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65岁,手脚麻木伴头晕三个月,并时常有鼻出血。体检:脾肋下3.Ocm,肝肋下1.5cm。检验:血红蛋白量150g/L,血小板数11OOx10
/L,白细胞数21.6x10
/L,以中性分叶核为主,NAP积分增高。
患者鼻出血是由于什么原因。 ( )
A:血小板数增多 B:血小板功能异常 C:凝血因子合成减少 D:鼻粘膜下血管畸形 E:鼻粘膜炎症
女性,18岁,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贫血貌,牙龈出血,双下肢紫癜,月经多,肝脾肋下未触及,血红蛋白100g/L,白细胞10x10
/L,血小板20x10
/L,骨髓象提示巨核细胞增多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要点不包括
A:紫癜 B: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 C:脾明显肿大 D:骨髓巨核细胞增多 E:血小板计数减少
大面积烧伤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伤口广泛渗血,发绀,血压80/60mmHg。血常规:白细胞12.6x10
/L,血小板50x10
/L,PT,APTT延长,FDP升高,3P试验(+)
该患者血小板下降的机制应是
A:自身抗体攻击破坏 B:血小板生成减少 C:血小板消耗过多 D:血小板相关调节因子活性下降 E:以上都是
血液科患者,女,29岁,因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入院,入院查血小板4×10
/L,有发热和牙龈出血,给患者输注一个单位机采血小板后,第二天复查血小板6×10
/L,牙龈出血症状好转。
下述哪项措施不能降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率
A:进行预防性的血小板输注 B:积极治疗并发症 C:输血前进行血小板配型 D:用特定波长的紫外线照射血小板后再进行输注 E:使用免疫球蛋白降低抗原-抗体的反应强度
血液科患者,女,27岁,因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入院,入院查血小板4×10
/L,有发热和牙龈出血,给患者输注一个单位机采血小板后,第二天复查血小板6×10
/L,牙龈出血症状好转。
下述措施能降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率
A:进行预防性的血小板输注 B:积极治疗并发症 C:输血前进行血小板配型 D:用特定波长的紫外线照射血小板后再进行输注 E:使用免疫球蛋白降低抗原一抗体的反应强度
某女,25岁。间歇性牙龈出血伴月经过多1年。体检:双下肢可见散在出血点及紫癜,肝脾不大。血红蛋白120g/L,红细胞4.6×10
/L,白细胞5.5×10
/L,分类正常,血小板25×10
/L。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要点不包括
A:紫癜 B:脾明显肿大 C:骨髓巨核细胞增多 D: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 E:血小板计数减少
某女,27岁。间歇性牙龈出血伴月经过多1年。体检:双下肢可见散在出血点及紫癜,肝脾不大。血红蛋白120g/L,红细胞4.6×10
/L,白细胞5.5×10
/L,分类正常,血小板25×10
/L。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要点不包括
A:紫癜 B:脾明显肿大 C:骨髓巨核细胞增多 D: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 E:血小板计数减少
血液科患者,女,28岁。因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入院,入院查血小板4×10
/L,有发热和牙龈出血,给患者输注一个单位机采血小板后,第二天复查血小板6×10
/L,牙龈出血症状好转。
下述哪项措施不能降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率
A:进行预防性的血小板输注 B:积极治疗并发症 C:输血前进行血小板配型 D:用特定波长的紫外线照射血小板后再进行输注 E:使用免疫球蛋白降低抗原-抗体的反应强度
某女性患者,27岁,间歇性牙龈出血伴月经过多1年。体检:双下肢可见散在出血点及紫癜,肝脾不大。血红蛋白120g/L,红细胞4.6×10
/L,白细胞5.5×10
/L,分类正常,血小板25×10
/L。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要点不包括
A:紫癜 B:脾明显肿大 C:骨髓巨核细胞增多 D: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 E:血小板计数减少
大面积烧伤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伤口广泛渗血,发绀,血压80/60mmHg。血常规:白细胞12.6×10 /L,血小板50×10 /L,PT、APTT延长,FDP升高,3P试验(+)
该患者血小板下降的机制应是
A:自身抗体攻击破坏 B:血小板生成减少 C:血小板消耗过多 D:血小板相关调节因子活性下降 E:以上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