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与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联合使用的目的是
A:利用药物间的拮抗作用,克服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 B:产生协同作用,增强药效 C:减少或延缓耐药性的发生 D:形成可溶性复合物,有利于吸收 E:改变尿液pH,有利于排泄
阿司匹林片于1893年合成,至今已有110余年历史。它不仅出现在复方解热镇痛药中,近年来还发现具有新的药理作用、新临床用途,还发现了其一些典型的不良反应。
以下关于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正确的是
A:较低剂量的阿司匹林选择性抑制COX-1 B:较低剂量的阿司匹林选择性抑制COX-2 C:阿司匹林能抑制COX-1、COX-2 D:阿司匹林能抑制COX-1、COX-2和脂氧合酶 E:阿司匹林能抑制PGE的产生 F:阿司匹林能抑制IL-1、TNF、IL-6和PGE的产生 G:阿司匹林在肝脏代谢成水杨酸后方具有活性
阿司匹林片于1893年合成,至今已有110余年历史。它不仅出现在复方解热镇痛药中,近年来还发现具有新的药理作用、新临床用途,还发现了其一些典型的不良反应。
关于阿司匹林使用的注意事项,哪些是正确的
A:一旦血中水杨酸浓度过高,酸化尿液可加速其排泄 B:阿司匹林应餐后服用或同服抗酸药 C:肾上腺素可完全缓解阿司匹林哮喘 D:维生素K可预防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导致的出血 E:阿司匹林的最大耐受剂量为6g/日 F:大剂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时,应监测病人的血药浓度
患者,男,50岁,诊断为高血压、冠心病。医师处方,氨氯地平片10mgpoqd;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poqd;贝那普利片20mgpoqd;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poqd;辛伐他丁片40mgpoqd。
该患者对阿司匹林不耐受,可选用的替代药物是( )。
A:华法林片 B:双嘧达莫片 C:氯吡格雷片 D:对乙酰氨基酚片 E:布洛芬胶囊
处方:阿司匹林268g,对乙酰氨基酚136g,咖啡因33.4g,淀粉266g,淀粉浆(15%~17%)85g,滑石粉25g(5%),轻质液体石蜡2.5g,酒石酸2.7g,制成1000片。关于复方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片,叙述错误的是()
A:加入淀粉浆可以有效地减少阿司匹林水解 B:3种主药混合制粒及干燥时易产生低共熔现象,所以采用分别制粒法 C:应采用尼龙筛制粒,以防阿司匹林分解 D:阿司匹林具有一定的疏水性,因此必要时可加入适宜的表面活性剂,加快其崩解和溶出 E:应采用滑石粉作为润滑剂
阿司匹林与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联合使用()
A:产生协同作用,增强药效 B:延缓或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C:形成可溶性复合物,有利于吸收 D:改变尿液pH,有利于排泄 E:利用药物间的拮抗作用,克服药物的不良反应说明以下药物配伍使用的目的
阿司匹林与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联合使用()。
A:利用药物间的拮抗作用,克服某些药物的毒副作用 B:产生协同作用,增强药效 C:减少或延缓耐药性的发生 D:形成可溶性复合物,有利于吸收 E:改变尿液的pH,有利于排泄
阿司匹林与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联合使用的目的是().
A:利用药物间的拮抗作用,克服某些药物的毒、副作用 B:产生协同作用,增强药效 C:减少或延缓耐药性的发生 D:形成可溶性复合物,有利于吸收 E:改变尿液pH,有利于排泄
阿司匹林与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联合使用
A:利用药物间的拮抗作用,克服某些药物的毒副作用 B:产生协同作用,增强药效 C:减少或延缓耐药性的发生 D:形成可溶性复合物,有利于吸收 E:改变尿液pH,有利于排泄 F:说明以下药物配伍使用的目的
阿司匹林与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联合使用().
A:利用药物间的拮抗作用,克服某些药物的毒副作用 B:产生协同作用,增强药效 C:减少或延缓耐药性的发生 D:形成可溶性复合物,有利于吸收 E:改变尿液pH,有利于排泄说明以下药物配伍使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