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为男婴,3岁半,因生长发育缓慢,肤色及口唇粘膜较暗,怀疑有先天性心脏病来就诊。
患儿经多项检查确诊为法洛四联症。半年后有不规则发热,近3周来有头痛,呕吐,右侧上下肢活动欠灵活,又来门诊。体格检查心脏体征如前,咽部充血,右侧上下肢肌力低,肌张力高,右侧巴氏征阳性。外周血白细胞18x10
/L,多核0.86,淋巴0.14。诊断考虑为合并 ( )
A:脑栓塞 B:脑脓肿 C:支气管肺炎 D:败血症 E:感染性心内膜炎
患者女,50岁,因“腮腺肿大3年,近6个月生长迅速”来诊。切除肿物,直径约5 cm,有包膜。组织学检查:部分区域主要由黏液软骨样间质和多种结构的上皮细胞巢;部分区域上皮细胞明显异型性,核大,深染,核分裂及坏死。未见包膜穿透。
在涎腺肿瘤中,不具有囊性,乳头状或筛状形态生长特征的是
A:黏液表皮样癌 B:腺泡细胞癌 C:囊腺癌 D:腺样囊性癌 E:多形性低分化腺癌 F:透明细胞癌 G:导管癌
患者女,26岁,因“左乳外上象限肿物1年”来诊。查体:左乳外上象限有一无痛,实性,质韧,生长缓慢,边界清楚,可移动的孤立性结节,2.9 cmx2.8 cmx2.0 cm。大体检查:椭圆形肿物,包膜完整,切面隆起,实性,灰白灰黄色,质韧。
最可能的病理诊断是
A: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型 B: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C:纤维腺瘤 D:导管乳头状瘤 E:浸润性小叶癌
患者女,26岁,因“左乳外上象限肿物1年”来诊。查体:左乳外上象限有一无痛,实性,质韧,生长缓慢,边界清楚,可移动的孤立性结节,2.9 cmx2.8 cmx2.0 cm。大体检查:椭圆形肿物,包膜完整,切面隆起,实性,灰白灰黄色,质韧。
确诊依据除外
A:椭圆形肿物,包膜完整 B:镜下见间质和上皮2种成分 C:间质细胞增生将导管挤压成裂隙 D:没有钙化 E:切面实性,灰白灰黄色,质韧,有隆起
男性,26岁,左膝持续性隐痛1月余。查体:左小腿上端内侧略肿,压痛,X线摄片见左胫骨上端侧有一肥皂泡样的阴影,膨胀性生长,骨皮质变薄。
其最佳治疗措施为
A:单纯性化疗 B:单纯性截肢手术 C:病灶刮除植骨 D:单纯放疗 E:抗炎抗结核
某男性患者,36岁,左颈后皮下见一隆起的结节,生长缓慢,直径1cm,质硬,边界不清,镜下由梭形细胞构成,呈明显的编席状排列,细胞有一定的异型性,核分裂象3个/HPF,免疫组化Vimentin、CD34阳性。
关于该病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肿物有完整的包膜 B:被覆表皮增生增厚 C:核分裂多,病理性核分裂、坏死常见 D:瘤细胞CD34呈弥漫性阳性表达 E:切除后不复发
某男,50岁,左胸腔肿块,生长缓慢,无疼痛,直径6cm,界限清楚,有部分包膜,镜下肿瘤有分化良好的梭形细胞,细胞稀少区和丰富区交替分布,两者之间有粗的玻璃样变胶原和分枝状血管分隔,免疫组化CD34和CD99阳性。
该患者最可能为
A:间皮瘤 B:平滑肌瘤 C: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D:血管肉瘤 E:血管肌成纤维细胞瘤 F:滑膜肉瘤
某男,50岁,左胸腔肿块,生长缓慢,无疼痛,直径6cm,界限清楚,有部分包膜,镜下肿瘤有分化良好的梭形细胞,细胞稀少区和丰富区交替分布,两者之间有粗的玻璃样变胶原和分枝状血管分隔,免疫组化CD34和CD99阳性。
关于此病,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多见于中年人 B: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 C:肿瘤界限不清,无明显包膜 D:镜下病变无固定结构,典型病变梭形细胞增生,核空泡状 E:肿瘤的形态和生物学行为无明显相关性 F:CD34阳性
某男,50岁,左胸腔肿块,生长缓慢,无疼痛,直径6cm,界限清楚,有部分包膜,镜下肿瘤有分化良好的梭形细胞,细胞稀少区和丰富区交替分布,两者之间有粗的玻璃样变胶原和分枝状血管分隔,免疫组化CD34和CD99阳性。
此病的免疫标记,以下不符合的是
A:大多数病例CD34阳性 B:多数病例CD99阳性 C:不同程度表达EMA、Bcl-2 D:SMA、Desmin可阳性 E:S-100强阳性 F:CK可局灶性阳性
呈膨胀性生长,包膜完整的肿瘤是()。
A:良性肿瘤 B:恶性肿瘤 C:癌 D:肉瘤 E:临界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