院急诊。体检:体温39.8℃,热性重病容,口角疱疹,鼻翼扇动。右下肺叩实,闻及管状呼吸音。心率108次/分,律齐
A:胸膜性胸痛 B:胸骨后灼痛 C:胸部持续性钝痛伴压塞感 D:下胸部胸痛向肩部放射 E:胸骨后撕裂样锐痛
女性,17岁,咽痛,高热,肌肉酸痛,乏力1天,诊断为流行性感冒。
以下有关流行性感冒的发病机制,哪项不正确
A:病毒表面有一层脂质包膜,膜上有糖蛋白突起,由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构成 B:病毒核蛋白与上皮细胞核蛋白结合,在核内组成DNA C:糖蛋白受体暴露,血凝素与受体结合,吸附于纤毛上皮细胞上,继而穿入细胞内 D:流感病毒被吸入呼吸道后,病毒的神经氨酸酶破坏神经氨酸,使黏蛋白水解 E:复制的子代病毒通过神经氨酸酶的作用以出芽形式排出上皮细胞,由此扩散感染,使纤毛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和脱落
女性,17岁,咽痛,高热,肌肉酸痛,乏力1天,诊断为流行性感冒。
以下实验室检查中,不支持流行性感冒诊断的是
A:口腔含漱液分离出病毒 B:鼻咽分泌物分离出流感病毒 C: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加 D:血白细胞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加 E:恢复期血清中抗流感病毒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以上升高有助于回顾性诊断
女性,38岁。2个月前开始出现间断性左前胸痛,疼痛呈针刺样,与劳累无关,实验室检查血清胆固醇正常。
在体检中可作为胸痛原因的肋软骨炎最一致的发现是
A:体格检查正常 B:胸骨深触痛 C:胸骨旁局部压痛点 D:深呼吸胸痛 E:胸前第二,三肋骨区捻发音
某女性患者,17岁,咽痛,高热,肌肉酸痛,乏力1天,诊断为流行性感冒。
以下有关流行性感冒的发病机制,哪项不正确
A:病毒表面有一层脂质包膜,膜上有糖蛋白突起,由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构成 B:病毒核蛋白与上皮细胞核蛋白结合,在核内组成DNA C:糖蛋白受体暴露,血凝素与受体结合,吸附于纤毛上皮细胞上,继而穿入细胞内 D:流感病毒被吸入呼吸道后,病毒的神经氨酸酶破坏神经氨酸,使黏蛋白水解 E:复制的子代病毒通过神经氨酸酶的作用以出芽形式排出上皮细胞,由此扩散感染,使纤毛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和脱落
某女性患者,39岁,2个月前开始出现间断性左前胸痛,疼痛呈针刺样,与劳累无关,实验室检查血清胆固醇正常。
在体检中可作为胸痛原因的肋软骨炎最一致的发现是
A:体格检查正常 B:胸骨深触痛 C:胸骨旁局部压痛点 D:深呼吸胸痛 E:胸前第二、三肋骨区捻发音
某女性患者,17岁,咽痛,高热,肌肉酸痛,乏力1天,诊断为流行性感冒。
以下有关流行性感冒的发病机制,哪项错误
A:病毒表面有一层脂质包膜,膜上有糖蛋白突起,由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构成 B:病毒核蛋白与上皮细胞核蛋白结合,在核内组成DNA C:糖蛋白受体暴露,血凝素与受体结合,吸附于纤毛上皮细胞上,继而穿入细胞内 D:流感病毒被吸入呼吸道后,病毒的神经氨酸酶破坏神经氨酸,使黏蛋白水解 E:复制的子代病毒通过神经氨酸酶的作用以出芽形式排出上皮细胞,由此扩散感染,使纤毛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和脱落
流行性胸痛的临床特点是
A:多见于夏秋季,儿童及青少年多见 B:潜伏期2~5天,常突然发热伴阵发性肌痛,以胸部、腹壁及膈肌附着点最明显 C:胸痛呈烧灼样、刀割样、痉挛样或尖锐刺痛等,随呼吸活动加重,疼痛多位于浅表肌肉层。膈胸膜受侵犯时有同侧肩痛 D:易合并干性胸膜炎,偶有少量胸腔积液 E:主要由钩端螺旋体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