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70岁,因“左肩背部生长性红疹20年”来诊。20年前左肩背部被蚊虫叮咬后出现红疹,逐渐扩大。查体:心,肺,腹无异常;左侧肩背部可见淡红色及褐色斑或丘疹,隆起,界清,轻度角化,结痂,上覆少量白色或淡黄色鳞屑,融合成片,大小约12.0 cmx10.0 cm;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临床初步考虑最可能的诊断是(提示 组织病理学:表皮角化过度,伴灶性角化不全,棘层肥厚,部分角质形成细胞有异形性,全层可见伴有巢状分布的Paget样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胞质丰满,呈淡染,核周较空,无细胞间桥,部分核染色深,可见大的核仁及核分裂象;皮浅层毛细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PAS染色(-)。)
A:鲍温病 B:日光性角化病肥厚型 C:浅表性播散性恶性黑素瘤 D:Paget样鲍温病 E:Paget病 F:银屑病
某女性患者,39岁,体重45kg。发现右侧颈部肿块2个月,诊断为"右侧甲状腺腺瘤",计划行甲状腺次全切术。入院后行B超检查:右侧甲状腺内4cm×6cm大小肿块,X线:气管位置居中,C
水平轻度受压,无移位表现,ECG正常,声带检查正常,T
、T
和TSH正常,血红蛋白11g/L。询问无消瘦、心悸等病史,无呼吸困难表现。8:00am入手术室,心率85bpm,血压110/70mmHg,呼吸16次/分,SpO
98%。8:30am行颈丛神经阻滞,于C
横突位置阻滞右侧颈浅丛、深丛和左侧颈浅丛,1%利多卡因+0.3%丁哌卡因混合液颈浅丛各12ml、右深丛6ml,8:35am后患者发生寒战,心率120次/分,血压160/100mmHg,呼吸困难,SPO
90%,并且出现面色潮红,右眼不能睁开,声音嘶哑。
麻醉操作和局部麻醉药的使用上有何不妥
A:麻醉操作在C4横突位置一针法阻滞右侧颈浅丛+深丛和左侧颈浅丛 B:所用局麻药物为1%利多卡因+0.3%丁哌卡因共30ml C:局麻药中加入1:20万的肾上腺素 D:穿刺过深 E:注药压力过大
某女性患者,39岁,体重45kg。发现右侧颈部肿块2个月,诊断为"右侧甲状腺腺瘤",计划行甲状腺次全切术。入院后行B超检查:右侧甲状腺内4cm×6cm大小肿块,X线:气管位置居中,C
水平轻度受压,无移位表现,ECG正常,声带检查正常,T
、T
和TSH正常,血红蛋白11g/L。询问无消瘦、心悸等病史,无呼吸困难表现。8:00am入手术室,心率85bpm,血压110/70mmHg,呼吸16次/分,SpO
98%。8:30am行颈丛神经阻滞,于C
横突位置阻滞右侧颈浅丛、深丛和左侧颈浅丛,1%利多卡因+0.3%丁哌卡因混合液颈浅丛各12ml、右深丛6ml,8:35am后患者发生寒战,心率120次/分,血压160/100mmHg,呼吸困难,SPO
90%,并且出现面色潮红,右眼不能睁开,声音嘶哑。
患者的临床表现可能是以下何种情况
A:局部麻醉药毒性反应 B:药液误入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 C:膈神经麻痹 D:喉返神经麻痹 E:Horner综合征
腓总神经在腓骨小头处位置表浅,易于损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上石膏或夹板前要在腓骨小头处加垫保护,防止压迫损伤 B:同桡神经一样,腓总神经也分成两支,腓浅神经(感觉支)与腓深神经(运动支) C:损伤后表现为足下垂内翻,走路呈跨跃步态 D:感觉障碍位于小腿外侧与足背 E:对于腓总神经的压迫伤可先观察一段时间,视恢复情况再决定下一步的治疗
腓总神经在腓骨小头处位置表浅,易于损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上石膏或夹板前要在腓骨小头处加垫保护,防止压迫损伤 B:同桡神经一样,腓总神经也分成两支,腓浅神经(感觉支)与腓深神经(运动支) C:损伤后表现为足下垂内翻,走路呈跨跃步态 D:感觉障碍位于小腿外侧与足背 E:对于腓总神经的压迫伤可先观察一段时间,视恢复情况再决定下一步的治疗
间隙感染引起的脓肿位置较表浅的是()
A:咬肌间隙脓肿 B:颞下间隙脓肿 C:颊间隙脓肿 D:翼下颌间隙脓肿 E:咽旁间隙脓肿
位置表浅的肿瘤切取活组织检查时,一般不宜采用( )
A:表面麻醉 B:阻滞麻醉 C:基础麻醉 D:浸润麻醉 E:针刺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