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女,10个月,因“面色苍白,精神,食欲差2个月”来诊。人工(羊奶)喂养,未添加辅食。查体:面色苍白,睑结膜苍白;心前区可闻及I2/Ⅵ级柔和收缩期杂音,肝肋下2cm,脾肋下1cm。血常规:Hb75g/L,RBC2.2x10
/L,WBC6.0x10
/L,PLT110x10
/L,网织红细胞0.01。
患儿肝,脾轻度增大的原因,应首先考虑为
A:病毒性肝炎 B:TORCH感染 C:髓外造血 D:慢性心功能不全 E:先天性代谢疾病
感染性疾病肝,脾增大的主要原因为
A:网状内皮细胞增生 B:肝脏和脾脏的充血 C:病原体在肝脏和脾脏繁殖 D:肝脏细胞和脾脏细胞的肿胀 E:病原体代谢产物在肝脾沉积
腹部CT扫描时某断层上肝门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的空隙称门腔间隙,其上界为肝门静脉分叉处,下界为肝门静脉合成处。此断面胰尾、体、颈出现,胰尾抵达脾门。
脾动脉左行于
A:门腔间隙 B:肝门静脉分叉处 C:下腔静脉左缘 D:胰腺上缘 E:腹主动脉前
某男性患者,46岁,乙肝病史10年,右上腹不适,ALT、AFP正常。临床申请腹部超声检查。
超声所见:肝脏右叶萎缩,左叶代偿性增大,肝被膜不光滑,实质回声增强、增粗、不均质,可见局限性回声增强区,肝静脉细窄,胆囊壁增厚5mm,胆囊侧壁可见3mm、4mm等回声赘生物,脾脏厚径47mm。此时,可能的诊断是
A:慢性胰腺炎 B:肝硬化 C:重症肝炎 D:胆囊息肉 E:慢性胆囊炎 F:脾大
某男性患者,48岁。乙型肝炎病史10年,因乏力、低热、腹胀、少尿来院就诊。检查发现巩膜黄染,腹部膨隆,有大量腹水存在。肝略缩小,脾肿大,超声显像见肝内纤维增殖,肝硬化结节形成,肝门静脉和脾静脉增宽。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化、肝门静脉__症。
与肝硬化腹水形成有关的有
A:抗利尿激素增多 B:肝淋巴液生成过多 C:前列腺素增多 D:肾脏排钠排尿减少 E:继发醛固酮增多 F:肝门静脉压力增高 G:低白蛋白血症
感染性疾病肝、脾增大的主要原因为()
A:病原体在肝脏和脾脏繁殖 B:网状内皮细胞增生 C:肝脏细胞和脾脏细胞的肿胀 D:肝脏和脾脏的充血 E:病原体代谢产物沉积致肝脾肿大
下列发热性疾病中,伴有肝脾增大的是
A:结核病 B: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C:病毒性肝炎 D:白血病 E:淋巴瘤
下列发热性疾病中,伴有肝脾增大的是
A:结核病 B: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C:病毒性肝炎 D:白血病 E: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