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20岁。一年前起腋窝,腹股沟,外阴等部位出现薄壁的水疱。现检查口腔黏膜,腋窝,腹股沟,外阴及四肢等部位仍有可见水疱,部分破溃后在糜烂面上逐渐出现乳头状的肉芽增殖,尼氏征阳性。
该病的发病人群是
A:中年人 B:中老年女性 C:中老年人 D:免疫力较低的年轻人 E:儿重
某地麻疹历年发病率水平维持在5/10万~20/10万,2005年麻疹发病率为73/10万,2006年麻疹发病人数减少,年内总报告新发病例数为21例,该年度当地平均人口为30万人。
2006年当地麻疹维持在该流行强度的原因是
A:麻疹为隐性感染 B:麻疹传播机制不易实现 C:麻疹潜伏期较长 D:该病在当地流行后,人群免疫力增高 E:以上都不对
牛,夏季吸血昆虫活动频繁时大群发病。病牛发热,流泪,流鼻液,流涎,流产,呼吸迫促。部分病牛全身肌肉和四肢关节肿痛致跛行,步态僵硬。该病传播快,发病率高,病死率低,多数病牛在发病2至5天后自愈。据调查,该病在当地流行周期为3至5年。
该病最可能的诊断是
A:牛流行热 B: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C:恶性卡他热 D:牛副流感 E: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
某地麻疹历年发病率水平维持在5/10万~20/10万,2005年麻疹发病率为73/10万,2006年麻疹发病人数减少,年内总报告新发病例数为21例,该年度当地平均人口为30万人。
2006年当地麻疹维持在该流行强度的原因是
A:麻疹为隐性感染 B:麻疹传播机制不易实现 C:麻疹潜伏期较长 D:该病在当地流行后,人群免疫力增高 E:以上都不对
某地麻疹历年发病率水平维持在5~ 20/10万,2005年麻疹发病率为73/10万,2006年麻疹发病人数减少,年内总报告新发病例数为21例,该年度当地平均人口为30万。
2006年当地麻疹维持在该流行强度的原因是
A:麻疹为隐性感染 B:麻疹传播机制不易实现 C:麻疹潜伏期较长 D:该病在当地流行后,人群免疫力增高 E:以上都不对
某地麻疹历年发病率水平维持在5/10万~20/10万,2005年麻疹发病率为73/10万,2006年麻疹发病人数减少,年内总报告新发病例数为21例,该年度当地平均人口为30万人。
2006年当地麻疹维持在该流行强度的原因是
A:麻疹为隐性感染 B:麻疹传播机制不易实现 C:麻疹潜伏期较长 D:该病在当地流行后,人群免疫力增高 E:以上都不对
某地麻疹历年发病率水平维持在5~ 20/10万,2005年麻疹发病率为73/10万,2006年麻疹发病人数减少,年内总报告新发病例数为21例,该年度当地平均人口为30万。
2006年当地麻疹维持在该流行强度的原因是
A:麻疹为隐性感染 B:麻疹传播机制不易实现 C:麻疹潜伏期较长 D:该病在当地流行后,人群免疫力增高 E:以上都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