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男性,4岁。左腹肿块1周。CT平扫示左肾区由巨大软组织肿块占据,病灶内密度不均,边界清楚,增加扫描病灶不均匀强化。考虑为肾脏恶性肿瘤。
有关该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又称Wilms瘤 B:起源于肾内残留的后肾胚芽组织 C:多见于青少年,偶见于4岁以下儿童 D:其发生与WT-1基因的丢失或突变有关 E:积极综合治疗,疗效较好
患者男性,24岁,右下后牙区胀痛进食吞咽时加重4天,1天前出现局部自发性跳痛,张口受限。查右面颊部,下颌角区轻度肿胀,张口度二指,垂直低位阻生,表面牙龈红肿,新形成的龈袋内溢胀,咽侧壁稍充血,无明显压痛
如下颌角区呈凹陷性水肿,压痛明显,怀疑形成咬肌间隙脓肿,确诊的方法是
A:下颌升支正侧位X线片 B:触诊有否波动感 C:血细胞分析 D:粗针头穿刺 E:CT检查
女,30岁,产后3周出现右乳疼痛,伴发热。体温39.2℃,右乳内上方皮肤红肿,触痛,有约5x4cm肿块,有波动感,彩超示局部低密度回声,有液性暗区
应采取的最佳治疗措施是
A:肿块扩大切除 B:切开引流,口服抗结核药物6个月 C:切开引流排脓,配合抗生素抗炎 D:全身广谱抗菌药物控制感染 E:行乳癌根治术
患者,女性,62岁。右季肋区疼痛2个月。CT检查:肝右叶11cmx7cm肿块,包绕,压迫下腔静脉,肝左叶内多个小的低密度结节。经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最常见的转移方式的是
A:肝内血行转移 B:肝外血行转移 C:肝外骨转移 D:种植转移 E:直接蔓延
某男性患者,24岁,右下后牙区胀痛进食吞咽时加重4天,1天前出现局部自发性跳痛,张口受限。查右面颊部、下颌角区轻度肿胀,张口度二指,垂直低位阻生,表面牙龈红肿,新形成的龈袋内溢胀,咽侧壁稍充血、无明显压痛
如下颌角区呈凹陷性水肿,压痛明显,怀疑形成咬肌间隙脓肿,确诊的方法是
A:下颌升支正侧位X线片 B:触诊有否波动感 C:血细胞分析 D:粗针头穿刺 E:CT检查
某男性患者,25岁,右下后牙区胀痛进食吞咽时加重4天,1天前出现局部自发性跳痛,张口受限。查右面颊部、下颌角区轻度肿胀,张口度二指,垂直低位阻生,表面牙龈红肿,新形成的龈袋内溢胀,咽侧壁稍充血、无明显压痛
如下颌角区呈凹陷性水肿,压痛明显,怀疑形成咬肌间隙脓肿,确诊的方法是
A:下颌升支正侧位X线片 B:触诊有否波动感 C:血细胞分析 D:粗针头穿刺 E:CT检查
某女性患者,51岁,无明显诱因流泪、眼球突出5年余。近半年症状加重,并出现头痛。查体:左眼球向鼻下方突出,眼眶外上方可触及一较硬肿块。CT平扫:左侧泪腺窝区可见不规则肿块影,密度不均匀,内可见片状低密度坏死区及斑点状钙化影,增强扫描肿块不均匀强化,眼眶顶壁可见不规则骨质破坏区。
最可能的诊断是
A:泪腺良性混合瘤 B:泪腺恶性混合瘤 C:泪腺淋巴瘤 D:前颅窝底脑膜瘤 E:泪腺囊肿合并感染
某女性患者,51岁,无明显诱因流泪、眼球突出5年余。近半年症状加重,并出现头痛。查体:左眼球向鼻下方突出,眼眶外上方可触及一较硬肿块。CT平扫:左侧泪腺窝区可见不规则肿块影,密度不均匀,内可见片状低密度坏死区及斑点状钙化影,增强扫描肿块不均匀强化,眼眶顶壁可见不规则骨质破坏区。
最需要与下述哪种疾病鉴别
A:泪腺癌 B:泪腺炎性假瘤 C:泪腺脓肿 D:视神经脑膜瘤 E:额骨骨软骨瘤
某女性患者,51岁,无明显诱因流泪、眼球突出5年余。近半年症状加重,并出现头痛。查体:左眼球向鼻下方突出,眼眶外上方可触及一较硬肿块。CT平扫:左侧泪腺窝区可见不规则肿块影,密度不均匀,内可见片状低密度坏死区及斑点状钙化影,增强扫描肿块不均匀强化,眼眶顶壁可见不规则骨质破坏区。
泪腺最常见的肿瘤为
A:混合瘤 B:泪腺癌 C:淋巴瘤 D:神经源性肿瘤 E:炎性假瘤
某男性患者,43岁,因发热、右上腹疼痛2周入院;患者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食欲缺乏,右上腹疼痛,查体:肝右叶体积增大,右上腹压痛明显,实验室检查:Hb:110g/L,WBC:13.8×10
/L,N:78%;X线检查见右膈抬高,右侧胸腔少量积液,上腹部CT平扫见肝右叶大小约5.2cm×4.5cm×3.7cm低密度病灶,边界欠清晰,密度不均匀,CT值为15~52HU,病灶中心可见低密度区。
CT平扫病灶出现低密度区最大可能性是因为
A:病灶中心液化坏死 B:病灶中心脂肪变性 C:病灶中心出血 D:病灶内部组织成分不同 E:病灶内部含有正常肝组织 F:以上都不是