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49岁,肾透明细胞癌术后3年复查发现右下肺外带直径2cm球形病灶,边界清
如果肺部病变为孤立性,身体其他部位未见异常病灶,如何处理更合理
A:肺部病灶放疗 B:丁干扰素治疗 C:右下肺叶切除 D:右全肺切除 E:右肺病灶切除
男性,49岁,肾透明细胞癌术后3年复查发现右下肺外带直径2cm球形病灶,边界清
若两年后,左上肺又出现一个相似病灶,身体其他部位仍未见异常,则如何处理更合适
A:左肺部病灶放疗 B:丁干扰素治疗 C:全身化疗 D:左上肺病灶切除 E:左上肺切除
患者女,64岁。因“痰中带血2个月”就诊。胸部CT提示右中叶近心缘旁占位,直径3 cm左右,边界清晰,可见胸膜牵拉征。既往有右侧甲状腺肿大病史20年,左侧卵巢性索-间质肿瘤行手术切除史5年。若患者行外科手术切除病灶,术后病理:(右中叶)肺混合型腺癌,2.0 cmx2.0 cmx2.5 cm,侵及肺膜,未侵及支气管,断端阴性;淋巴结转移:隆突下1/5,R4 1/2。
下一步治疗方案,正确的是(提示右中叶近心缘旁占位,直径3 cm左右,边界清晰,可见胸膜牵拉征。既往有右侧甲状腺肿大病史20年,左侧卵巢性索-间质肿瘤行手术切除史5年。若患者行外科手术切除病灶,术后病理:(右中叶)肺混合型腺癌,2.0 cmx2.0 cmx2.5 cm,侵及肺膜,未侵及支气管,断端阴性;淋巴结转移:隆突下1/5,R4 1/2。)
A:术后定期随诊,每3个月复查胸LDCT及肿瘤标志物等; B:术后1个月左右进行辅助化疗 C:术后1个月左右辅助放疗 D:术后辅助化放疗 E:中药及免疫支持治疗
某女性患者,动物饲养员,肝区隐痛、食欲缺乏 1个月余,查体触诊肝脏饱满,实验室检查白细胞略增高,CT平扫见肝脏多个囊性低密度病灶,大小不一,边界清晰,部分病灶其内可见钙化。
若出现以下哪种影像学征象,对诊断肝棘球蚴囊肿有极大帮助
A:囊肿直径大于5cm B:注射造影剂后病灶明显强化 C:肝门区见多个肿大淋巴结 D:母囊内可见子囊 E:以上都不是
某女性患者,无明显不适,体检发现肝右叶直径约4cm类圆形低密度病灶,边界清晰,密度欠均匀,CT值40HU。
对鉴别诊断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是
A:常规增强扫描 B:病灶靶扫描 C:动态增强扫描 D:超声检查 E:腹部透视
某男性患者,43岁,因发热、右上腹疼痛2周入院;患者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食欲缺乏,右上腹疼痛,查体:肝右叶体积增大,右上腹压痛明显,实验室检查:Hb:110g/L,WBC:13.8×10
/L,N:78%;X线检查见右膈抬高,右侧胸腔少量积液,上腹部CT平扫见肝右叶大小约5.2cm×4.5cm×3.7cm低密度病灶,边界欠清晰,密度不均匀,CT值为15~52HU,病灶中心可见低密度区。
CT平扫病灶出现低密度区最大可能性是因为
A:病灶中心液化坏死 B:病灶中心脂肪变性 C:病灶中心出血 D:病灶内部组织成分不同 E:病灶内部含有正常肝组织 F:以上都不是
某男性患者,43岁,因发热、右上腹疼痛2周入院;患者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食欲缺乏,右上腹疼痛,查体:肝右叶体积增大,右上腹压痛明显,实验室检查:Hb:110g/L,WBC:13.8×10
/L,N:78%;X线检查见右膈抬高,右侧胸腔少量积液,上腹部CT平扫见肝右叶大小约5.2cm×4.5cm×3.7cm低密度病灶,边界欠清晰,密度不均匀,CT值为15~52HU,病灶中心可见低密度区。
出现以下哪些影像学征象支持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
A:病灶边缘不清楚 B:环征或靶征 C:增强扫描病灶周围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强化,强化程度常高于肝组织 D:增强扫描病灶内部可见分隔状强化,病灶低密度区未见强化 E: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周边呈结节状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范围增大,向中央呈填充式强化,延迟期呈等密度灶 F:病灶内出现空气影
患者,女,无明显不适,体检发现肝右叶直径约4cm类圆形低密度病灶,边界清晰,密度欠均匀,CT值40HU。对鉴别诊断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是()
A:常规增强扫描 B:病灶靶扫描 C:动态增强扫描 D:超声检查 E:腹部透视
患者,女性,无明显不适,体检发现肝右叶直径约4cm类圆形低密度病灶,边界清晰,密度欠均匀,CT值40Hu。对鉴别诊断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是()
A:常规增强扫描 B:病灶靶扫描 C:动态增强扫描 D:超声检查 E:腹部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